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04 11:57:57瀏覽233|回應0|推薦7 | |
還記得童年時,夏天溫暖的陽光,在樹蔭微風下玩耍的日子。那時的學校,別說是冷氣了,連一台電風扇都要班費購買。現在重回校園逛逛,看著間間緊閉門窗空調的教室,憶不起從前耐熱的我們是如何在無冷氣的狀況下度過盛夏。 看著一年比一年擴張的南極破洞,好不容易回復的缺口又再度裂開。被破壞的臭氧層,像少了一層外套的肌膚,炙熱的陽光充斥在世界各地,帶來了全球的暖化現象。住在Toronto的哥哥都抗議反常的氣溫,明明應是大雪紛飛的冬日,卻仍在平均攝氏10度的氣溫中溫存。太陽竟是那麼捨不得離開地球,持續眷顧。 反常的,原本應是涼爽冬季的Vancouver,今年冬天卻是連日大雪,最冷處甚至積雪16呎,這對少雪的Van City來說是另一種氣溫的異常現象。 全球溫度的提升,就像是一種惡性循環一樣。工業革命帶來的空氣污染,導致大自然生態的改變,氣候也隨著冷氣使用率提升,而釋放自空氣中的氟氯碳化物悄悄將臭氧層破壞。臭氧層的破洞日益加劇,導致使用冷氣的時間增長,釋放的氟氯碳化物逐漸增加,氣溫,卻加速成長。 跌倒受的傷,皮膚會隨著歲月漸漸遇合。那地球受的傷呢?一次又一次的傷害,自癒的能力真的能趕上嗎? 科學家們努力的研發著,期待著新一代的冷媒能減少對地球的傷害。但缺乏氟氯碳化物的新冷媒,卻背負著科技的沉重包袱,在使用冷氣頻繁的熱帶國家,不願意承擔更貴的新冷媒,以價格取向的市場,不斷揮霍著傷害臭氧層的利器。政府在一邊宣導下,卻也無力承擔全面換新種環保冷氣的決心。 縱使早在20多年前國際間已有了保護地球生態的共識而訂立了【蒙特婁條約】,但,也曾有效的讓臭氧層縮小了破損的洞,但卻在這小小的進展下,卻忽略了背後更大的創擊 ─ 急速崛起的工業國。為了急起直追,不受蒙特婁條約而盡全力的排放廢氣,製作成本低廉的舊型冷氣、使用有害的氟氯碳化物。國際法真的無法約束嗎? 惡性循環的溫室效應,真的有結束的一天嗎?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