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百里屋之旅(10)---- 鹹雨
2014/08/22 08:18:01瀏覽336|回應0|推薦0

百里屋之旅(10---- 鹹雨

 

2014813  星期三

 

1021離開Rolley Lake,由Bell Road回到Dewdney Trunk Road,往回走一小段,折向南,接Hwy 9,沿Fraser River,一路往東。

 

1230Wahleach Safety Rest Area午餐,那裡以前是Stó:lō原住民的一個村落XwelíchStó:lō的意思是riverStó:lō人散佈在Fraser河畔,由YaleLangley之間。

 

解說牌上寫著:我們族人祝你一路順風,用我們的語言:Ye ayo Siya:yeFarewell, my friend

 

那解說牌上的文字有一股悲傷。

也祝福你們,Stó:lō People

 

Hwy 7Hope附近終止,改稱Hwy 1,沿Fraser河北上,這是一條19世紀就開闢的古老路線,非常溫馨,每隔不遠,就有人家,加油站與restaurant很多,與高原上的Hwy 5截然不同。

 

Yale是一個活生生的歷史遺跡,還保留著帳篷村。往北的Boston Bar有個原住民擁有的campground,竟然有一個專為原住民而設的診所。

 

Lytton附近,Hwy 1 轉入Thompson River河谷,風景好,過Lytton不久,1527抵達Skihist Campground,俯瞰Thompson Canyon,營地優良,都是flush toilet,幾乎沒人,顯得乾淨。

 

先繞一圈,認識環境,半途碰到一男一女兩個營管。

問那男的:「我正在找camp site,這一帶有熊嗎?」

Not in the past ten days」,他說。

「那10天以前呢?」

They’re around

那女營管插話:「They don’t bother you

「熊怕人」,那男的補了一句。

 

Site 14,門口就是水源,旁邊是廁所,再隔壁是營管的RV site

好位置,只是靠近Hwy 1,很吵。每晚21元。

 

先處理cooler中的李子,把爛的吃幾口,丟掉,沒多久引來一隻蜜蜂。

 

開始紮營,剛把營帳攤開,立刻開始下雨。

整個人驚呆住,不知所措,地上的帳篷很快積水,決定先收攏,用帳篷的遮篷蓋住,人躲進車裡,時間1622

 

1634雨稍小,繼續紮營,才一動手,雨又大,不能停,繼續!

Pole的孔都灌沙,要一個一個掏空,營釘幾乎都鑽不深,全歪了,帳布都黏在一起……。

 

想起海神號,逃生者最後的逃生口突然噴出熱蒸汽,其中一人向天神怨詈:「我們憑自己的力量逃到這裡,祢卻堵死我們最後逃生機會…」

 

上天通常是殘忍的,祂只寵愛某些人,卻摧殘另一些人。

 

我認同海神號逃生人的怨詈,但是我的禱詞仍然與他們不同:「感謝祢,對我一路的庇護,讓我一直平安至此,感謝祢,這雨雖大,卻不能阻止我完成工作的意願」

 

1717,紮營完畢,頭髮、衣服都濕,一些水順頰而下,流入口中,是鹹的,那是感動與感謝的淚水,混成滿臉的鹹雨。

 

說也奇怪,帳篷剛紮好,雨就停,天氣放晴。

1752,紮好canopy,陽光照耀。

 

略休息,走路出營區,過Hwy 1,到對面的picnic area,看Thompson Canyon。峽谷兩邊都有鐵路,十分壯觀,解說牌上說:「In places like this, man sees his true size.

 

回到營區,走一個loop,又來了2tent camper,及四五個RV camper

 

Skihist CG每個廁所都是flush toilet,因為人少,顯得乾淨。

 

1931做晚餐,煮麵條,2011晚餐完畢。

 

每次駐紮下來,總是不斷探勘環境,這個營區內竟有一小段Cariboo Wagon Road,那是1862年開始修築的一條全長750公里的馬車道,現在看,就像一個窄的越野滑雪道,很難想像,這樣一條trail,竟是擔負重任的wagon road

 

帳篷內積水很多,用一條毛巾一次一次吸乾淨。

 

面對Thompson Canyon而坐,十分愜意。

 

森林清晨是我追尋的時刻,我的靈魂因為那片刻而重新刷新,但是一般洋人喜愛森林向晚,其實,逐漸向晚的森林,確實十分令人喜悅。

 

我喜愛這個Skihist CG,人少,乾淨,也許,以後可以做為中繼站,把trailer放在這裡,輕車去Fraser River河谷。

 

由於靠近水源,用水方便,但是因為下雨,沒有洗衣服。

 

(本日行走里程222公里)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gel53&aid=1646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