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玉山的容顏( 之十 )
2013/06/10 23:21:01瀏覽816|回應2|推薦25

玉山一路伴隨的旅途

 

本篇照片除了加註文字之外全無修飾, 也不需要特意美化....

 

一月初, 照理應該是冰雪封山的日子….

 

這天早上, 山神之子 剛好當司機, 要載人去南投中興新村開會, 早上八點多就已經抵達中興新村 ( 九點開會 ), 大約中午12點才要去接人回新竹, 有三個多小時的空檔時間, 心想上班日比較沒有遊客, 就先開車去信義鄉的風櫃斗地區去看看梅花, 然後再順便去看看 玉山 .

 

於是, 把人放下之後, 就獨自開著車, 往新中橫的方向開去 ( 前面文章題過, 新中橫信義線在早年剛通車第三日就曾經走過了, 過去期間也走過許多趟 )….一月初, 恰好是梅花開放的季節, 就先往風櫃斗去看梅花….途中, 突然看到 玉山群峰 的身影, 在那遙遠的地方….玉山 露臉了, 似乎是山神 在呼喚著 山神之子 必須要往那裡去. 

到風櫃斗山區看過梅花之後, 走吧….開車 玉山 而去, 只因為玉山在那裡

 

玉山 開始逐漸變近了, 停車拍照, 一株 山黃麻 的枯枝, 剛好指著 玉山主峰….這是故意的, 沒必要特別去選擇避開那根樹枝, 而是讓那根樹枝的枝尖直接指著 玉山主峰 , 向左的分叉則剛好的指向 北峰 與 北北峰

繼續前行一段路, 玉山 更近了用一些 黃花 當做前景, 玉山 在照片的右後遠方...幾朵黃花, 就當 山神之子 在祭拜 山神 吧 

再前行, 玉山 又更近了 

車子與 玉山 的合影, 感謝 山神 庇佑, 一路以來, 玉山 的身影整路伴隨, 沒有雲霧遮掩 

尖聳的 玉山主峰特寫, 從這裡看, 真的是尖得出奇, 或許是暖冬吧, 一月的玉山是暗色而不是白色, 只有山壁下方少許的殘雪 

玉山北峰 其實比 北北峰 更高, 只是距離與角度問題, 北北峰看起來似乎高很多 ( 玉山主峰 看起來又更矮 ) 

再一張車子與 玉山 的合照玉山 又再近了一些 

再後來, 就看不到 玉山 , 已經到了 觀高….剛好山櫻花正在盛開 

此時的 玉山 被雲霧遮掩, 看櫻花也不錯 

過一陣子, 時間也差不多了, 該準備回頭去 中興新村 載人了, 把車子掉頭, 往 中興新村 的方向畢竟回去那裡的路程還有點遙遠 , 之後還要開車回新竹

回程剛要開始, 原本被雲霧遮掩好一陣子的玉山北峰與北北峰….居然又再度露出頭, 這就奇怪了 

再走一段路, 回望玉山, 居然 玉山主峰() 也露臉了, 還真是難得, 來時看, 去時還是有得看….不過, 該告別的時候畢竟到了, 繼續走吧, 回去載人比較重要 

湊巧的一個短暫空檔, 山神之子 一路前來, 玉山 也是整路相迎在回程之時, 玉山 又再度特別露臉相送….

 

感謝 山神 賜予良好的視野, 沿途都沒有雲霧更沒有下雨, 而能夠沿途整路拍照., 看著 玉山 這處山區….或許 山神 也在暗示著, 山神之子 改天應該還要再來, 而且要再走到距離 玉山 更近一些

 

會的, 山神之子 一定會再度前來….….時間到了的某一天.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ffchiu&aid=7743544

 回應文章

小鏡子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端午佳節愉快
2013/06/12 22:47

很喜歡到楓之谷大哥的格子逛逛,這是庸碌生活中的一塊世外桃源。只消動動手指頭,就可以跟著您攀登崇山峻嶺、飽覽台灣山岳壯麗的風光。

除了忘憂解愁之外,在圖文並茂詳細的解說下,也讓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我增長不少見識。

深深感覺到您愛山的熱情,山神之子,名副其實,當之無愧。群山有這樣的知音,亦無憾恨矣。

謝謝您的介紹與分享,期待拜讀您更多更精采的大作。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3-06-13 13:54 回覆:

這是 維基百科 裡面的說明, 單在大陸 粵東 ( 廣東省東部地區 ) 保守估計就有超過 200 山神 的相關廟宇, 台灣 170 ( 實際上也遠遠超過, 因為許多較小規模的並未列入或是有登記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89%E5%B1%B1%E5%9C%8B%E7%8E%8B

 

山神之子 系列的前幾篇, 就是個人在某年代曾經寫過的很大篇章….前後 16 而且也沒寫完無所謂啦, 已經寫得夠多了, 時間有限, 意思有到就好.

 

http://nc.kl.edu.tw/bbs/showthread.php?t=16723

 

從小學之前就知道兩間在家附近的 國王宮廟宇, 每年某時期都會拜拜以及演 平安戲 ( 早年的鄉下幾乎完全沒有什麼視聽娛樂, 廟宇演戲都是很熱鬧的場景 ) …15歲離家到台北 (唸書), 然後一直待在台北市居多, 1996之後才回新竹工作, 不過腦袋裡面與大部份時間也都在工作上, 不曾再思索那些廟宇或什麼的.

 

直到 2003年之後, 工作上經常的長時間待在高雄或台南, 偶爾利用週日或空檔,單日往返南橫公路, 早出晚歸, 甚至於早在凌晨兩三點就開車上山, 然後摸黑從高山回到平地, 結果有幾回在白天的途中偶爾瞥見一間廟宇的牌子, 勾起腦中一幅似曾相識的印象, 當時心裡面也希望 某天能夠抽空去看一下, 那間在高雄縣甲仙鄉偏遠山中的廟宇….2007年某日才終於停下來, 開車陡下溪谷而去 

之後偶爾走訪高屏地區, 記錄了許多遠地的一些鄉間廟宇, 更後來才去拍自家附近的, 還帶著小女兒去(她也拿著相機去拍), 家附近三個村莊就有三間, 底下是其中兩間 

山神 屬於 自然神, 其實並沒有形體或是外貌 ( 神像 其實都是人弄的事物 ), 不過也無所謂啦 

2004年之前, 根本沒去想到說自己原來是 山神之子, 直到 2004 年多次往返南橫公路與某些高山, 途中瞥見那間離家遙遠的南部山區廟宇的牌子, 並且終於抽空跑去拍照之後, 腦中突然浮現某種既親切又熟悉的感覺, 原來那就是跟自己從幼年就常去的相同廟宇人生, 有時候就是這麼奇妙, 居然一直到了四十歲, 才終於知道自己是誰, 而且是在離家非常遙遠的地方, . 開心(ㄏㄏ、ㄎ、哈)


風 自 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山高心深
2013/06/11 02:01

謝謝楓之谷兄的精彩玉山行腳文章

小弟雖是電腦的目光視野,但跟隨著文章的行腳及照片
彷如也身臨玉山之境的感覺,那峰巒翠疊的玉山
壯觀的山霧如輕煙嫋嫋,有時覺得人類是渺小的
雖天地山海是無際,但人卻是「志氣堅,心更深」的驍勇

聽人曾說:身為一個台灣人,一生中最少需爬一次玉山
或是到達玉山的峰間,但讓小弟慚愧的是..我卻未能走此一行
許多事年輕時沒嚐試去做,等到年老的氣力不及
力有未逮時,才發覺虛度年華青春的心枉..唉

我年輕時,是春風少年兄,有著氣盛餘力不盡的狂野青春
騎著大概是1983年份光陽CB100,夜行北宜及蘇花和桃園石門
年輕夥伴們群集騎快車,玩車,從不知什麼是危險
但我現在心臟及膽子都縮小了..開車或騎機車跟本不敢快速的疾行
*記得楓之谷兄提及你當年是騎BS石橋羚羊100,穿梭花東吧


唉!人生就是如此,有時記憶是最美及唏噓的不再
快意是的人生足跡,能夠玉山及花東走此一行的感覺
我懂得楓之谷兄所說的「山神之子」的意義及體會
我的感覺是「山高心深」的心觸吧

在此文短共嗚,謝謝。


楓之谷(Maffchiu) 於 2013-06-11 08:02 回覆:

就像在某篇文章裡面所說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盧山真面目, 只緣身上此山中.

自幼奔走於山林之間 ( 家附近 一千公尺以下的郊山, 不是高山 ), 到了青少年期, 因為經濟與家庭因素 ( 沒錢沒時間 ), 也只能偶爾利用假日走到台北縣或是台北市郊區的一些山林, 最高的也只是七星山, 早年印象是 1124m 吧....從關渡靠雙腳一路走到七星山, 爬升高路與距離已經算是又高又遠的 "大縱走", 在當時, 卻好像不曾有過任何疲累的感覺, 而更像是去山上 "散步"...

搭車旅行路過的地方不算, 與高山結緣, 應該是退役後不久的某趟環島之旅吧, 幾位同學開九人座, 自己則是騎著 銀狼125....自己騎機車上合歡山再下花蓮, 又經蘇花公路回台北.... 在那之後, 觸角才開始逐漸伸往不同地方的山區, 回想起來, 那段機車歲月, 還真的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一座山, 其實可以看個百次千次, 不同季節, 不同天氣, 不同年代, 還有不同的心態....山林永遠會有不同的面貌.... 一座山, 絕對不只是需要去過一次.

山林旅人系列, 寫過帶兒子拜訪大霸尖山的文章 ( 2012 暑假 ), 在那之前的 2011 夏日...自己也曾經去走訪過大霸群峰, 間隔一年, 又臭又長的林道就來回走了四五趟 ( 兩趟因為要去大霸必須走完, 其他幾次只是去散步, 拍中海拔的蝴蝶之類, 偷懶只走到一半折返 )...不過, 2011 自己去走訪那趟雖然天氣良好, 拍了更多照片, 卻沒有寫出來 ( 2011 帶兒子上雪山也是至今還沒寫 ), 或許是時候未到吧.

 一座山, 由遠而近, 不同距離與角度, 看到的樣貌全都不同 ( 當然也必須山神保佑, 賜予良好天氣跟視野, 不要滿山霧或雨 ), 在中霸坪準備下降到霸基, 右邊遠處神聖稜線的 穆特勒布/雪山北峰 ( 雪山與北稜角被北峰擋住 ), 還有大霸左邊的 品田山...

品田山, 在此處像是金字塔的三角形...其實, 品田山 同樣也有更多不同的樣貌

通過大霸的霸基, 站立在大小霸之間的地壘回望大霸尖山, 又是不同的面貌

雲霧遮掩的話, 就只好 "只緣身在此山中"....好天氣的話...嗯...沒有一次把山頭拍個夠, 似乎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就當成是....那是山神的旨意, 要多拍一些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