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啟者:
追求國家統一是憲法增修條文前言的規定,具有規範最高效力,馬英九總統不統的政綱明顯牴觸乃因應民調為總統選舉勝選的權宜之計,但是馬總統不統政綱否能貫徹端視朝野政黨政治人物是否有反對的聲音與作為。
為什麼臺灣人民有不統的高民調結果?馬總統一直未探究其原因而向人民說明,未說明是馬總統的缺失,吾輩大膽揣測實因台灣人民對共產黨的恐懼,而恐懼乃因對中國大陸制度的不了解,而對岸制度的好壞又來自媒體的報導迫害人權的事例,例如陳光誠事件,這都是經過國際渲染後於台灣的報導,台灣民眾自有判斷的能力,因此會有不統的民調結果;其二原因,台灣位處東亞海域咽喉具有戰略優勢,中國統一會對他國利益產生影響,所以統一可能會有外國勢力干涉、干預移民台灣島民的生活基礎,這是台灣領導人需面對的壓力,因此不統。
然而中國大陸的現代化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中完成,反觀台灣的現代化是在中華民國憲法規範中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領導人皆已經作古,敵對狀態已經消逝,存留給後人的是典章制度的不同,後人在不同的典章制度中成長,而在全球化的趨勢中互相學習以補不足,互補不足是統一的基礎,行有餘力以學文,就歷朝歷代文人雅士總結其一生的代表作涵養其中。
台灣地小人稠四面環海,世代交替之際面臨的困境是保持島內的活力,國家統一的優點就是可以促進台灣島內的活力的泉源以與對岸進行政治協商,依此泉源促進活力以與對岸進行政治協商才是正常國家應有的思考模式,而當務之急乃台灣主體性的問題以確保中華民國的長存,台灣應與中國大陸進行國際合作洽談國際事務以消弭尋求典章制度的異同,如此方為正論,而台灣人受邀到聯合國演講,例如演講台灣有孫文學說權能區分的政府有能人民有權以保障人權符合聯合國憲章世界人權宣言,在中國大陸佈建眼線而中國統治的範圍由孫文學說權能區分的國民大會選舉的總統就不會長安不見使人愁,雖然在一中原則共識兩岸的特殊關係中但仍有處理國際事務的地球公民責任,例如有許多非政府組織積極的參與國際事務,所以需有志之士的實踐。
祝
健康平安
蔡文魁律師敬上
本省人應有的政治主張
所謂的本省人係指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日本放棄對台灣島民的管轄,而由台灣島民建立台灣省取得對中國大陸政治參與之權力,並由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管轄之人民而言.而與外省人的差異在於台灣省的民主未經過軍政以及訓政時代,而外省人係中國國民黨所領導的政權與中國共產黨發生國共內戰而撤退台灣省的中國大陸各省省民.
而外省人的領導人為蔣中正總統以及蔣經國總統,蔣中正是追隨國父孫中山從事民國革命的繼承人,因為國父孫中山雖然創建民國,但是民國初期中國大陸仍然是軍閥割據,尚未實施民主政治,所以蔣中正遵循國父遺教,完成民國革命大業,並且進入憲政時代,但隨後國共內戰而動員戡亂並且戒嚴,而創造了蔣氏父子所領導的政權.
而國父孫中山所創建的中華民國所追求的民主共和理念,是人類精神的產物,是國民總意志所支持的制度,而精神是可以繼承的,國民總意志的支持是可以延續的,可以為後世代的人代代相傳.
因此,本省人建立台灣省後,縱然歷經外省人所掌握政權導致國家資源分配不平均的權力壓迫例如眷村改建條例,但是國父孫中山創建中華民國的精神仍然存在,其精神仍然為後世代有能力的優秀人才所繼承,所以本省人應有的政治主張係以繼承國父孫中山所創建中華民國的精神為職志,服膺民主共和的制度,如此才能走出悲情,建設出媲美蔣氏政權的台灣建設,因為蔣中正不是國父孫中山創建民國的精神的唯一繼承人,只要是優秀的人才均得繼承,例如總統就職時,總統都要宣讀國父遺囑,這就是繼承精神的表現,歷任總統均需遵守.
您好:
哈遠儀改變的起點專訪劉兆玄上官鼎,劉兆玄說他母親相信字無隔日功,我說凡百科學皆為愛智之學,而愛智之學為哲學,解決住的問題所以有土木工程系與建築系,有建築法規範,所以有教室攝影棚蒙古包,胡適說難得糊塗因為文房四寶到台灣變成原子筆文具,聽說中國文化大學有建築系與法律系兩大支柱,所以張鏡湖董事長說有人圖謀校產.
我家的三合院是清朝改建符合建築法的現代化建築,有基因改造食品與環境權關係之研究書狀先行資產是很大千秋萬世的律師事務所.
陳水扁與陳致中一定有與中共解放軍接觸準備投降解放台灣實施無產階級專政,陳水扁與陳致中喊出一邊一國政治正確的口號,知道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人民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都依靠國家的力量,台灣政治菁英無退場機制頂多有政務官退職條例酬庸,一邊一國凝聚這些政治菁英準備無產階級專政.
並且陳水扁有恨,十大建設是蔣經國外省人的政績,換他陳水扁執政卻變成bot民間參與投資,外省人有國家的概念,陳水扁等政治菁英卻是三級貧戶,而且陳致中怕陳幸妤會回家分家產所以喊一邊一國解放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