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健身參考
2013/04/19 15:34:35瀏覽125|回應0|推薦0
烏來山林 詩人麥穗的健身房
2013/04/16

【聯合報/記者張祐齊/報導】

詩人麥穗說,他從年輕時就喜歡爬山,可鍛鍊體力讓身體自然流汗,是不錯的養生之道。 記者張祐齊/翻攝

本名楊華康的詩人麥穗說,散步、游泳和登山,以及秉持不外食原則,就是他養生祕訣,希望和讀者一起分享。

今年84歲的楊華康說,自己在上海出生,1948年才19歲,就隨著親戚來台灣,先住在新北市新店區文山茶場;隨著林務局工作轉調,陸續到烏來孝義、信賢等地,宿舍在烏來區老街旁,1953年就定居,至今超過60年。

山/年輕爬大山 年長走小山

年輕時因為在林務局烏來工作站工作,要從事造林監工,得一直爬山,鍛鍊出很好腳力和體力;走遍烏來區所有的山,包括大同山、阿玉山、內洞,爬山成為年輕時最佳運動。

年紀漸長,從林務局退休後,仍然喜好爬山。但他建議高齡者不能爬太陡的山,以免影響膝關節,爬山一個小時,流流汗達到運動效果就可。

林/退休泡公所 天天來回走

退休後還是閒不下來,楊華康說,退休後擔任烏來區公所調解委員,每天都要到公所報到協調民眾糾紛。雖然公所到住家路程來回約四公里,都堅持走路到公所。

妻子笑說他在烏來的交通工具就是走路,晚餐後也要到烏來街頭散步至少半小時;他認為走路散步,多吸收山林間空氣,是養生祕訣之一。

溪/天天揪髮妻 泳渡南勢溪

楊華康說,除了爬山和散步,最愛的運動就是游泳。住家後面的南勢溪,就是天然游泳池,幾乎天天和妻子到南勢溪游一個小時才過癮,可達到全身血液循環目的。他建議讀者每周至少游泳一次,對提升肺活量有幫助。

除了運動,每年還會和妻子出國旅遊,保持愉悅心情。楊華康說,去年到 尼泊爾觀光,是該團年紀最大的團員,到外地走走,也是養生之道。

吃/外食不健康 餐餐都開伙

楊華康說,飲食方面要特別注意,切記不要大魚大肉,清淡為主。像早餐只吃吐司、麥片和黑芝麻,午餐簡單吃,晚餐青菜為主、肉類少許,就寢前再吃一顆蘋果。每天一顆蛋、一顆多種維他命,讓飲食均衡,不要喝碳酸飲料。

最重要的是不要吃外食,因為外食農藥太多、油膩不衛生,大都用回鍋油,吃多了會引發心血管疾病。因此長期以來不外食,已是養生的基本原則。



小叮嚀/游泳、爬山樂養生 冬天要防溪水冷
2013/04/16
【聯合報/整理記者詹建富】

楊華康先生能活到高齡84歲,從他的養生之道如勤運動、不吃外食等,較之多數人四體不勤、天天以外食餵飽三餐,都可印證長壽其來有自。

首先,楊先生在年輕時,因從事造林監工,必須經常爬山,從而鍛鍊極佳的腳力與體力,並奠定他健康的根本;即使退休後,不能爬大山,但照樣可以爬郊山,而且還勤於走路、散步,這種運動不輟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學習之處。

其次,他到現在仍保持天天游泳的習慣,這種水中運動既可達到全身及四肢肌肉的活動,而且有助於老人家提升心肺功能。但有一點要特別留意,如果不是在室內游泳池,要注意冬天時溪水較為冷洌,老人家應慎防下水時溫度過低而增加心臟的負荷,也要避免被溪中尖銳石頭割傷。

許多人往往以工作繁忙,作為無暇運動的藉口。如果無法每天抽出30分鐘運動,有許多研究已證實,分次運動也有效果,例如在搭公車、捷運通勤時,不妨盡量提前一、兩站下車,用走路到達目的地。不然就是要著重運動的效率,也就是在有限時間內達到運動效果,例如跑步或快走,比優閒的走路或散步,更可達到出汗的程度。

至於飲食方面,盡量不吃外食,有其道理,主要是餐廳或小吃攤的飲食通常會添加過多的油脂、糖和鹽,而且能吃到的蔬菜種類也比較少。因此,建議民眾如果外食不可免,至少每天要有一餐在家準備;如果去吃自助餐,則可多挑蔬菜,回家後多吃各種顏色的水果,盡量達到「每天五蔬果」的原則。

(諮詢/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姚建安)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NMMM7927&aid=752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