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 跨越兩代之間的鴻溝
當家庭中一向扮演穩定力量的「媽媽」,隨著生命歷程逐漸到退休、更年期、老化、病痛,甚至出現心悸、面潮紅、盜汗、疲倦等更年期現象,青春期子女卻總是狀況百出,說一句頂九句,那種五味雜陳的傷心和傷神,確實不容易輕易度過。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王鍾和建議,年過四十歲的媽媽,應更敏感地知道自己是否已進入更年期,因為當身心出狀況時,挫折的忍受度會降低,對外在的刺激也會變得敏感,往往一點小事就會大發雷霆或變得神經質,相對破壞與青春期子女的感情。
更重要的,千萬不要挾「更年期」要脅「青春期」,因這兩階段,一個轉大人,一個轉老人,都是生命歷程中最不好受的過程,親子雙方若不能互相疼惜,至少做到不互相傷害,絕不能任性發洩情緒,把生理上的不適,轉為行為上的攻擊,留下難以抹滅的刻痕。
主動出擊 學做父母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護理老師詹秋薇也指出,親子之間至少有二十幾年的差異,加上成長背景不同,解讀事情的角度也不同,難免會有代溝。但她從教育及實務經驗中發現,代溝雖然存在,卻不一定會產生問題,只要父母親願意扮演跨越代溝的角色,就能在溝上鋪出一條康莊大道。
「孩子是被動地來到這個世界,他沒有選擇權,我們是成人,應該多做一點。」詹秋薇表示,做父母要有心理準備,除了願意花時間照顧孩子,更要在子女成年以前,站在主導的地位,樂於自我成長與學習,教養孩子從懵懂無知,逐漸轉型為勇於負責的成人。
詹秋薇認為,人與人的關係是互動的結果,當子女需要媽媽時,母親願意真誠陪伴,孩子是感受得到的。她在孩子小的時候,辭職在家當全職家庭主婦,陪伴他們順利步上軌道,四十歲才二度就業,如今孩子一個二十七歲,另一個二十五歲,和她的關係還是很親密。
孩子需要教導,但父母親更需要被教育。詹秋薇坦言,「大多數人是當了父母,才學做父母。這其中,有些人靠老人家的經驗來教,有些人是聽別人怎麼說,加上自己摸索來做父母,但面對社會的劇變,光靠這些還不夠。」她認為,父母也要與時俱進,才能進立和孩子對話的平台。
傾聽接納 尊重孩子
溝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傾聽,了解其情緒,不要急著給孩子建議、批評。她表示,青春期孩子非常敏感,也在意是不是被尊重。「孩子也許不需要你給他建議,只要你傾聽、接納、了解他的事情和情緒。總之,讓他覺得:媽媽願意和我在一起。」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林美江也說,現代媽媽對「更年期」和「青春期」多少都有認知,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較不常見,但不少媽媽並沒有意識到:現在的社會和過去大不相同,孩子如今面對的難題和考驗,和自己當年遇到的問題及情況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這一代父母和上一代父母,具備的「條件」大不相同,這一代父母都擁有中學以上的學歷,不但經濟能力提升,學習能力也遠較上一輩父母高,只要有心,很容易就能找到實用方法。再者,目前外面環境提供多元教養資源,家長只要願意開口,或花點錢去上課,總能找到幫手或諮商對象。
整體來看,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兩代難免觀點不同,但所上演的曲目,不再是「悲情媽媽vs.叛逆青少年」,而是「辣媽vs.酷少」的成分居多!
當家庭中一向扮演穩定力量的「媽媽」,隨著生命歷程逐漸到退休、更年期、老化、病痛,甚至出現心悸、面潮紅、盜汗、疲倦等更年期現象,青春期子女卻總是狀況百出,說一句頂九句,那種五味雜陳的傷心和傷神,確實不容易輕易度過。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王鍾和建議,年過四十歲的媽媽,應更敏感地知道自己是否已進入更年期,因為當身心出狀況時,挫折的忍受度會降低,對外在的刺激也會變得敏感,往往一點小事就會大發雷霆或變得神經質,相對破壞與青春期子女的感情。
更重要的,千萬不要挾「更年期」要脅「青春期」,因這兩階段,一個轉大人,一個轉老人,都是生命歷程中最不好受的過程,親子雙方若不能互相疼惜,至少做到不互相傷害,絕不能任性發洩情緒,把生理上的不適,轉為行為上的攻擊,留下難以抹滅的刻痕。
主動出擊 學做父母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護理老師詹秋薇也指出,親子之間至少有二十幾年的差異,加上成長背景不同,解讀事情的角度也不同,難免會有代溝。但她從教育及實務經驗中發現,代溝雖然存在,卻不一定會產生問題,只要父母親願意扮演跨越代溝的角色,就能在溝上鋪出一條康莊大道。
「孩子是被動地來到這個世界,他沒有選擇權,我們是成人,應該多做一點。」詹秋薇表示,做父母要有心理準備,除了願意花時間照顧孩子,更要在子女成年以前,站在主導的地位,樂於自我成長與學習,教養孩子從懵懂無知,逐漸轉型為勇於負責的成人。
詹秋薇認為,人與人的關係是互動的結果,當子女需要媽媽時,母親願意真誠陪伴,孩子是感受得到的。她在孩子小的時候,辭職在家當全職家庭主婦,陪伴他們順利步上軌道,四十歲才二度就業,如今孩子一個二十七歲,另一個二十五歲,和她的關係還是很親密。
孩子需要教導,但父母親更需要被教育。詹秋薇坦言,「大多數人是當了父母,才學做父母。這其中,有些人靠老人家的經驗來教,有些人是聽別人怎麼說,加上自己摸索來做父母,但面對社會的劇變,光靠這些還不夠。」她認為,父母也要與時俱進,才能進立和孩子對話的平台。
傾聽接納 尊重孩子
溝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傾聽,了解其情緒,不要急著給孩子建議、批評。她表示,青春期孩子非常敏感,也在意是不是被尊重。「孩子也許不需要你給他建議,只要你傾聽、接納、了解他的事情和情緒。總之,讓他覺得:媽媽願意和我在一起。」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林美江也說,現代媽媽對「更年期」和「青春期」多少都有認知,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較不常見,但不少媽媽並沒有意識到:現在的社會和過去大不相同,孩子如今面對的難題和考驗,和自己當年遇到的問題及情況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這一代父母和上一代父母,具備的「條件」大不相同,這一代父母都擁有中學以上的學歷,不但經濟能力提升,學習能力也遠較上一輩父母高,只要有心,很容易就能找到實用方法。再者,目前外面環境提供多元教養資源,家長只要願意開口,或花點錢去上課,總能找到幫手或諮商對象。
整體來看,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兩代難免觀點不同,但所上演的曲目,不再是「悲情媽媽vs.叛逆青少年」,而是「辣媽vs.酷少」的成分居多!
當家庭中一向扮演穩定力量的「媽媽」,隨著生命歷程逐漸到退休、更年期、老化、病痛,甚至出現心悸、面潮紅、盜汗、疲倦等更年期現象,青春期子女卻總是狀況百出,說一句頂九句,那種五味雜陳的傷心和傷神,確實不容易輕易度過。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王鍾和建議,年過四十歲的媽媽,應更敏感地知道自己是否已進入更年期,因為當身心出狀況時,挫折的忍受度會降低,對外在的刺激也會變得敏感,往往一點小事就會大發雷霆或變得神經質,相對破壞與青春期子女的感情。
更重要的,千萬不要挾「更年期」要脅「青春期」,因這兩階段,一個轉大人,一個轉老人,都是生命歷程中最不好受的過程,親子雙方若不能互相疼惜,至少做到不互相傷害,絕不能任性發洩情緒,把生理上的不適,轉為行為上的攻擊,留下難以抹滅的刻痕。
主動出擊 學做父母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護理老師詹秋薇也指出,親子之間至少有二十幾年的差異,加上成長背景不同,解讀事情的角度也不同,難免會有代溝。但她從教育及實務經驗中發現,代溝雖然存在,卻不一定會產生問題,只要父母親願意扮演跨越代溝的角色,就能在溝上鋪出一條康莊大道。
「孩子是被動地來到這個世界,他沒有選擇權,我們是成人,應該多做一點。」詹秋薇表示,做父母要有心理準備,除了願意花時間照顧孩子,更要在子女成年以前,站在主導的地位,樂於自我成長與學習,教養孩子從懵懂無知,逐漸轉型為勇於負責的成人。
詹秋薇認為,人與人的關係是互動的結果,當子女需要媽媽時,母親願意真誠陪伴,孩子是感受得到的。她在孩子小的時候,辭職在家當全職家庭主婦,陪伴他們順利步上軌道,四十歲才二度就業,如今孩子一個二十七歲,另一個二十五歲,和她的關係還是很親密。
孩子需要教導,但父母親更需要被教育。詹秋薇坦言,「大多數人是當了父母,才學做父母。這其中,有些人靠老人家的經驗來教,有些人是聽別人怎麼說,加上自己摸索來做父母,但面對社會的劇變,光靠這些還不夠。」她認為,父母也要與時俱進,才能進立和孩子對話的平台。
傾聽接納 尊重孩子
溝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傾聽,了解其情緒,不要急著給孩子建議、批評。她表示,青春期孩子非常敏感,也在意是不是被尊重。「孩子也許不需要你給他建議,只要你傾聽、接納、了解他的事情和情緒。總之,讓他覺得:媽媽願意和我在一起。」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林美江也說,現代媽媽對「更年期」和「青春期」多少都有認知,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較不常見,但不少媽媽並沒有意識到:現在的社會和過去大不相同,孩子如今面對的難題和考驗,和自己當年遇到的問題及情況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這一代父母和上一代父母,具備的「條件」大不相同,這一代父母都擁有中學以上的學歷,不但經濟能力提升,學習能力也遠較上一輩父母高,只要有心,很容易就能找到實用方法。再者,目前外面環境提供多元教養資源,家長只要願意開口,或花點錢去上課,總能找到幫手或諮商對象。
整體來看,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兩代難免觀點不同,但所上演的曲目,不再是「悲情媽媽vs.叛逆青少年」,而是「辣媽vs.酷少」的成分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