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31 10:36:44瀏覽71565|回應6|推薦14 | |
作者:黃守愚 原刊於“博客中國” 每當國難當頭之時,常常流傳有妓女或寡婦上陣殺敵救國的故事。當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市井俠客救國也是一大風尚。大概這都是對所處現實的諷刺與反動。正如“肉食者鄙”一樣,本應該去救國的既得利益集團屍位素餐,舍身救國的偏偏是民間那些弱勢群體。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司馬遷撰寫《史記》時特辟《遊俠列傳》,贊朱家郭解,誦俠義,無非召喚正氣與正義。正如金庸武俠的小說中的郭靖。此《春秋》大義,由來已久,歷代皆如此,似乎天不變道亦不變。 近代中國,國運式微,屢遭列強侵略,幾近亡族滅種,可謂幾千年來的莫大恥辱。其時,興武救國之風,隨著義和團運動走向了高潮,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熱兵器優越於冷兵器,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刀槍不入”的神話並未走到盡頭,而是再次以超越熱兵器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正是如此,中國功夫後勁十足,加上才俊輩出,造神不斷,遂蔚然風靡全世界。 當代,因中國功夫憑借電影在海外影響甚鉅,因而托載於電影的近代武術神話也跟著在國內外廣為流傳。春花零落,血雨腥風,俠客們自卑而夾雜著國恨家仇,自負而憑借著一身武功,化作一幕幕威風凜凜的民族英雄徒手打敗外敵的故事呈現在世人面前,真不知道激起了多少世人的愛國情操!所以,因近代電影、電視、小說的有意渲染神化,好事者潤色增華,於是塑造出了全國老少皆知的三大偽武術民族英雄——馬永貞、霍元甲、黃飛鴻。他們在世之時,雖然他們三人都在小圈子內小有名氣,但相對於全國的一流大武術家來說,仍不過是無名小卒。不料,時異勢轉,他們都是死後暴得大名,享盡哀榮。在影視中,他們都一身正氣,武功非凡,經常打敗在欺負中國人的外國大力士,為國人與民族贏得了尊嚴。因此,他們成為了近代的“武術民族英雄”。 據查史料,馬永貞的記載僅僅片言只語,根本看不出他是上海灘武俠。當時國內名高望重的一流武術家甚多,霍元甲、黃飛鴻的武術純屬一般,根本算不上什麽武林高手。霍元甲的迷宗拳在中國拳術中只是一種很不起眼的外家拳,生前僅以“大力士”聞名;而黃飛鴻的無影腳純系後人杜撰,因其生平事跡不可靠,落選2007年廣東歷史文化名人。似乎塑造英雄可以帶來無數利益,像天津西青南河鎮因時霍元甲故裏,聞名遐邇,最近還趁機利用霍元甲的名人效應,更名為“精武鎮”。真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過,更名為“霍大力士鎮”才名副其實。 70年代張徹導演的電影《馬永貞》 一、馬永貞 《黃浦區誌名人事略》: 馬永貞(?~1879),回族,山東濟寧人。清末拳師。曾在境內跑馬廳(今人民廣場和人民公園)賽馬會上,以騎術戰勝外國騎士,轟動滬上。清光緒五年(1879年4月13日),在南京路“一洞天”茶樓(原址今南京東路金華路)被暴徒暗算,傷重身亡。 《黃浦區誌大事記》光緒五年(1879): 三月二十二日(4月13日) 山東拳師馬永貞(回族)在南京路一洞天茶館喝茶時,被馬販顧忠溪糾集的打手先用石灰粉撒面,再用刀砍傷。當夜,傷重致死。 可見,歷史上確實存在一個山東拳師馬永貞。他曾在上海跑馬廳(今人民廣場和人民公園)賽馬會上,以騎術戰勝外國騎士,轟動一時。光緒五年(1879)三月二十二日(陽歷4月13日)在南京路“一洞天”茶館喝茶時,遭馬販顧忠溪糾集的打手暗算,石灰粉撒面,亂刀砍傷。當夜,傷重而死,飲恨上海灘。然其生平事跡再無史可查,無法還原其真實面目。但好事者蜂起,不斷有影視劇、小說演繹馬永貞的故事。民國16年(1927),武俠電影《山東馬永貞》上演;20世紀 30年代中期,上海戲館中曾有錫劇《山東馬永貞》的劇目。至今,關於馬永貞的電視、電影多如牛毛,全系虛構,不必一一贅述與置評。值得肯定的是,馬永貞僅僅在賽馬會上戰勝外國騎士,不能認定為民族英雄。 霍元甲 二、霍元甲 霍元甲生前僅以“大力士”聞名,逝世後的墓碑“大力士霍元甲之墓”就是明證。其老家在天津小南河村。傳說霍家是武術世家,還有待於考證。霍父習“秘宗拳 ”(又稱迷蹤拳、迷宗拳),人稱“迷蹤藝”。此拳術在河北滄州一帶也有流傳,屬於很不起眼的外家拳。霍父出身農民,忙時務農,閑時習武,並非富貴人家,也沒有開武館招收一大群弟子。霍元甲親兄弟三個,他排行第二;叔伯兄弟十個,他排行第四。雖然霍元甲練武起因無法考證,但是他肯定繼承了乃父衣缽,練成了大力士。中國精武體操會創始人之一的陳公哲筆下,霍元甲身材魁梧,“發辮盤束頂上,灰土布短衣、布靴,北方土佬裝束,高五尺八寸,腰圍橫闊,面色赭黃,熊腰虎步,約二百磅”。 光緒晚期,霍元甲到天津法租界“懷慶藥棧”海河碼頭當腳夫,因少小習武,身強力壯,膂力出眾,喜歡打抱不平,於是名聲漸起,後來當上腳夫老大,成為腳行的頭面人物,人稱“大力士”。“懷慶藥棧”老板農勁蓀系安徽霍城人,早年留日,文武雙全,精通外語,還是同盟會會員,交遊甚廣,與霍元甲關系甚好。宣統元年(1909),霍元甲應陳其美、陳公哲等人之邀到上海,擬與英國大力士奧皮音比武。宣統二年(1910)農歷六月初一(西歷7月7日)中國精武體操會正式成立,會址設在上海閘北旱橋以西王家宅。此會由陳其美、農勁蓀、陳鐵笙、陳公哲、盧煒昌、姚蟾伯、霍元甲等人創辦。霍元甲任武術教練,並未唯一創始人。同年9月14日,霍元甲逝世,葬於上海北郊,碑上刻有“大力士霍元甲之墓”。 雖然有“中國精武體操會”,但歷史上從無什麽“精武門”一說。而霍元甲更沒一個叫“陳真”的徒弟。倒是有一個徒弟叫劉振聲,頗有名氣。於今流傳霍元甲是“精武會”或“精武門”的唯一創始人,給霍元甲臉上貼金,是沒歷史依據的。 之前,顧留馨曾在《上海體育史話》1983年第4期發表《愛國武術家霍元甲———不是精武會的創始人,也不是被日本醫生害死的》,已明辨其中是非。 霍元甲的武功並不怎樣,很平常,所謂的“迷宗拳”也只是旁門小道。傳說霍元甲打敗過俄國大力士卡洛夫(或譯為斯其凡洛夫)、英國大力士奧皮音等,一洗“東亞病夫”恥辱,純屬子虛烏有。實際上,霍元甲除了與日本浪人交手較量過外,根本沒有與什麽外國大力士上擂臺比過一次武,更談不上把外國大力士“嚇跑”。譬如俄國大力士只是街頭賣藝,混一碗飯吃,不願比武,難以說被霍元甲“嚇跑”。而奧皮音善於運動,露肌健美,可能留下辱華言語。當霍元甲約奧皮音比武時,他堅持用西洋規矩,手帶皮套,只擊腹圍上部,不許踢,霍元甲則要求手足並用,最後雙方同意摔跤決勝負,約好在張氏蒓味園比賽。這說明二人對比武規則存在分歧。但奧皮音最終失約,不願與霍元甲比武。其失約的原因也不能主觀地歸結為被“嚇跑”。霍元甲僅僅是一個腳夫老大,所以名氣與威望並不高,談何嚇跑外國大力士?把兩事說成“嚇跑”,確實能拔高霍元甲的武功。 在當時,比霍元甲名氣大、武功高的人不少,因為影視、小說的渲染,霍元甲反而淹沒了其所處時代的一流武術家,顯赫一時,成為當今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譬如傳說武清李侍衛(李瑞東)曾約霍元甲比武,霍打敗李。此事也系杜撰。李派拳法創始人姓李樹勛(1851——1917),號瑞東,又號煙霞逸士。李曾在清宮任職,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下帖請李瑞東先生赴京擔任其拱衛軍武術總教長一職。同年,出任中華武士會首任會長。以其當時的名望,李怎麽可能會約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天津腳夫老比武呢? 目前,關於霍元甲之死有四種說法: 1.心臟病死 《申報》民國14年(1925)5月31日《大力士霍元甲傳》: 清朝末年,有個大力士,名叫霍元甲,是直隸鎮海人。 父名恩第,武藝高強。 他的宅中有一間習技房,恩第常在那裏教練子侄。 因為元甲小時多病,不許他進來。 元甲則暗在墻壁上鉆一個小洞,偷看父和諸兄演武的方法。 到了晚上,他一個人便在棗園裏,照樣練習。 這樣經過了十幾年,並沒有間斷過,因此就學成一身好本領,可是沒有人知道。後來直隸“拳匪”作亂,匪首韓某,聽得元甲有武力,便聘他擔任要職;元甲不允,反在家中收容難人。 韓某知道了,大怒,便打元甲。元甲則從從容容帶劍,一直走到匪營裏,正撞見韓某點著匪兵出發,元甲手快,把他一劍刺死,眾匪都逃散。 全鄉人民,稱贊元甲的義勇。拳匪平後,有個俄國力士,到天津賣技。 這人仰臥在地上,可以壓重千斤。那時這力士見沒有人和他比賽,就登臺自稱為“世界第一大力士”,並說:“第二是英國人,第三是德國人。” 這消息給元甲知道了,就憤然說道:“我國竟無一人嗎?” 便去請力士比賽,力士知道不能敵,登報更正後,逃去。隔了幾年,元甲又打聽得英國有個大力士在上海,能夠拖汽車倒行,腹上可以放八百斤重的鐵塊,便到上海和這力士比賽,但是到了約期,竟不見面。 元甲身體本來瘦弱,因堅韌習武,所以成就大力士的身份。 他有了這副本領,則毫無驕傲之氣;待人恭謹,說話誠實,衣服儉樸,並且教濟他人的急難,和做自己的事一樣;稱贊人家的好處,好似來不及的樣子,真是一個英雄好漢! 年四十三,因得了心臟病死在上海。 可見,當時輿論中霍元甲,僅僅只是一個“大力士”,並無什麽值得大肆歌頌的俠義之行。 2.因肺病而死 陳公哲在《精武會五十年》中說: 西力士來 一九一0年春,西洋大力士奧皮音來上海,表演西洋力士技術。上海北四川路原有亞波羅影戲院(Apollo Theatre),於影戲中,加插歌舞雜技,以娛觀眾。奧皮音登臺表演舉重,露肌及健美種種姿態,約二十分鐘,一連數晚,最後一場言,願與華人角力。於言談中,帶多少輕蔑口吻,翌日見於報端,滬人嘩然。 丁茲維新時代,革命風氣在醞釀中,愛國分子麕集滬濱,乘機發泄,鹹以奧皮音之言,有輕蔑國人意。反觀中國歷史,元朝武功,何嘗不遠屆歐洲,滿清末葉,一蹶不振,外人焉能知之。江蘇省埠,文化稱盛古今,惟武功不著,滬人更少技擊能手,鹹欲聘請技擊名家,登臺與賽,以顯黃魂。倡其事者有陳其美、農竹、陳鐵笙及余數人。公哲雖年在弱冠,因受維新與革命學說之熏陶,參與其事,眾人中,年齡以余最幼。座中有宋某(已忘其名)言,謂河北虎頭莊有霍元甲先生其人,精技擊,可聘之來。 北聘元甲 霍元甲先生者,擅技擊,著名燕趙,有黃面虎之稱。其先世業藥材,棧中多夥伴,霍先生以國術訓練之,附近各鄉名家麕集,如劉振聲、趙漢傑,多來投奔。後由宋某之介,快函河北,聘霍先生,乃偕其徒劉振聲,於一九一0年三月來滬,寓滬北租界火車站界路之竹深居。居為茶館而兼營客寓者,下層售大餅油條,樓上辟室以寓商旅,北方人多趨之。 霍先生來滬後,由宋某偕公哲作譯人,訪奧皮音於西人公寓,商比賽事。奧皮音初來中國,不曉國人拳術比賽方法,只取西洋拳術比賽規則,手戴皮套,只擊腰圍上部,不許足踢。霍元甲則以中國擂臺打鬥方法,手足並用,無所限制,如有死傷,各安天命。彼此會商,未能獲致協議。 擂臺比武 進商情形不時見於報端,滬人以為奧皮音示弱。公哲所知,西人拳擊亦有數類,即Boxing 拳術Wrestling搏鬥,Catch as catch can扭絆手足鬥等,各有立場,不亂搏鬥,以其各家手法不同,亦無從搏鬥。後再約晤奧皮音力士,改用摔跤方式,以身跌於地分勝負,曾經數度商洽,訂定條款,約期比賽。 發起人等乃捐集款項,借定場合,搭架擂臺於上海靜安寺路之張氏味蒓園,滬人簡稱張園,位於郊區西之靜安寺路左,地廣數十畝,有西式建築數四,其中有一大廣場,園林池沼俱備,為滬上仕女暇日遊嬉之所。當時滬人之時髦者,駕輕車(自拉韁繩之雙輪馬車)攜仕女,以遊張園為一樂事。此時交通只有馬車,次為人力車,汽車尚無。 臺搭於園之草場東,臺高四尺,寬廣二十尺,左右兩面架短踏步以登。時在六月中旬,下午四時開始比賽,屆時奧皮音失約未來,後知已經他去。發起人於失望之余,提議於眾賓中登臺比賽,以不傷對方為原則,以身體倒地分勝負。 登臺者有東海趙某,身軀魁梧,霍元甲先令劉振聲與交手。不數回合,為劉入腿跌於地上,臺下哄然。人叢中,有人登臺,問其姓名,為海門張某,劉振聲復出,二人周旋臺上,相機進襲,偶一交手,即行離開,此為武家打擂步驟,不輕進擊,非如今日之拳鬥,亂打一通,因爭勝心重,平時手法,盡行失去者。 振聲出身北方鏢局,素有打鬥經驗,臨陣不亂。張某亦為吳淞口外,海門拳術教師。兩雄相並,堪稱勢均力敵,環行臺上,彼此不能入圍,偶有接觸,即行解脫,鬥十五分鐘,不分勝負,於是宣布暫停,明日再鬥。 其鬥法純為武家表演技擊藝術,而無敵愾之意。會後公哲送霍劉二師坐人力車返竹深居。飯後,霍劉檢討日間鬥法經過,並找尋對方弱點,以為明日進攻手法久之,公哲在旁聆聽,趣味極其濃厚。余十四歲已學南拳,其於拆法尚未入門;自此以後,深知中國武術之可貴。 元甲出馬 翌日三時霍劉二位再到張園,斯時觀眾較上一日為多,約有千人。四時開賽,張某上臺,聲言今日願與霍先生為對手,於是霍元甲登臺。元甲此時尚有發辮,盤束頂上,灰色土布短衣衫褲、布靴、腰間束帶,完全一北方土老裝束,身高約五尺八寸,腰圍橫闊,面色赭黃,熊腰虎步,手足敏捷,重約二百磅。 海門張某身穿藍色土布短衣褲,布鞋,一望而知其為上海土著,身較霍高,重或相等,見其出手,是為江浙外家派系,亦少林技擊家之流亞也。 霍張環行臺中,相機進襲有頃,張某以右拳向霍擊去,霍用右手執張臂,進左足於張之右足後,出左手攬於腰間,輕輕抱起,兩足離地,置於地上。臺下彩聲雷動,張乃起身下臺,霍再問觀眾有無願意上臺比賽者,久久無之,擂臺比賽結束。 旅邸談武 霍元甲先生與其徒劉振聲,自經張園比賽後,其名不脛而走,揚名滬瀆,滬人如黎惠生、農竹、姚蟾伯、蔡少香等時往探視,公哲亦為座上客,時有饋贈,以應旅費,常談武事。元甲自言先世曾設鏢局,匯集武術名家。鏢局業務,專為商旅護送財物,前時北方山林區城,曠野荒郊,稍離人煙之處,綠林強盜,出沒其間,時劫商旅,為防備不虞,必請鏢局派人保護。滿清時代,盛極一時。其後,陸有鐵路交通,海有輪船往來,送解銀餉有銀行郵局為之匯兌,鏢局漸歸於淘汰。 鏢局在護送商旅財物,由鏢頭或鏢師隨車護衛,車插紅邊三角旗幟。鏢師人數,視財物之多寡而定,由一人,或數十人不等。路上如遇有攔途截劫者,即由鏢師出與問答,阻路者必問:“你是誰?” “你師父又是誰?” 鏢師應聲朗誦其來歷。若為相識或來勢強大者,自然護路通過,否則就不免惡戰,將財物劫奪以去。鏢局各有其自己勢力範圍,在範圍內,大都平安無事。假如惡鬥結果,鏢師被敗,則劫走財物。鏢局必招集鏢客,大興報復,奪回原物。戰鬥時所用為刀、槍、劍、棍及各種武器。從前盛行用飛鏢,故稱鏢局。旨在打鬥,故所練拳棍,多是少林派系。 與日人較 上海蓬路一帶,為日人聚居之所,三元裏中有日人技擊館,因耳霍先生之名,約期研究,霍劉師徒如期赴約。進茶後,為論武術,且示崇仰之意,討論至中日技擊異同之點,彼等表示願一較身手,以不損傷為原則。 日人武術分三派,一為技擊術,即中國之摔跤,以跌撲為主。一為搏鬥,地畫圓圈,與鬥者多為肥胖力士,滿身塗油,搏鬥之時,以被拒圈外作輸。一為擊劍,首帶護具,身穿竹甲,以斬擊點數多少分勝負。三者嚴守崗位,各不相鬥。 中國拳術則包羅萬有,器械由長槍以至匕首,拳術由單打以至對手,搏鬥由摔跤以至群鬥,純以打鬥為目的,唐朝間分一支流於日本,便成派系。中國學術之深邃廣博,經數千年以傳於今,其來有自也。 日之技擊術家既欲與霍劉師徒一試身手,霍令劉先下。日人欲用撐肚拋撻法,即先用力一推,對方必用力向前頂,乘勢一拉,對方若無堅定功夫者,必向前撲,於是伸腿以撐對方肚腹,同時自身臥地,乘對方向前趨勢,撐其全身翻一跟鬥,而拋於後方。平日若未經練習武術,無有不被拋撻者。若久練武術之人,自有其堅定馬步,不受外力所右左。劉既受對方一推,固然不動分毫,及對方一拉時,即坐低馬步以應,對方之腳無機伸出,其撐肚法無從施展。 復次再易一人,似為教師,體魄較前更大,估計重量,當在一百八十磅間,高矮與霍相若,交手數回,彼此皆難入殻。其後日人與元甲二人兩手互執,為摔跤形勢,日人以右足襲元甲右足,之背,既入元甲之馬,上身乘勢向後右方一推,欲求翻跌元甲。但技擊形勢,利害相等,日人與右跟襲霍右足之背其形勢亦即元甲與右跟襲日人右足之背相等,其差異之點,乃中心定力,優劣之勢,定於一線間。日人圖襲元甲,元甲反擊日人,由此日人之右足在未取得主動地位時,元甲已成主動,乘勢一推,竟跌日人於天階中,不幸斷其右手。雖無心傷害,終不免於不懌。 滬濱留霍 自此之後,滬人多知元甲之武技功能,若不為之流傳,殊為可惜。公哲此時二十歲,自十四歲時,已學習南拳,對於拳術,興趣極為濃厚,追隨元甲左右, 幸生於滬,通曉南北方言,每替元甲作臨時通譯,故知霍先生之事較詳,交情亦漸稔。 滬人檢僉謀所以安頓霍先生之法,有提議辦一間武術學校,借收學費,以為維持彼師徒二人生活者,定名為精武體操學校。竹深居就近滬寧鐵路北站,越一鐵路旱橋,便是華界之閘北,於旱橋西一裏許之王家宅,覓得舊式兩廂一廳平房一所, 土堂瓦屋,外有院落,足為技擊操場,月租十四元。 眾人集資得百余元,遷入居住,並向房東借得方擡、板凳,購置刀槍三五件,開始教授拳術。此時毫無組織,主持人借此以為宿舍,亦不一定必為學員也。雖名為學校,殊無學校制度,既無章程,亦無時間表,隨來隨教,學者自學,去者自去,毫無設備。學校既開,發起人亦即星散。陳其美、農竹等,偶一來臨。安頓霍劉師徒二人之議,告一段落。 霍公病逝 霍先生原患有咯血病,寓竹深居時,時發時愈。日人有賣仁丹藥物者,時到旅邸,出藥示霍,謂可愈咯血而治肺病。霍先生信之,購服之後,病轉加劇。霍先生得病之由,謂少年之時,曾練氣功,吞氣橫闕,遂傷肺部。因曾咯血,面色蠟黃,故有黃面虎之稱。公哲嘗問以氣功之道,即誡不可學。 今日以生理學研究,吸氣入肺,收吸氧氣,助長氣力,若閉久不吐,氧氣既盡,只余炭氣,反傷肺部,且吸氣過分,久久不吐,肺部微細血管,可使爆裂,便成咯血病癥。拳師只知以氣功誇耀,俾高聲價者,不知為道病之源也。 自遷入王家宅後,霍先生病轉加劇,由眾人送入新閘路中國紅十字會醫院醫治兩星期,即行病逝,各人為之辦殮,移歷於河北會館,時在一九一0年陰歷八月間。越一年運柩北返,精武會同人贈以“成仁取義”挽幅。霍元甲先生之來滬,維時僅六個月,其一段居滬生命史,從此結束,享年四十三歲。 可見,霍元甲因早年練氣功不得法,導致肺部受傷而經常咯血,因此面色蠟黃,有“黃面虎”之稱。自從霍元甲至上海閘北旱橋以西王家宅後,病情加劇,後由眾人送入新閘路中國紅十字會醫院醫治兩星期,不治身亡。 陳公哲是邀請霍元甲來上海的發起人之一,是精武體育會創始人之一。霍元甲與奧匹音商量比武之事宜,陳公哲擔任翻譯,直至霍去世。以其二人交情與頻繁的接觸而論,關於霍元甲的死因,陳公哲應該不會說假話,其言論具有可信度。 3.日本人毒死 在紀念精武會十周年編撰的《精武本紀》(民國8年冬成書)上,明確寫明霍元甲是被日本人謀殺: 力士歿之翌晨,秋醫已鼠竄歸窟,力士門弟子大疑,檢力士日服之余藥,付公立醫院察之,院醫曰:“此慢性爛肺藥也。” “力士”即霍元甲,可見當時也僅以“大力士”聞名。“秋醫”即日本醫生秋野。 因霍元甲曾打敗過日本浪人,結下冤仇,故有人懷疑是遭日本人暗算下毒。據說,霍元甲逝世後,友人拿著日本醫生所開的藥做化驗,發現是一種慢性爛肺毒藥。因此認定霍元甲是死於日本人暗中下毒。然這只是“據說”、 “江湖傳聞”而已,於史無考。 民國1年(1912),武俠小說家平江不肖生先後出版《拳術》和《近代俠義英雄傳》兩部作品。他用小說家的手段描寫了霍元甲是如何被日本醫生秋野暗害死的。此說影響較大。 2000 年,新華網天津8月6日發過一則專電,對霍元甲是因病而死一說給予反駁,這則專電指出:“霍元甲之孫霍文廷,日前與天津市西青區文化局有關同誌,經過深查細訪,進一步證實日本人是殺害霍元甲的元兇。近幾年來,社會上有人提出‘ 日本人是霍元甲的好朋友,曾為霍元甲治病出了不少力。霍元甲是因生病正常死亡的’。霍氏家族歷來就知道他們的先輩霍元甲是死於日本人之手,在上世紀80年代給霍元甲遷墳時曾查驗過遺骨,發現遺骨全部為黑色,證明確實為中毒死亡,因此對於有人為日本人開脫,他們從家族和民族感情上都難以接受。從去年開始,霍元甲之孫、現居住在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村的霍文廷老人,會同西青區文化局的同誌,多次到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霍元甲曾經活動過的武林會館,走訪調研,並翻閱了大量資料,證實所謂霍元甲的日本朋友,正是殺害霍元甲的元兇。日本人以幫助霍元甲治病為名,買通關節,在中藥中投放慢性爛肺藥,使本來可以治好病的霍元甲死於非命。” 遺骨全部為黑色,當時是否留下證據?是否送去檢驗?如果沒有抽檢驗證,則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因此,霍文廷的話,不能作為證據而被采信。 4.遭暗算打死 《渤海早報》2009 年 3 月 6 日《還原霍元甲死因真相——霍氏嫡孫臨終前揭秘》一文稱: 霍壽金的女兒霍誌芳告訴記者,很多人都將霍元甲奉為創建精武門的鼻祖,這種說法其實也是不準確的。1909年,“中國精武體操會”在上海誕生。霍元甲只是創始人之一。精武體操會傳授的武術,也並非霍氏迷蹤拳法一門,而是集南北各派武術精華,體現了霍元甲所倡導的“拳術公有”的思想。至於霍元甲的死因,據霍元甲的二兒子霍東閣口述,在霍元甲和俄國大力士比武勝利後,幾個不法之徒利用他洗臉之際,用石灰蒙住了他的眼睛,隨後將其殺害,根本不是電視和電影中描寫的喝下了日本人所釀的毒茶。 霍誌芳說,霍家後人將收集各方資料,以霍家的家譜為主線譜寫成書,為世人重新展現一個真實的霍元甲。 依據這一說法,霍元甲與馬永貞的死有一些相似,都遭人暗算,被人用石灰撒面。此說屬於追述,沒旁證,更不可采信。 日本人毒死說,遭暗算石灰撒面被打死說,心臟病說,都缺少可靠依據,不足采信。同樣是霍家後人,竟然冒出兩種說法,簡直不可思議。霍家後人稱遷墳發現遺骨成黑色,但在沒有送樣檢驗獲得確證的情況下,不能作為中毒的依據。因此,在這些說法中,我個人相信陳公哲的說法,即霍元甲死於肺病。 分析霍元甲的真實事跡,我無法認定霍氏是“民族英雄”,頂多是一個武術家、“大力士”。 黃飛鴻 三、黃飛鴻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道光二十七年(1847)七月初九生於佛山,民國13年(1924)8月死於廣州。其家境貧寒,五歲從父習武,十二歲隨父流浪街頭賣藝謀生。此後,黃飛鴻拜師多門,參學多家武術,並開設有跌打醫館“ 寶芝林”。傳說中、影視裏有關黃飛鴻的絕技有雙飛鉈、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等,但這些難以采信。譬如“無影腳”被認為是黃氏的招牌功夫,可是最早描寫黃飛鴻的著作《黃飛鴻別傳》(黃飛鴻的徒孫朱禹齋撰)根本沒提及“無影腳”。但據黃飛鴻夫人莫桂蘭的回憶,真正的“無影腳”是一種偷襲手段。而這種說法難以被當今黃飛鴻的門徒接受,並認為是恥辱。因此,“無影腳”應系後人杜撰。 傳說黃飛鴻曾入黑旗軍任醫官及軍中技擊教練,後隨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赴臺抗擊倭寇,之後又任廣東民團總教練。不僅史料找不到任何記載,而且劉永福本人也從來沒有提及認識黃飛鴻。至於傳說劉為黃的“寶芝林”題字“技藝皆精”,也沒可靠證據。可見,這段故事純屬杜撰。各種有關黃飛鴻的資料,我實在是不敢采信,所以就不必一一援引。 黃飛鴻開設的醫館主要是醫治習武之人的跌打損傷。他是習武之人,文化水平不高,難以領悟精微廣大的中醫學,或有秘方醫技,但絕非神醫。 民間流傳黃飛鴻娶有很多妻子。其實,黃氏僅娶四位妻子,前三位都是婚後不久病故。 傳說黃飛鴻還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美稱。 中新社佛山2007年6月2日《傳說多史料少黃飛鴻落選“廣東歷史文化名人”》: 對黃飛鴻故事只是民間傳說多、真實歷史少這一事實,南海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與西樵鎮政府從一九九六起年先後到南海西樵、廣州、香港、新加坡等地廣泛收集黃飛鴻的有關資料,並於一九九八年出版了《南海黃飛鴻傳》。該書選擇了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徒孫朱愚齋和妻子莫桂蘭等人士回憶黃飛鴻的文章。 由於黃飛鴻不是出身於名門望族,只是市井中一名武術界能人,他的事跡無正史可供查考印證,加上門徒遍布世界各地,眾說紛紜,把史實與一些武林軼事混作一團。該書出版後有史學家認為“人物真實、故事杜撰”。 以上看來,因為黃飛鴻門徒的遍布世界各地,出於擡升自身地位與價值的需要,暴發戶造譜牒,野孩子認父親,必然需要擡升祖師爺的地位與聲望。於是,因利益驅動,杜撰出無數黃飛鴻的神話故事。 劉深文認為:“黃飛鴻死於1924年,年代並不久遠,而且有照片留下,其諸多事跡在其身後有無數見證者。他的徒弟及徒子徒孫遍布世界,他的最後一位妻子莫桂蘭直至1983 年才在香港辭世,有諸多回憶文章傳世,活人尚在何來苛求史料之翔實?”(劉深文《黃飛鴻算不算廣東歷史文化名人——關於廣東歷史文化名人“搞笑版”的質疑》,載2007年6月25日《深圳晚報》)此言甚為無理。 做歷史研究,必須有在場的證據。民間傳說、親友與徒弟回憶錄及口述追憶之類都不具有證據的“合法性”,不能采信。判斷黃飛鴻是否在當時是歷史文化名人、民族英雄,必須要有在場鐵證。目前,在無法拿出這些證據來之前,我們只能判定黃飛鴻不是廣東歷史文化名人、民族英雄。 總之,馬永貞、霍元甲、黃飛鴻三位武術家真實的生平事跡,與影視中的形象相距甚遠。可以十分肯定地說,馬永貞、霍元甲、黃飛鴻頂多只是武術家,不是民族英雄!更不是什麽歷史文化名人!他們生前名氣都並不大,死後才享盡哀榮的!我想,如果世人還沈浸在影視中的民族英雄赤手打敗外國大力士的興奮與自慰中,那麽中國人永世不可救藥的!精神自慰只是死亡的前兆,我們需要內心的覺醒,正所謂朱熹說的過“夢覺關”。 中國人,認識你自己! 黃守愚於湘水之畔闕一廬 己醜六月初四子時草撰 西元2009年7月24日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