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憶藏在看不見的細節裡
2011/07/12 19:57:48瀏覽705|回應3|推薦9

我但願有一台時光機載我回到從前,迪化街、圓環、中山北路、中山國小,讓我看看我的家族,祖父、祖母、外婆、小時候的鄰居、小學同學等等,重溫舊夢。一打開記憶的盒子,就不願意將它再閤起來,而且細節會越來越多,真是有趣。就像現在會動的清明上河圖一樣,以為身處其境,將來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編成故事或電影演出,真是太不可思議!別笑我天馬行空,異想世界一旦成真,當然拜現代科技之賜。

台北是我出生的地方,中山區以前是個繁華的街道,直到六年級以前我都住在中山區,大概是民國57年以前。中山北路二段44巷,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是8號,巷子兩旁都是日式建築。隔壁是家電影公司,我記得那位年紀比我小的小女孩叫戴佩珊,就住在我家隔壁。如果大家看過以前的台語黑白片,記得她拍過的片子有「流浪三兄妹」、「冰點」等,當時她才4歲一直演到小六,現在我才知道原來冰點裡的陽子是她飾演的,不過我依稀記得那齣不知賺人多少眼淚的流浪三兄妹,當時真是感動不少人。我對這件事其實沒有什麼特殊印象,不過哥哥曾經好奇兼好玩臨時被抓去當路人甲。

 而隔壁巷子就是蔡瑞月舞蹈教室,記得小學同學曾在那裡學舞,她們家有三輪車當代步工具,家境應該算是不錯,如果沒記錯的話好像是鐵工廠。有一次假日她要我陪她去教會,當天她穿得很正式,很漂亮,說去教會就是要乾乾淨淨、虔誠供養主耶穌,然後唱完詩歌吃了點心,高高興興回家。

旁邊就是淡水線火車,當時尚未停駛,我小一時哥哥小二,當時媽媽在大龍國小教書,在孔廟附近,我們也在那裡就讀,小二時我才轉到中山國小。我和哥哥曾沿著鐵道走路回家,當火車過去時將耳朵貼在鐵軌上聽火車遠去的聲音,想起來相當危險,小孩子就是愛玩。哥哥調皮搗蛋,我安靜乖巧,所以媽媽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哥哥身上,為了送哥哥去補習,買了一台速可達,這在當時可是很先進的作為,又過了幾年,竟買了一部小車代步,這更是不得了,在當時女人開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雖然不像沙烏地阿拉伯的女人直到現在仍被禁止開車,可見觀念及認知上媽媽實在太先進了。

過了中山北路的對面巷子就是長春路,也有一個非常要好的同學住在那條路上,前幾年因為關節炎我曾經在網路上搜尋,找到她並且和她聯絡,她於台大復健系畢業後,長年住在美國讀到博士,後來才回國任教。小學時我們在閣樓上無話不談,曾經好到相約以後要一起作研究,但國中就分開了,聽說她去念私中,到了大學同校又同一個醫學院,但感覺好像生疏了。每個人的際遇都不同,我曾經想,如果我的家庭更健全些,也許我會考得更好;不過每個人各有其天命,想想現在我也過得不錯,樂天知命,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夠了,勝過遺憾後悔等負面情緒。

 那時候的有錢人多住在這附近,我們有幸可以住這裡,其實是向市政府承租的日式公家宿舍,是向家族中的某人借住的。祖父雖是有錢的生意人,自鹿港到台北打拼,住在迪化街,有三房,孩子約有20個,家大業大,可惜沒有人承襲他的事業。

爸爸不是很會賺錢的人,算是個文弱書生,聽說祖父往生時爸爸才17歲,往生後家產分一分,大家族能分的也不多,之後大家各走各的。因爸爸不是大房生的,有些事他也不是很清楚,而且三房之間好像彼此也很冷漠,所以家族雖大,第三代卻彼此不相識。小時候家族聚會,我曾去過迪化街,但那已是大伯父的家,就是當時有名的X小兒科,只知道房子很長,深不可測,現在好像列為古蹟了。

當時男孩子可到日本念書,爸爸到日本念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畢業後先到大陸東北工作,後因身體不適回台,聽他說是得到瘧疾,痊癒後與媽媽結婚,由於讀日文的人要考中華民國證照畢竟有些困難,所以他借別人的證照開了一間小會計師事務所,穩穩當當、安份守己守著這一份工作,晚上在家多半看的是日文雜誌。媽媽是小學老師,相對就操勞許多,她是勞碌命,一肩挑起很多事。那時候民生西路是一條商店街,很熱鬧,媽媽除了教書以外也很會做衣服,她是一個什麼都喜歡嘗試的人,有一陣子她還幫人家車布邊,賺點外快。

住日式房子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前院和後院都可以玩耍,廚房連到前院,並加蓋一間洗澡的地方,當時最不方便的就是燒煤球煮飯,及燒洗澡水,有一次我被熱水燙傷趕緊送醫,還好沒有留下疤痕,唯一的疤痕是跌到水溝,眼角縫了幾針,幸無大礙。爸爸喜歡在後院養雞,還自己訂雞籠,過年時節總有雞可以吃,平時也有雞蛋,甚至可以孵小雞。假日時爸爸輪流載著我們騎腳踏車,沿著當時的柳公圳繞一圈,就是現在的新生北路。小時候我也會騎腳踏車,但人小鬼大,腳不夠長,就將腳伸入底下空隙間,車子歪斜著騎,等於是站著騎車,屁股沒辦法坐在椅子上。

夏天總有颱風,印象最深刻的事莫過於八七水災,當時水淹榻榻米,榻榻米浮在水面上,我們都躲到木地板那邊的桌子上度過風交加的夜晚,想起來蠻恐怖的。

而我每天順著長春路走,左轉林森北路,經過民生東路再直走到民權東路才到中山國小。這段路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但我每天不管春夏秋冬都走路上學,毅力可嘉。小學生活無憂無慮,記得每天帶便當,值日生要輪流送便當盒去蒸,有一位大官的女兒,中午都有家中傭人送便當來,最有趣的是看她吃得津津有味的是什麼東西,原來她喜歡啃著新鮮的生紅蘿蔔,像兔子一樣,咦,也許那樣啃蘿蔔對牙齒有莫大的助益也說不定。那時因母親是小學老師的關係,我在學校學鋼琴但家中無琴,常向學校借琴練習,彈得不好老師會打手背,很痛的,我常常邊哭邊彈,妹妹早就因此而溜之大吉,我大概太乖太笨了仍繼續學但不是很專精,當然也有參加樂隊比賽等等。

一到四年級都是同一個導師,男女合班,最有趣的事就是男生女生由桌面中間畫一條線,彼此不能超越那條線。六年級男女分班,是個大班,如果沒記錯的話,我們班共有86人,整個教室擠得水泄不通,晚上再到老師家補數學,回程途中有時會在同學家逗留一下,她家開藝品店,比較晚打佯,我記得大學時開始流行民歌,曾經看到她和她妹妹也是民歌手,後來也沒消沒息了。

有一天,市政府說要收回這塊地,這叫我們哪裡去?奇怪,公務員似有特權,可以另配宿舍給他們住,一般人就沒有,我媽是教員也沒有。後來媽媽想到一個方法,演了一齣戲,其實也不是演戲,只是讓官員看我們的真實生活背景,患病的老母親,外婆躺在床上,她有糖尿病還有高血壓,剛好感冒發燒臥病在床,再加四個嗷嗷待哺的小孩,結果真的換得與一般公務員一樣的待遇,搬到和平東路臥龍街。

這下我可慘了,那年我已被分配到北安國中,每天我得轉兩趟公車才到得了學校,回程中常在公車上累得睡過了頭,所以國中三年沒有時間補習,也不知道要補習。那時候的公車還有車掌小姐,沒有冷氣又擠得像沙丁魚,尤其學校離實踐家專很近,還有大直國中,所以等於是三校學生擠成一車。當然也有有趣的事,我們的制服是淺綠色上衣加深綠色裙子,制服上北安兩字是直寫繡上去的,遠看之下很像北一女三個字,有人傻傻分不清,以為我們是北一女的學生,好不得意。

那時不懂得爭取轉學,後來聽媽媽說,她有去問過金華國中,但兩校校長講好了,不讓好學生轉出去,就這樣把我給犧牲了。我們班有一個班長,幾乎是毫無缺點的完美人材,人緣好,功課優秀,但總覺得她好像身體很弱,直到數年前才聽說,她可能從小患有心臟病,目前已往生,我才恍然大悟,心裡覺得遺憾。還有國三熱心的導師周錦,常常穿長袍馬掛來給我們上課,是個文學家,也是聽說在數年前往生,令人不勝唏噓。

當年紀進入半百時總會開始回憶過去,歷史總是一直往前移,昨天已成為今天的歷史,今天將成為明天的歷史。歲月無情不饒人,往事不堪回首,爸爸已於民國93年往生,享年83 歲。我很遺憾自己對於不擅表達情感的父親,當然也被我們給忽略了,晚年他已失智,臨終前面對插管不插管的問題,我們是否做得不夠好,現在已很難說得清楚,但願爸爸好走,世間煩惱早已解脫,走完一生就是福報。而我也已進入半百,我會好好照顧84歲的母親,請爸爸放心!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nnchris&aid=5419133

 回應文章

銘傳商業設計系學生
2015/12/04 00:13
作者您好,我們是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大四的學生。 由於我們畢業製作主題是介紹中山北路的人文歷史,從此內文得知您對中山北路有深刻的了解。我們的專題是希望以圖文書的方式呈現曾經住在中山北路或對其有著深刻記憶的民眾,以當下的時空背景及親身經歷的故事來介紹中山北路,引起市民共鳴。 我們現在在收集相關資訊,想要更加了解一到七段的歷史故事,並希望能向您詢問相關資料。 不知近期是否有機會能當面訪談您? 期待您的回覆,非常感謝!(bboopp44@gmail.com)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溫馨的回憶
2011/07/19 03:43

思想跟著妳的筆走著 大街小巷

走到了四十幾年前的台北  我們的童年 青澀少年 美少女期

也和妳一樣 回到了過去 不管怎樣 總是有一抹 擦拭不去的微笑由心底悄悄浮現

那時候其實多的是挑得出的不完滿 但是 因為我們成功的走過

留下的 竟是一股暖流 感恩父母師長讓我們成長 

一路上遇到像音及許多好姊妹兄弟 相挺與關懷 真是幸運喔!

寫的好! 謝謝妳的分享!    


烏拉瑰本尊在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北市的這些巷弄
2011/07/16 01:58
這些街道住台北的一定都熟悉, 偶是完全不知那些在路在何方? 台北市的這些巷弄處處有驚奇. 嘻嘻, 我看妳沒轉去是金華的損失吧?

妳的玉手被曼拉走了, 什麼時候續拉呀?
Innchris(Innchris) 於 2011-07-16 08:31 回覆:
我現在怪我媽也沒用了 當時她的注意力全在哥哥身上
有人說 會哭的人有糖吃 我總是被忽略了
人生 怎麼長大 怎麼變化 自有其道理
順應其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