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28 23:47:16瀏覽2469|回應0|推薦30 | |
結婚前,對於四季歲令ˋ逢年過節等,常常是毫無概念的依著長輩們的一個口令ˋ一個動作.但是,自從有了自己的孩子後;說也奇怪,應景似的記憶不知何時已烙印成型,成為實用版的育兒葵典...... 記得小時候,圍爐夜至年初一凌晨零時前;老爸便會帶著全家徒步走到離家甚近的天公廟,也就是台灣首廟天壇(簡稱天壇)祈福. 因為農曆正月初九日,是玉皇大帝誕辰.所以自正月初一至初九,至天壇之信眾特別多,尤其是天公生當日,更是萬人空巷水洩不通,廟埕的金紙堆積如山,常常得出動幾百車次的卡車才能運送至專用金爐焚燒.(不過現在紙錢多採集中燒的方式,就環保多了.) 位於忠義路二段84巷16號的三級古蹟「天壇」(主祀神格最高的玉皇上帝);原是明鄭時期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地方,稱為「天公埕」。清初,因政治顧慮並未建壇,一直到清咸豐四年(西元1854年)才建廟立壇,名「天公壇」(這也是唯一官民共建之首廟).清光緒25年(1899年)重修,並改廟名為「天壇」;民國72年(1983年)再改為 「台灣首廟天壇」. 「台灣首廟天壇」,可說是台南人的信仰中心.不單配祀神祇多、廟會多、香火也多.而且歷代名人的題署匾額.如「道崇無極」ˋ「洪鈞鼓鑄」ˋ「義格蒼芎」...等皆高懸在正殿.其中最具特色也最珍貴的便是「一」字匾(為臺南市三大名匾之一).「一」字含有千算萬算不如天一劃的含意.周遭還寫著「世人枉費用心機,天理昭彰不可欺,任爾通盤都打算,有餘殃慶總難移,報應分毫終不爽,只爭來早與來遲」等小字,奉勸世人舉頭三呎有神明. 「天壇」門口設置石獅一對.廟門門板以門釘取代門神。而且天壇的龍柱多達5對,從清代至今的古物都有,尤其正殿龍柱,單龍盤柱,配上八仙獻瑞和鯉躍龍門的圖案,雕工細膩,是府城龍柱中之精品. 除了祈福外;需要改運的人或是嬰幼兒受到驚嚇,需要收驚的話;府城人都會至天壇請師公(道士)進行「改運」和「收驚」儀式.其他如犯沖太歲ˋ祈求金榜題名ˋ婚姻事業順利...等也都是天公廟的業務項目 聽說丁亥年肖豬者犯太歲,肖蛇者沖太歲.所以正月初七便和JENNY外公,到天壇安放太歲燈座,點燈植福;並將廟方所贈壽麵及平安米攜回食用.同時也為家人帶回護身平安香火. ============================================= 離開天公廟後,跨過忠義路進入右前方之小巷;位於永福路二段一五二巷二十號就有一建築形式為二開間兩造兩廊兩護龍的陳氏宗祠(即陳德聚堂)。這是台南最早的祠堂。 陳德聚堂原是明鄭東寧總制使陳永華的府邸。他深為鄭成功所欣賞與器重;在位期間施行駐兵屯田制度,教農耕講武事;建屋立廟設校講學,制保甲營貿易,使臺灣漸入豐衣足食、文風武制兼備的地步。西元1680年,因憂心部將們安於現況無西志而逝。清廷收歸臺灣後,陳氏後裔就將府邸改為宗祠,名為「德聚堂」,並塑像祭祀之。 此三級古蹟,為曲線優美之燕尾形屋脊;左右有廂房,廂房之山牆也以燕尾收頭。 前簷下還有象徵「多子多孫」意義的石榴雕飾。 正堂上方掛有「翰藻生華」匾(是唯一歷經戰火浩劫的古物)。大門上之窗櫺,雕鏤十分精細,為「夔龍拱磬」之圖案。而兩側窗櫺之裝飾則以「陳」為主要圖案(「陳」是台南第一大姓)。 我最喜歡門上之銅質圖騰...
P.S 開放入內參觀之時間只有上午 ============================================= 沿著永福路,我們來到了永福路二段187號.這裡有一間陪著台南人一起長大的老戲院 ~ 全美戲院. 在這附近,MOON第一次感受到[父親的背影] ~看完電影回家時... 在這附近,MOON和堂姊ˋ鄰居一起上演過[失蹤記]... 在這附近,MOON在[極品]當了15年的白老鼠 ~因為維也納咖啡...
===========================================
再往前約
主祀武聖關公,民國72年被列為一級古蹟;涵蓋了儒、釋、道三教(儒教的文衡聖帝,佛教的護法伽藍,道教的協天上帝)。並且地跨四界信仰(是商業之神ˋ結義之神ˋ勇武之神,也是伏魔之神),正是位於赤崁樓對街,永福路二段229號俗稱大關帝廟的祀典武廟。(小關帝廟則是位於新美街166號的開基武廟) 清康熙二十九年(西元1690年)首次重修;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追封關帝祖宗三代;雍正三年(西元1725年)於後殿設三代殿;雍正五年晉升為「祀典武廟」。全盛時期與附近六條街的境廟組成「六和境」,並設「六和堂」為聯境辦事處和全城冬防指揮所,地位十分重要。 殿宇氣勢魏峨坐北朝南的祀典武廟,是一座縱深式配置的三開間三進兩廊式廟宇。正對永福路,背倚民族路。左側有朱色山牆,前ˋ後殿為燕尾翹脊硬山屋頂,正殿則採用曲線柔美的重檐歇山屋頂。前殿後及正殿前均有拜殿,後殿右側有東向的觀音廳及北向的「西社」各一座。觀音廳後為六和堂及延平詩社。西社則供奉文昌帝君。 每到考季,許多讀書文人、求科名者會準備如:芹菜(勤勞、勤奮)、蒜(計算)、蔥(聰明、開智慧、耳聰目明)、菜頭(好彩頭)、發糕、桂花(發貴)、粽子、包子(高中、包中)、竹筍(順利)、油(加油)等生菜祭品,並到服務台添點香油錢,填寫祈求單據,寫明考試項目、應試人資料,依照指示步驟按部就班祭拜主管考試、命運及幫助保佑讀書撰文的文昌帝君(祭拜過的供品,考生一定要帶回家煮了吃)。 P.S 觀音廳內有隨喜結緣之彩色手鍊...... ============================================= 阿伯的攤位在祀典武廟門口... 他賣得是經碳爐烤軟,輾平並包捲上生芫荽(香菜)的花生捲...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