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永不太遲
2010/01/12 12:21:47瀏覽652|回應1|推薦68
永不太遲
對好動兒最有用的一些原則
/ 傑明 寫
/ 瀟碧 譯


1. 接受好動症是人的腦力表現於行為的狀態,而不是一種疾病
2. 給自己空間,尋找適合的學習方式和方向
3. 學習駕馭自己豐盛的想像力和精力

嗨!我是傑明,一位好動兒(ADHD)。我已經在「家有好動兒」網站上寫過幾篇文章,很多人都知道我用比喻“罐子裡的彈珠”,來讓人了解好動兒的腦子。

我的未婚妻要我和你們分享一些事情,但在我分享之前,我想讓你知道:身為好動兒,我發現對我最有用的一些原則。如果你喜歡我要去的地方,那麼這些原則或許可以幫助你、你的孩子、或者你的父母!

我要往哪裡去呢?讓我從頭說起:我孩童時最早的記憶就是我在遊樂場裡被人欺負。從小學到初中,我不住的受人騷擾、欺侮、被人作弄、打架、被人取別號、侮辱、拳打腳踢,還有更糟糕的...基本上,這些事情每天都發生。

在我進入高中第一個星期(那所學校沒有人認識我),我就在體育課上打起架來。高中時,我的西班牙課差點不及格,還好,最後我過了關也從高中畢業了。

之後,我進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以學業成績2.85(平均C+)的成績,拿到生物工程與心理學學士學位。我現在剛拿到物理治療的博士學位,同時獲得許多的博士榮譽獎。今年三月份我就要結婚了。

你們喜歡我要去的地方嗎?那地方就是〝希望〞!

好了,這裡就是我認為對我這位好動兒最有用的一些原則:

1、接受!
我母親和我都接受好動症是人的腦力表現於行為的狀態,而不是一種疾病。我9歲的時候,我們就接受這想法了。我們了解有些人的腦子專注在音樂、有些人的腦子專注在藝術、有些人的腦子專注在視覺方面,而我的腦子嘛,偏偏喜歡同時專注在許多事情上,而不單是一次一項主題。

2、探索!給自己空間, 尋找適合的學習方式和方向。
好動兒的腦子就是被設計去看“大局”的,那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有跳出框框的思想。若強迫我們非得在“線條裡”畫圖,只會延緩我們的成長、讓我們沮喪受挫。就像任何受到挫折的孩子一樣,我們會採取行動,我們會生氣、破壞、不聽話、最終就是氣餒和沮喪。所以,解決的辦法就是在 “線條以外” 去探索!不要害怕去探索通往成功的“非常規”道路!

我是怎麼從一個成績只是C +的大學生,一躍成為拿到許多博士榮譽獎的人呢?答案是:調酒!你能相信嗎!?我在探索以醫療復健為可能的職業選擇之前,曾經擔任快一年的酒保。調酒這個工作讓我看到一群酗酒、玩樂,生活中除了酒精沒有任何希望的人會有怎樣的下場。這不是我要的未來。我必須親眼看見才會相信。

在這事上我學到:改變和成功,永遠不會太遲的。我花了22年時間才了解:我必須做什麼才能夠成功。身為好動兒,我們需要從實際的生活經驗中學習。如果否認這些經驗,我們最終只會覺得空虛與無奈。

訣竅就在於引導這些早期的經驗。教導孩子:成功不是沒有失敗,成功在於毅力。我母親始終抱著希望與堅持。看看我現在是什麼樣子吧!

3、駕馭!學習駕馭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精力。
普通人的腦子就像瓦斯能源。你燃燒瓦斯,它就供應你能源。但好動兒的腦子卻像核子能,你如果任它猖獗,它就會像顆原子彈,造成極大的災難。但如果你好好駕馭它,它就會供應給你巨大的能量!

要駕馭好動兒的腦子雖然不是一項容易的任務,但不是不能做到。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剛入學的最初那幾年,孩子是沒辦法乖乖坐著的。既然如此,何不容許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動一動!我在念博士學位時,常常隨身帶著一堆筆記,在校園裡繞著走來走去的讀書。沒錯,我真的就是照字面說的,在校園〝踱著步子〞讀書。顯然這方法挺有效,因為我是畢業典禮當天,唯一披上「榮譽」肩帶的畢業生。
讀書時,我常常有休息時刻。多數時候,那些休息時刻加起來,比我讀書的時間還多。但是這些休息,讓我能在讀書時,產生一段段的衝刺力。把這許多短短的衝刺力加起來,就累積成一大堆的資訊!

但孩子小時候,無論考試時的表現怎樣,父母都必須堅持,確保孩子學到該學的資訊。這裡的關鍵就在於,父母要與孩子一起敞開“探索”新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學習、來幫助孩子與其他人的互動,幫助他們過著快樂且滿意的生活。你可以看到過去我在讀書上、與其他同學的互動上並不總是成功的,甚至在生活上也並不總是快樂的──但最终我還是做到了。

所以拜託...我鼓勵大家!接受過動症ADHD是一種腦子的狀態,去探索、去駕馭。這將是一場漫長艱難的比賽。但有多少人能說,他們已經爬上最高的山峰呢?我終於到了山頂,我能夠告訴你,你在上面看到的景致,會讓這段旅程值得的!

願神賜福你們!
傑明
1/7/2010

(本文刊於2011年八月號《飛揚》雜誌)
(這首"I Believe I Can Fly"是傑明希望在這文章中播放的歌曲,想聽的網友可以點擊聽聽,並知道英文歌詞。)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ithHopeLove&aid=3679398

 回應文章

淘氣麗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分享是最好的禮物
2010/01/16 07:40

或許尋找的過程

常常只是發現

不適合

不喜歡

不願意

但是 藉此

反而知道至少不要甚麼阿

瀟碧(FaithHopeLove) 於 2010-01-16 10:36 回覆:
學校、社會,似乎都沒教會我們究竟真正「要」的是什麼?「不要」的是什麼?
多少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再走冤枉路卻不自知。或者明知,卻無力、無奈。
知道自己「要」什麼,自己「是」什麼的人有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