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4 00:08:05瀏覽3540|回應1|推薦19 | |
筆者從二○○六年出版《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傳記後,就比較少到八卦山下的建寶莊去打擾前輩詩人,原因是林亨泰每天必須到戶外散步,藉以復健中風之後的身體,另一方面林亨泰講話也比較費力氣,記得有一次與彰師大老師徐秀慧、研究生去拜訪林亨泰,在訪談過程中,林亨泰有些事已經記不清楚,必須再找資料才能確定。請教林亨泰是否還寫詩,他說:「還在寫,但已經要用日文書寫了,因華語漸漸忘了。」 因此,他的作品完成後,必須依賴讀日文的女兒林巾力幫他翻成華語才能發表,林巾力說:「要翻譯父親的文章很難,尤其是詩,譯出來之後父親總是不滿意,修修改改費了很多時間。」直到二○○七年十月《笠》詩刊二六一期發表了〈盧騷《愛彌兒》讀後五首〉作品,這些作品後注記是二○○五年五月的創作,直到二○○七年六月才翻譯完成。近日我打電話問候林亨泰,這系列的創作有幾首?他說:「盧騷《愛彌兒》的系列創作,已經完成了六十首,但到如今只發表了十首,還有五十首未發表。」翻譯使其發表慢了下來。 盧騷(Rousseau, 1712-1778)在日內瓦出生,是極為感性的人,在文學史上他是浪漫主義者,在哲學上是自由自然主義者,著名的作品《愛彌兒》為代表作。在《愛彌兒》中他說:「人類從自由的自然狀況中開始,人把自己放在這個架構中。在這個架構中,人自愛自己,從而愛別人。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產生了財富與分工,也產生了社會、習俗與文化。這文化扭曲了自然,透過教育的制度,教師應該保護孩子的自然成長。」在林亨泰的詩中,也一直強調著教育必須尊重自然,不能以大人的意念去型鑄小孩。(詩之二)寫著: 如果不去考慮/孩童自力所能學習的東西/而以成人的意念作為型鑄/勢必使他們帶著成人的烙印//孩童在成為大人之前;幼苗會長成怎樣的大樹/正是因為無從了解/是決定幸福的關鍵//人啊!同時邁向兩個相反的目標/這是無法進行的/父母啊!實行之所以可能/在於你們有了實踐的決定 已經八十五歲的詩人林亨泰,早上睡醒之後力氣較不能調和,有點昏沉之感,就在院子裡稍做散步與活動,或閱讀一些書報,有時看點電視節目,吃午餐後休息躺一下。過去每天散步兩小時,現在只能走半個小時,體力慢慢消退,許多文學活動都不能參加了,但他心裡想的,還是創作。 林亨泰,筆名亨人等,籍貫台灣彰化,一九二四年生。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歷任教於北斗中學、彰化高工、建國工專、中山醫學院、東海大學等校。曾加入「銀鈴會」,參加「現代派」,為「笠」詩社發起人之一。曾獲榮後台灣詩獎、國家文藝獎等。著有論述《現代詩的基本精神--論真摯社》、《見者之言》、《找尋現代詩的原點》;詩集《爪痕集》、《跨不過的歷史》;合集《林亨泰全集》(呂興昌主編,共十卷)等。
(原載《文訊》二七六期)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