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27 17:31:02瀏覽6868|回應2|推薦0 | |
翡翠A、B、C、D貨 : 翡翠的組成礦物主要是輝石簇中的硬玉、或含硬玉分子( NaAlSi2O6)較高的其他輝石類礦物(如鉻硬玉、綠輝石等),未經充填和加色等化學處理的天然翡翠行內已經早有共識稱之為翡翠A貨。由於高檔(透明度高、顏色豔綠、暇疵少)翡翠A貨產量稀少而且價格高昂,利益驅使奸商造假,經過充填(通常是先用強酸強鹼將水頭不夠或者暇疵較多的翡翠“洗”乾淨然後充填高分子聚合物等)處理的稱B貨(這個“B”大多數理解都是從英文“Bleached & polymer- impregnated jadeite”——“漂白和注膠硬玉”而來);翡翠C貨(比較容易接受的理解是來自英文Colored jadeite——染色翡翠)則是染色的翡翠,這種染色大多數都是染成討人喜愛的綠色,當然也有染成紫色和黃褐色的;如同時存在充填和加色處理的稱B+C貨;在無色翡翠上鍍上綠色薄膜被稱為翡翠D貨,這種方法處理大多數時候只是在戒面上使用,也有人把其他玉石冒充的翡翠稱為D貨。A、B、C、D貨並不是A級、B級、C級、D級的“等級”之意,而只是表明翡翠是否被“處理”的身份標記。真正的A貨翡翠,雖然色彩豐富豔麗,但相對人工染色又保守多了,不會有過於鮮豔的顏色,這?給大家一個可以做日常色譜使用的翡翠手串,看看日常可見的翡翠顏色一般是怎樣的:下面的A貨翡翠色譜手串,本人藏品,可作日常翡翠色譜使用,色澤涵蓋了常見的翡翠種色,從白色、淡紫、淡青、白黃、紅翡、油青到黑色,其中還差高綠,等以後有緣分的時候補齊就圓滿了。 A貨翡翠色譜手串簡而言之,A貨:未經任何人工化學處理。 A+B貨:僅僅經過弱酸弱鹼清洗優化,並不用強酸腐蝕、漂白和灌膠,本身也是不錯的翡翠,按2003年以前的標準,屬於A貨。傳統上,在翡翠飾品接近完工的最後一道工序,是採用弱酸、弱鹼去髒,並注蠟拋光,這樣的翡翠僅僅做了表面優化處理,並不影響和傷害內部結構,但是2003年新的標準規定,任何化學加工包括注蠟都不能算A貨,因此這樣處理的翡翠被行業內稱為A+B貨,是為了跟真正的B貨加以區別,以正確反映翡翠的價值等級。 A+B貨輕輕磕碰聲音依然清脆,結構沒有受到較大破壞,市場價值要比B貨高很多,僅次於A貨,如果不加以聲明,很多商家會當作A貨出售。另外還有一種所謂的A+B貨,是指採用最新研製的有機膠進行灌注,得到的成品無論從硬度、光澤還是聲音,都跟A貨十分接近,幾乎可以亂真,而實際上是純粹的B貨,這兩種“A+B”貨的區別,因為都有酸蝕紋,就看翡翠內部的絮狀物分佈和裂綹情況了,一般來說,絮狀、裂綹明顯的是天然翡翠,而各個方面比較完美的則是處理翡翠。(這是一個難點,所以多說一些,因為很多人會在這?走眼,尤其是只看圖片或者外觀,根本無法分辨,即使上手,如果沒有放大鏡也很難一下分辨出來,這時有明顯的裂綹或者絮狀物反而是天然翡翠的特徵了。) B貨:酸洗、漂白、灌膠,外觀水頭很好,表明光澤有膠感,敲擊聲音發悶,價格相對較為低廉。但好的B貨比差的A貨價值要高(別以為A貨就一定很值錢,也有一文不值的磚頭料A貨)。採用最新技術製作的B貨跟A貨已經十分接近。 C貨:人工染色,多是直接浸入染料長時間加熱染色,有時候需要反復加熱。注意,既然要染色,就必須人工破壞翡翠的結構,否則染料無法進入內部。但這種破壞未必是酸洗。 B+C貨:既酸洗、漂白、灌膠,又人工染色,外觀看起來無論顏色還是水頭都很漂亮,作為價廉物美的飾品不錯,但是沒有收藏價值。 D貨:物理冒充。 關於翡翠的鑒定,在網上可以查到很多理論知識,科學的方 法,比如什麼光譜分析,濾鏡觀察,還有折射率、比重……一大堆資料,分明是不要老百姓看明白!倒是商家給推薦了一大堆土辦法:比如什麼劃玻璃,燒頭髮、聽聲音……老實說,聽了商家的,八成都會上當:人家隨便拿出一塊石英岩都能劃動玻璃,燒不斷頭髮,而且聲音清脆悅耳! 傳統的B貨、C貨,還是用低檔翡翠加工,總算是正經的翡翠,新的B、C貨則是近年新出的“新坑”翡翠,也就是83玉,退一步說,這也勉強算得上翡翠的範疇,但是更絕的是現在很多貨色根本就不用翡翠來加工,而是完全跟翡翠不搭界的其他石頭,比如新疆出的白色東陵石等,進行酸洗染色,冒充翡翠的B、C甚至A貨。 翡翠不像和田玉,雖然和田玉優質玉種比較稀少,但畢竟有綿亙千里的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相對豐富的礦藏支撐,還不至於短期內就枯竭(這?“和田玉”是玉種名稱,而非地域概念),目前只是產量和產能問題,顯得市場上有些供不應求,而翡翠則真的是日近黃昏了,總共不到2公里長的幾個老礦坑,越來越難挖到像樣的東西,很多翡翠經營者或者經營B、C貨,或者乾脆改行,經營其他珠寶或者和田玉,隨著A貨翡翠的優質資源日益枯竭,現在商場?面的B+C貨價格也迅速飆升,標明B貨的翡翠最新價格已經趕上了以前A貨的價格,而A貨價格就更是飛漲。至於旅遊區,更是魚龍混雜,注意:我說“魚龍混雜”真的是客氣,實際上早已只有“魚”而沒有“龍”了,大量看起來十分漂亮的B貨、C貨就是專門給那些不識貨而又準備花錢的朋友們準備的! 因此,為了不讓朋友們出門上當,這?簡單介紹一下鑒別翡翠的基本知識,並且採用實際照片對比和通俗的白話解釋,爭取不涉及任何專業術語,以便讓大家快速掌握一些簡單的鑒別技巧,不至於在市場上被遍地B、C翡翠甚至假冒翡翠迷了眼睛。 圖中樣本,除了注明引用網路圖片外,全部是本人專門為此文特別採購,一手拍攝,以便具有較高的真實性和參考價值。 哈哈,冰種飄綠!多漂亮的翡翠啊,而且現在賣翡翠的動不動就告訴顧客:這是冰種飄綠,很難得的哦,別人那?都沒有,就我這?到處都是!如果顏色不正,實在飄不了多少綠,那就告訴顧客,冰種飄翠啦!如果連翠也不夠,那就冰種飄花……我就奇怪了,十年前,好的種色遍地的時候,也沒見多少“冰種飄綠”啊,怎麼現在到處都是? 如果只給我這麼一張圖,說實話,我也看不出什麼門道,而且什麼話也不敢說……或許人家就發現了另外的新坑?不對,商家還說了,並且很可能一再強調,這是老坑貨!不信?你可以測試光譜啊,你可以測試折射率啊,你可以測比重啊……諒你也不會帶著一堆儀器來吧? 或許你聽說過,真正的翡翠可以劃動玻璃的,好!商家拿起這些翡翠,嚓嚓嚓立馬在櫃檯玻璃上劃了幾道,怎麼樣,沒騙你吧?原價一千二,給您打八折再優惠,算八百,掏錢吧,這樣的好事兒哪里去找? 慢點兒,讓我離近了,翻過來再瞅瞅……好像也沒什麼問題,只是……那反光的地方好像有點……< 看不清楚,就拿放大鏡:這就是“洗過澡”的典型網紋了!還別說,稍微不注意,或者離得遠些就看不清了,這樣的酸蝕紋明顯告訴你,這肯定不是A貨了!提示:翡翠表面可以有獨立的小坑,哪怕再多些也行,但是不能有這樣細微而連接成片的網紋,哪怕細如牛毛都不行!記住這一條,即可一眼看出B貨! 好了,根據上一條,再看看這個貨色:沒有網紋,只有獨立的小坑,是A貨! 呵呵,這個結論可未必正確:沒有網紋,只說明沒洗過澡,並不說明就是翡翠A貨啊! 這是沒洗過澡的那個,再看看細微的結構:似乎有絮狀結構,可是跟老坑翡翠的絮狀結構明顯不同:翡翠的絮跟棉絮或者絲瓜瓤子一樣,結構緻密,而這個絮……怎麼跟冰渣子一樣? 對啦,這就是水沫子的特徵!水沫子,因為是83年發現的“新坑”料,所以也叫83玉或者巴山玉,是化學成分跟老坑翡翠不同的另外一種礦石,但是又往往跟翡翠伴生, 產量巨大,多有平行的飄花,所以近年來也大量作為翡翠上市銷售,不過,好的83玉也不多,市場九成以上都是處理過的83料,大部分都當作B貨翡翠來銷售的。比如這塊83料,顯然沒有經過酸洗,應該算是83的A貨了,但因為不是真正的老坑翡翠,所以價格也不會很高,一般在正規的珠寶市場上應該按照B貨價格銷售才對,否則就是奸商了。另外,目前來說,很多鑒定機構對83料出具的證書,大多是翡翠(處理)!不過,83料?面也有不錯的A貨,如果含剛玉成分較多,依然歸入翡翠類,具有大量的翡翠特徵,比如蠅翅效應、棉、絮狀飄花、紫羅蘭……而且可以做出翡翠A貨的鑒定結果,只是整體顏色晦暗,內部裂綹較多,跟優質的老坑差距太大,所以一般都加工成B貨。上圖的83料,雖然沒有酸洗灌膠,卻經過鐳射打色,是標準的C貨! 再看看這個:玻璃種肯定不是了,冰種也勉 強,那麼是糯種?鼻涕種?……呵呵,還是別管是什麼種了,反正傳統分類太多,也沒有量化的標準,很多時候高手自己都會互相吵架,我們老百姓就更弄不清了,象咱們這些外行的業餘玩家,只要記住一點:越透越好就是! 這個按說,也算有點透了,可是怎麼看起來模模糊糊的?提示一下:這就是咱們剛才看到有網紋的那些,明白了?對啦,酸洗、漂白、灌膠——B貨了!可是如果您按B貨翡翠來買,那就又上當了:這個根本就不是翡翠!注意看看,觀音邊緣部分的結構,那可不是翡翠的絮狀結構。在翡翠?,跟這個最接近的結構是圓柱形或者圓形顆粒狀,如果顆粒粗大,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個顆粒的形狀,猶如砂糖堆積在一起,而不是這樣模糊的一片。這個就是最新的“科技成果”:白色東陵石經過酸洗、漂白、灌膠、染色的翡翠仿製品! 說起顏色,那麼我們再看看這幾塊“冰種飄花”的色彩特徵:且不管這是83玉還是東陵石,只要看到這顏色是順著石紋呈絲網狀分佈,而且有明顯的染料堆積不均勻、但色塊的擴散又是均勻的漸變過渡現象,就可以大致斷定不是翡翠的自然色彩了。注意,天然翡翠也能見到絲網狀的色彩分佈,但那種絲網本身色彩分佈比較均勻,色塊之間沒有漸變過渡,屬於長期水岩反應的結果,簡單的說,就是水帶著致色物質逐漸沿著翡翠的天然紋理滲入內部造成的,雖然過程類似,但區別還是很明顯,而且不會破壞翡翠的天然結構。 染色的東陵石 染色的東陵石,綠色就好象墨水滴進水?一樣。 A貨翡翠的顏色是團塊狀分佈,深淺之間界限分明,飄花多是絮狀,團塊狀,或者是相對均勻的局部絲網狀而沒有色塊、色點沉澱。 東陵石,最透的灌膠最少或者沒灌膠,只是酸洗後打色,最渾濁的是漂白灌膠最多的,當然這些經過酸洗染色的東西,並不是翡翠,更談不上B貨C貨了,純屬假冒翡翠;左下的兩個是水沫子,注意,水沫子也有種水不錯的冰種、玻璃種,如果有飄花也大多是平行分佈,按照一個走向延續下去,而且怎麼看都太“水”,沒有翠性。且慢,這里弄出個“翠性”,咱老百姓恐怕又不明白了?啥叫翠性啊?簡單來說,翡翠的翠性是指:不論翡翠原料或成品,只要在拋光面上仔細觀察,通常可見到花斑一樣的變斑晶交織結構。在一塊翡翠上可以見到兩種形態的硬玉晶體,一種是顆粒稍大的粒狀斑晶,另一種是斑晶周圍交織在一起的纖維狀小晶體。這種晶斑有時候很明顯,就像蒼蠅的翅膀那樣閃光,又像玻璃內部的斷層,但是遇到種水十分細膩微晶的翡翠,也不容易看到,所以翡翠的翠性有時候更多的也是一種感覺,是指那種翡翠的感覺,比如上面的6個“翡翠”,除了右下角的A貨翡翠結構顯得很緻密、很“有勁兒”、很“瓷實”外,其他幾個都顯得鬆散,有點“水不啦嘰”的感覺,這就是沒翠性。注意:蠅翅效應不是鑒別翡翠的必要特徵指標,種細的翡翠可以沒有蠅翅效應,而其他石頭也可以有蠅翅效應。下面再看一個鐲子:顏色和水頭都一般,通過半透明的質地,可以見到內部的裂綹和絮狀結構,從這點來看,顯然沒有經過漂白和灌膠處理,輕輕磕碰,也是叮噹悅耳,不像B貨那樣的沉悶沙啞,應該是A貨無疑,在商場這樣的翡翠手鐲標價在5000元上下,比1000-2000左右不透明的“磚頭”料子要好很多了,但是如果用10倍的放大鏡仔細檢查表面,就會看到十分細微的酸蝕紋(比一般的B貨酸蝕紋細微很多,加上這個鐲子水頭也不錯,所以照片上很難拍出酸蝕紋,一般情況下就更看不到了),說明經過弱酸優化,這就是A+B貨了!若在2003年以前,這就是A貨,只是因為國家標準提高了,才被請出A貨的行列,但是又比B貨更接近純天然翡翠,而且也可以當作A貨佩戴,所以市場價格也會很高,一般情況下,即使行家也不會一眼就能識別出來:除非拿在眼前用高倍放大鏡仔細查看(可是人家帶著鐲子是讓您用放大鏡看的嗎?),否則無論是外觀還是物理特性,都與真正的A貨基本一致。 A+B貨翡翠鐲子是真正的冰底A貨,絮狀飄花之間可以看到很好的水頭,顏色淡青純淨,注意:只有老坑的A貨才會有如此乾淨的顏色,新坑料都比較晦暗,而且容易帶裂,這?卻沒有絲毫裂綹,“水差一分,銀差 注意:這個鐲子之所以還值點錢,有三個要素:一是顏色純淨,沒有一絲髒色,這個最是難得,很多冰底的翡翠,顏色髒亂黯淡。二是水頭十足,種質細膩,局部甚至通透,是很不錯的冰花鐲子。三是無裂無綹,十分難得。而商家正是為了模仿這樣純淨的顏色和水頭,掩飾材料中裂隙,才有了大量的B貨翡翠:B貨製作的一般方法是:首先在選料上,要選擇有原生綠色但基地泛黃、灰、褐等色的品種,且要 求其結構不太緻密,翠件不宜太大,以強酸(如鹽酸、稀硫酸等)浸泡,一般為2~3周,觀察翡翠樣品黃、灰、褐等雜色基本脫掉,脫色後的翡翠顏色鮮明、綠色突出、底色明顯變白,但此種翡翠由於酸性腐蝕呈現乾裂的外觀。這時用弱酸性鹽溶液浸泡1~2天,將酸液中和掉,再用清水洗淨。將清洗好的翡翠放入烘乾箱烘乾,烘乾溫度不超過 瞭解B貨的製作過程,有利於對其進行鑒定。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鑒別B貨翡翠: 一、透明度。B貨翡翠多呈半透明到微透明,但放入水中透明度降低,感覺像蠟狀物。內部結構不清晰,而透視天然翡翠,可見其內部絲瓜瓤般網狀結構。 二、光澤。B貨光澤暗淡,沒有天然翡翠明亮和水靈的感覺,好像塑膠製品。 三、手感。B貨翡翠用手反復觸摸,有玻璃樣溫滑感,沒有天然翡翠的濕滑感。 四、聲音。將體積較大的兩塊翠對碰,B貨發出有裂紋瓷器的沙啞聲。 五、放大鏡觀察。在10倍放大鏡下,B貨表面佈滿蜘蛛網狀的細小裂紋,如果拋光不到位,表面仍可見到環氧樹脂殘餘(乳白色蠟狀物)。 下面是一個典型的B貨手鐲,照片來自網路。這樣的B貨特徵明顯,一眼即可看出,但是做工好的B貨有時候肉眼很難分辨,需要上手借助放大鏡綜合判斷。 下面是一個A貨的鐲子,注意看顏色和種水,雖然不如上面的A貨鐲子種水通透細膩,但因為帶了綠色,價值就比上面的A貨手鐲高很多,所謂“色差一級,價差十倍”,說得就是顏色的重要。A貨綠色手鐲局部(本人藏品)。A貨特點:晶粒有清晰的輪廓界限,晶粒間水頭十足,表面十分光滑,色澤呈團塊狀不規則分佈,色塊之間界限分明。 注意:別看這個鐲子晶粒比上面那兩隻冰花鐲子粗,但是市場價值卻比很多所謂“冰底”的高出一大截,因為這是一隻具有很明顯特徵的“帶色的”老坑貨!當然,如果上面的晶粒經過地下巨大的應力作用進一步細膩緻密,透明度也會改善很多,那就更值錢了。老“坑”(也稱老種、老廠等)的翡翠,結構細膩緻密,粒度微細均勻,微小裂隙不發育, 它的硬度比重最高, 是品質較好的翡翠,但不一定透明度就好。或者說,水頭只是論價的一個因素,而不是全部,這是初玩翡翠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既然翡翠的顏色極大決定了翡翠的價值,自然引起了C貨的大量出現:C貨的傳統製作方法是:首先選適當的翡翠,一般要有一定的孔隙度,特別緻密的翡翠不能染;接著要將待染翡翠嚴格清洗,常加稀酸,清洗掉油污或表面雜質;然後將翡翠放到烘乾箱中烘乾,等乾燥後放入染料或顏料中浸泡;稍微加熱,以加速溶液侵入翡翠孔隙的速度,其時間視翡翠的品質來定,一般要1~2周。浸泡好已部分上色的翡翠,經烘乾後,會再浸一層蠟使其顏色分佈看起來更柔和。對於較為緻密的翡翠,也有了染色的工藝:就是將翡翠加熱,然後投到水?或油?,這樣它就會出現很多小裂紋,然後進行染色。這樣的染色過程就破壞了翡翠的原有結構。更為現代的方法,就是所謂的鐳射打色:用鐳射在翡翠上打上很多極其細小的微孔,然後再染色,這樣做出來的C貨,肉眼基本看不到小孔,表面似乎很光滑,只有在專業的濾色鏡下才能看到,小孔部分呈紅色。注意:C貨翡翠未必經過強酸腐蝕,有時候表面也十分光 滑潔淨,加上顏色又漂亮,如果單純從圖片上看,很多時候連老手也會走眼,不過好的C貨也需要高手才能製作,一般的C貨大都顏色過於鮮豔或者偏邪,熟悉翡翠色譜的人能一眼就分辨出來。
注意:因為人工染成的綠色越來越容易被大眾識別,所以最新的染色方案也開始轉向油青、藍綠等顏色。最新的加工技術甚至可以看不出網紋和孔隙! 至於B+C貨,自然就是同時經過強酸腐蝕、漂白、灌膠、染色的翡翠了,如下圖(網路圖片): B+C貨 注意:新的染色技術可以只染局部,完全模仿飄綠花、飄藍綠。 B+C貨 雖然B+C貨看起來很漂亮,水頭又好,但是行家會發現:不僅外表有酸蝕紋,而且顏色也不正,很多時候,C貨顏色會隨著翡翠的紋理滲透成網狀而且有顏料沉澱。雖然最新的加工技術可以沒有網紋和顏料沉澱,但是仔細看,顏色和底子都不自然,跟真正的翡翠色彩還是有差別的。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