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21 16:38:21瀏覽1083|回應0|推薦24 | |
前幾天看了電影「鯨奇之旅」,感受到人類對動物釋放的善意和溫暖,這是一部溫馨感人且啟發人性的一部好片。雖然每個人背後各有其利益盤算,但至少是愛護動物的最佳示範,為了救那三隻灰鯨,大家同心協力朝共同目標努力,更何況還有美國與蘇聯真正的「破冰」之旅,冷戰局勢竟然瞬間解凍,可說是一件大奇蹟(Big Miracle)。
1988年,有三隻加州灰鯨正展開每年的遷徙之旅,牠們是一家人,不料因北極圈氣溫急遽下降以致海面快速結凍,灰鯨受困在阿拉斯加巴羅海岸。本來按照往常的經驗,沒有人會特意去理會這起自然界的小事件,如果灰鯨無法順利逃離堅冰回到大海上,也只有死亡一途,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只因當時已開始發展衛星連線,當地小記者恰巧拍到鯨魚撞破堅冰,靠著小洞呼吸的畫面,之後這則報導幸運登上NBC晚間新聞,未料引起全國人士關心。 不久,鯨魚新聞更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這個全美最北邊、最酷寒的巴羅小鎮,頓時湧入大批媒體記者、政府官員及石油大亨,紛紛來此尋覓良機。 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搶救生命危在旦夕的灰鯨,所有人放下工作,不眠不休賣力地鑿冰,試圖開挖一條逃生路線。但是緩不濟急,最後經由雷根總統親自與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熱線聯絡,請求破冰船援助,甚至不惜船身可能遭堅冰撞壞的危險,成功地打通水路,灰鯨終於游到太平洋,可惜的是,小灰鯨已奄奄一息。 瑞秋克雷姆(茱兒芭莉摩飾)是一位動物保育人士,她扮演最重要的關鍵角色,來回奔走請求援助。她說:「牠們會感到害怕、受傷、不安,但牠們會想要活下去,就跟我們一樣,我們也會害怕和不安,想到這點你就能體會牠們的心情。」 灰鯨雖然無法言語,但也有活下去的權力。瑞秋與小灰鯨斑斑在海中互動,她幫牠把纏繞在身上的網解開那一幕,很純淨的畫面,只有水裡的聲音,象徵著人與動物之間本該如此單純與友愛。 鯨魚出現的時間並不長,但每次出現都是亮點,鯨魚媽媽奮力頂著斑斑向上呼吸,並以溫柔沉穩的聲音安撫牠。當得知斑斑已回天乏術時,平時強悍的瑞秋傷心欲絕地哭倒在地,足見其愛護動物的真性情,令人為之動容! 全片闡釋的就是人性善良的一面,即使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惡化,氣候多變導致天災不斷且益形嚴重,但為了這個地球,為了活下去,人類再也不能置身度外。更何況我們也是自然界生物鏈裡的一環,既然號稱萬物之靈,責無旁貸,動物保育當然也是環境保護的一環,只要存乎愛心,您會想要吃牠們的肉嗎? 前幾天有人發現一隻可憐的烏龜,背上被人用鐵絲綁了一個保特瓶,無法潛入水中,抬頭也很困難,痛苦不堪,見人靠近就躲在木棧道下,因離水線太近更難援救。幸好有位熱心人士下水「撈」出躲在木棧道下的保特瓶龜,替牠解開鐵絲及保特瓶,烏龜才「如釋重負」獲得自由,龜殼上還可看到鐵絲綁過的傷痕。 我相信多數人都是善良的,像「鯨奇之旅」這部好電影應該可以當作教育性題材,在學校放映,會比說教來得更有效!
認識灰鯨 灰鯨(Eschrichtius robustus),又稱東太平洋灰鯨、加州灰鯨或魔鬼魚等,是一種每年來往攝食區與繁殖區的鯨。牠們約有16米長,36公噸重,一般可活到50-60歲。這種動物是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在地球上已有約3000萬年的歷史。 目前灰鯨在太平洋有兩大族群,而東太平洋族群的遷徙路線則是在阿拉斯加和下加利福尼亞州之間。 秋天,當北面的冰開始向南推進時,遷徙旅程就會開始。灰鯨日夜趕路,每天平均可前進120公里。在12月中旬至1月上旬,這段旅程長達8000-11000公里。首批灰鯨陸續抵達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的繁殖區。這批灰鯨通常都是懷孕的母鯨,希望在繁殖區找個好地點生下小灰鯨,以及一些單獨的雌鯨,希望找到適合的雄性配偶。在2月中旬到3月中旬,其他大部分的灰鯨都到達繁殖區。 牠們會在那裡繁殖,相信那裡的深水繁殖區可以保護新生小灰鯨,免受鯊魚的襲擊。 數個星期之後,牠們開始歸程,牠們以時速10公里的速度前進,這樣來回共長16000-22000公里,被認為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每年遷徙最長的距離。 2月和3月後,首批離開繁殖區的是雄鯨及一些單獨的雌鯨。當牠們找到配偶後,會北移到牠們在白令海或楚柯奇海的攝食區。 懷孕的母鯨和牠們新生的小鯨則是離開繁殖區的最後一批,當小鯨準備好長途遷徙後,牠們才會離開繁殖區,通常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離開,有時也會有一些母鯨和牠們的小鯨繼續逗留下去直到5月才離開。 灰鯨於1949年開始被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立法保護。
最近氣候怎麼了? 提到生態環境、氣候多變,不禁想問最近的天氣怎麼了?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乍暖還寒、乍寒還暖,日夜溫差也大,天氣變幻莫測。目前恰好是季節交替的時刻,暖濕的春季氣候以及冷濕的冬季氣候經常交替出現。 前幾天(3/17)室外溫度回暖,空氣像是「凝結」一樣,處在溫度高,濕度也偏高的情況,各地相對濕度幾乎都超過80%。室內整個地板都是濕的,就連衣櫃內的衣服似乎也受潮了,其實這種現象叫做「反潮」。為了讓室內通風以除濕,將窗戶打開,結果室外的暖濕空氣吹進來,是否反潮更嚴重? 聽聽專家怎麼說: 原來前陣子天氣濕冷,這幾天吹起夾帶溫暖水氣的南風,室外溫度高與室內的低溫有所落差,出現「反潮」現象,於是家中的水氣凝結為小水滴,尤其室內外溫度落差越大,反潮情形越嚴重。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指出,家中裝潢的材質也跟反潮嚴重度有很大關聯性。其中,石頭材質因熱熔、熱傳導大,溫度不容易上升,因此反潮情形最嚴重。以木材、水泥、石頭這三種材質而言,木板最不容易反潮,水泥次之,石頭殿後。 其實遇到反潮現象時應少開窗,避免外面的濕氣進入房間,另外也可想辦法讓室內溫暖,減少濕氣產生。但不建議使用電暖氣,除了開除濕機以外,也可鋪報紙。 這種反潮現象多半發生在春季,大概持續兩三天就會恢復正常。 有人建議,面朝南的窗戶一定不要開,至於朝其它方向的窗戶可開一些,也可開電風扇,但不要開錯方向,將外面的潮濕空氣再帶進來。 於是上網查了天氣概況(今天是3/19星期一): 今天(3/19)感覺東北季風似乎較大,反潮現象會改善一些,週二、週三東北季風增強,各地皆略為轉涼。 但週四(3/22)天氣回暖,這種濕黏的感覺又會增強。 到了週五(3/23)另有一波鋒面進來,週末可能會再度受到冷空氣的影響。 本週從溫度、濕度或是天氣現象來說,反差變化相當大,是很容易生病感冒的天氣,提醒您要注意身體健康,隨時跟著天氣變化作調整。如果比較怕冷要穿上長袖,可加上背心或是薄外套,早晚可以適時更換。雖然有時像是夏天,但因為還有機會降到涼涼的天氣,可能還用得到厚重的棉被,現在還不急著收,但最厚重抵抗寒流的衣物、棉被則可以收起來了。 本週天氣會有幾個變化形態,預計北部變化比較大,尤其目前在台灣北邊,浙江附近持續有大片鋒面雲系,加上北方高壓的環流影響,有機會於3/20又再接近台灣,有可能會轉為有雨的天氣。另一方面又有南方來的暖濕水氣,台灣西半部會有淺薄的水氣,有機會再度出現濃霧。(以上氣象由彭啟明博士/天氣風險公司提供) 所以忽冷忽熱就是春天的氣候型態,我們常說「春寒料峭」、「春寒乍暖」,不過接下來將會是「春暖花開」的日子!! (部份內容參考自相關資料,若有侵權請告知。)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