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相遇就要儘量珍惜/ 佳星
2013/04/16 07:32:10瀏覽278|回應0|推薦0

  我們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氣,因為有這個脾氣,對於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能瞭解。嚴格地說,各個人都只能直接地瞭解他自己,都只能知道自己處某種境地,有某種知覺,生某種情感。至於知道旁人旁物處某種境地、有某種知覺、生某種情感時,則是憑自己的經驗推測出來的。」經驗事實確證「以己度人」的有效性,同時也確證其有限性。如《孔子家語‧在厄》所述顏回「竊食」之事:孔子困於陳蔡之地,子貢「望見」顏回在熬煮著的粥前「取而食之」,「以為竊食」,告知孔子,孔子表示「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後來知道有泥灰掉到粥裡,顏回「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即食之。」孔子的「推想」未錯,子貢的「以為」卻是落空,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有許多煩惱,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很容易把我們不好的情緒發洩給周圍最親密的人,我們只在乎自己受到了委屈,卻忽視對方的感受,因此不自覺地傷害了別人。

  情緒本來就是一種飄浮不定的感受,隨時都在改變,而當我們因為自己的委屈而傷害了別人,反而會加重自己和別人的不良情緒,而造成惡性循環。所以,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讓我們主動給自己一個微笑,給別人一個微笑,讓世界多一微笑的因子!

  同樣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牽掛得太多,在意得失,情緒起伏,我們不快樂。在生氣之際,我們如能多想想:「我不是為了生氣而工作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教書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交朋友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作夫妻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生兒育女的。」

  大家都知道嗔是心中火,不但對自己不好,對別人也不好,常起嗔心就如同慢性自殺一樣,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氣。

  然而,勉強控制嗔恨心的結果,反而會愈控制,就愈嗔恨自己,因為你會發現根本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每當嗔恨心生起時,你就會怨恨自己:「怎麼搞的?連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實在太不應該了!」

  情緒是不能用控制的方式來處理的,必須要採取疏導的方式,才能真正地化解嗔心。而嗔恨和慈悲是相對的,因此只要我們多培養、增長慈悲心,嗔心自然就會減少了。所以,試著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轉變自己的情緒,以更積極的慈悲心、愛心來看待世界,才是化解嗔心最好.

  其實,當某個人或某件事惹你生氣時,你應該要感謝他,因為對方用他負面的行為來提供一個學習的機會給你,讓你能夠戒嗔;而且你也要慈悲、憐憫他,因為他不知道他的行為是錯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要常常問一問自己:「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我今天心裡產生了多少慈悲心?是不是有嗔恨心?嗔恨心有沒有顯露出來?或是心中有嗔恨,但是沒有顯露出來?」就像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語言、心裡的念頭,有了這個自我檢討的工夫,嗔恨心也會愈來愈少。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750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