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水淡化救台灣
2013/09/19 16:53:16瀏覽1361|回應0|推薦2

 

 

 

一、前言

報載新加坡第二座海水淡化廠正式開幕,兩座海水淡化廠加起來的供水量預估可佔全新加坡1/4,逐漸達到供水自給自足目標。大泉海水淡化廠使用的是反向滲透技術,讓海水在壓力下可以持續流通,透過半透水的膜過濾海水。目前可供電給大泉海水淡化廠的發電廠仍在建造中,預計年底完工,正式啟用的時間還不確定。新加坡公用事業局今年3月公布的50年水資源發展藍圖,預計到了2060年,淡化海水和新生水的產量,將提供新加坡25%55%的用水量。水在新加坡是非常珍貴的資源,前總理李光耀曾說:「在活命水面前,其他政策都得下跪」,新加坡現在約50%的水從馬來西亞進口,其餘來源包括雨水、海水淡化和再生水。

台灣與新加坡相較並不那麼缺水,但台灣西南地區淡水養殖業興盛,常年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一遇暴雨即成水鄉澤國,地方首長一來討好選民對於違法抽地下水之水井封閉未能嚴格執行,二來本身及助理治水知識貧乏,三來淹水後責任往中央推,將工程科技問題轉為政治問題,如此這般國庫治水費用成為政治肉票,一陣口水過後遭淹水之苦的仍是民眾。事實上養殖業要用水、工農業都要用水,西南平原區水早已不夠,解決方法無他就是實施海水淡化及水庫改善,新加坡及以色列海水淡化均績效斐然值得台灣效法。

 

二、新加坡的經驗

根據遠見雜誌報導,自從1965年獨立建國以來,新加坡水源的缺乏一直是一大隱憂。長久以來,新加坡仰賴向馬來西亞買水,新加坡這個赤道島國經常是午後雷陣雨大雨傾盆而下,然後戛然而止又是晴空萬里。當地地勢平坦,地狹人稠,沒有本錢蓋水壩,雨水也留不住。新加坡官員不像台灣官員爭論誤國,腳踏實地發展出第三種及第四種水源---新生水及海水淡化水。2003年新加坡國慶日那天,前總理吳作棟及新加坡人民人手一瓶包裝飲用水──來自新加坡本地水廠以薄膜分子科技回收的新生水,當場喝下去。新生水號稱使用全世界最好的廢水處理技術,可以處理各種污水,變成飲用水。20059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親手按鍵開啟新加坡的「第四個水源」——鳴春海水淡化廠,是世界供水費用最低廉的海水淡化廠,每立方公尺淡化後的自來水,只賣0.78元新加坡幣(約16.8元台幣)。新加坡用的是由包括德商西門子在內的跨國大廠提供的「薄膜科技」,利用「膜」的分解技術,來分解水分子與污染源。新加坡推動新生水與海水淡化技術背後的企業人士是凱發集團(Hyflux)總裁林愛蓮。隨著水技術成熟,林愛蓮也成為新加坡家喻戶曉的熱門女企業家。這幾年來海水淡化、與新生水技術,正在逐漸增加新加坡飲用水源。「新生水供水,目前已經達到一年4000萬立方公尺,令人吃驚的是,這些技術已成為新加坡外銷的新技術。不管是大陸、還是中東,目前都是新加坡主要的水技術輸出市場。如大陸的天津地區就是新加坡的一個大市場。去年,林愛蓮的凱發公司代表新加坡和大陸天津市簽訂了一紙金額高達30億台幣、合約期長達30年的海水淡化處理合約,總理李顯龍還為此親臨天津破土典禮;同時江蘇、河南、遼寧、河北四省還各自與凱發公司簽訂總金額達30億台幣的BOT廢水處理、海水淡化計畫。水管理,整廠輸出一魚多吃。

  目前成熟的海水淡化技術包括多級閃沸(MSF)、多效蒸發(MED)、蒸汽壓縮(VC)、電透析(ED)與逆滲透(RO)等。其中多級閃沸法(MSF)發展最早,需要大量熱蒸氣,逆滲透法(RO)只需要電力,能量消耗最小,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個國家在用海水淡化技術獲取淡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廠13千多座,日產淡水約5560萬立方米,相當於0.5%的全球用水量,可以解决1億人的用水問題。眾多商家把海水淡化工業譽為朝陽產業,未來有近700億美元的商機。世界上海水淡化運用最多的地方是中東地區,對當地人來說,水比油貴。以色列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海水淡化設施,有31個海水淡化廠,IDE是以色列著名的海水淡化公司。以色列IDE技術有限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同時提供熱法和膜法兩種不同海水淡化技術設備的供應商。

 

三、海水淡化救台灣

台灣彰化以南地區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及嚴重水患問題,政治人物只會噴口水比不上新加坡官員有智慧拿不出有效解決手段,其實大力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是方向正確的良策,除了改善水庫蓄水能力外,目前最能減少地層下陷的手段就是實施海水淡化補充地下水,目前世界上建立的海水淡化廠分兩種:一種是電力廠另一種是供水廠,兩種利潤均高。建議政府要積極發展海水淡化工業,教育部應在大專院校協助設置研究科系,經濟部應輔導民間形成海水淡化工業區,研發相關海水淡化設備並拓展外銷,水利單位應編預算在西南地區廣設海水淡化廠生產淡水供農漁業使用,地方政府應嚴格取締抽地下水,違者重罰。由於海水淡化成本較高,為增強其經濟性,利用核能發電產生的高溫作海水淡化是一前瞻性的作法,在台灣西南地區設置小型化核電廠,一方面提供廉價的電力,另一方面產生的高溫蒸汽可供海水淡化之用。海水淡化的設備研製可外銷創匯,可振興經濟提供就業機會。新加坡有三座新的蓄水池,其中最大的一個:濱海灣蓄水池,還要規劃為遊客中心。當海水水位高漲時,這個蓄水池可以表演衝上天12層樓高度的奇景。看著新加坡一魚多吃,既解決自己缺水問題,又可以出口賣錢,真是讓人佩服這個小國的腦筋靈活和管理優越。新加坡政府和凱發集團的官民聯手,進軍世界的經營模式,十分值得台灣仿效。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860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