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10 03:30:00瀏覽3310|回應13|推薦232 | |
離開策馬特時已經接近中午,導遊就讓大家在一處高速公路休息站,輕鬆的打發了一頓簡單的午餐。 之後,大巴士開到了蒙投(Montreux) 附近幽靜的維托(Veytaux)小鎮,直接來到最有名的奇龍(或是譯為西庸, Chillon)古堡,此堡位於蕾夢湖(又名日內瓦湖Lake Geneva)北畔的湖中礁岩上,根據最早的文獻中記載,城堡是在1150年的時候所建,之後到13世紀之間的數度擴建、修成了現在的典型瑞士城堡。 買明信片的紙袋 奇龍古堡明信片 我們下了車,延著通往古堡的大馬路旁的步道上,一邊就可以看到湖水拍打著古堡的基石,潮濕烏黑的牆根,當走上在古堡正門前的木吊橋上,一陣陣帶著濕氣的涼風吹襲,捲起的浪花敲打,似乎也捲起心中一些寒意,而此木吊橋也是古堡的唯一入口。
城堡還蠻大的,底層地下室原是個監獄,古堡內的在地導遊,一路上口沫橫飛的講述16世紀時的傳教士Bonnivard,因為協助宗教改革,及日內瓦獨立,而在此被囚在地牢石柱上的故事,我只能記下部分的重點,後來回到家才真正搞清楚古堡前世今生的故事細節。
堡內的磗瓦屋頂及石灰外牆壁 此堡的傳奇能夠吸引,如18世紀出生在日內瓦,是啟蒙時代瑞士裔的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政治理論家和作曲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和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作家 大仲馬( Alexandre Dumas);以及雨果(Victor, Marie Hugo)等大文豪到此堡遊覽,並且為此堡留下更多傳奇的記錄。
拜倫的名字 地牢內 而最著名的傳奇故事則是,英國詩人拜倫1816年在此寫下奇龍之囚(或譯為西庸的囚犯,The Prisoner of Chillon) 的392行長詩,歌頌自由,而且還把名字刻在地牢的第三根石柱上,更讓此古堡永垂不朽,也成了今天的觀光勝地。 由於是五月底,遊客並不很多,而在燈火昏黃地牢內,雖然面向湖的石牆也有幾個小窗,但是仍然寒氣逼人,聽著導遊述說當年囚犯的故事,著實令人有些不寒而慄, 但是導游又說:「當年被處死或病死的囚犯,也就從這些窗子丟到湖裏餵魚! 」,讓人聽了更有點頭皮發麻。 堡內的磗瓦屋頂及石灰外牆壁,替古堡增添一些古樸的色彩,隨後我們由底層往上走,上層是公爵的居所,38間大大小小的房間,有客廳,會客室,小禮拜教堂以及槍支彈藥庫,古董傢俱,及各式兵器。我們悠閒的在其間穿梭,又在頂樓有個以望出去窗外的內內瓦湖美景大窗口前坐了一會兒,享受一下當貴族的特權。 頂樓有個大窗口 望出去窗外的日內瓦湖 離開城堡之後,從湖邊的一側回頭遠遠望去,奇龍堡透著一份威嚴,也有著蒼涼的感覺,不過灰黃的古堡與背景的湖光山色,倒也可以融合在一起成為美景。 接著巴士就朝著以瑞士起士(Gruyere Cheese)出名的瑞士小鎮嘉美Charmey(Gruyere )出發,我們晚上投宿在嘉美的凱樂酒店(Hotel Callier),這是一棟規模頗大的木造建築,每個窗台上都栽滿了各式各色的花,真是美極了,而且四週青山翠谷,小橋流水環繞,一派山水田園風光,我們在附近散步了好久,才回到旅館吃晚餐。 凱樂酒店(Hotel Callier) 晚餐則是三十多個人分別圍坐在幾個大圓桌,而且又是標準的西式四盤晚餐(four course meal),而那幾位向我要買路錢的老夫婦,又剛好和我們坐滿了一桌,大伙又一邊吃一邊聊天,結果發現雖然只有老婆和我兩個人不是白人,但是其實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第一或第二代的移民,有來自德國,愛爾蘭,澳洲及阿根廷等等。 Four Course Meal 我們這一桌是外國人桌 所以最先向我討買路錢的那位老太太,在最後甜點上來之前,突然站了起來,鄭重的轉頭朝著其他幾桌宣布:「我們這一桌是老外桌(指的不是美國人)!」 這下子引起了一陣嘩然,好幾位其他人,也宣布他們是外國人,好像是他們怕我們兩個人不自在,故意用來和我們拉近距離似的,大伙就這樣喧鬧,一頓飯吃到九點多才酒足飯飽,以及笑到肚子痛結束。 吃完晚飯,本來想再出門走,但是室外又黒又冷,四周又是無處可去的鄉村,只好早一點回到房間休息。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