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誰將艾香飄端陽 / 關峰
2024/06/08 22:32:46瀏覽192|回應0|推薦8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從蘇東坡《浣溪沙》詞中讀到了艾草的清香。艾草那一抹樸實自然的青意,搖曳的背影多了些許相思的風聲,一縷清香薰染了五千年的時光。百姓對艾草的親近感不僅僅從端午節開始,端午插艾已烙印在百姓心中,成為生命中的底色,變成了鄉愁裡的影像。

誰將艾香飄端陽?端午采艾的習俗,已封存在國人的記憶裡。“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長。”陸游的詩讓我聞到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艾香,不要小看這小小的艾草。50年前,幾歲的我記住了奶奶說艾草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祛濕止癢的功效。老宅房後,仍長著一片艾草,年復一年的長著,鄉親們可隨意來采。我小時候有個毛病,由於寒凝所致,經常腹痛。奶奶用艾葉煮水給我喝,用布包著艾葉給我熱敷,還用艾葉熬水給我洗澡,治愈了我腹痛,我對艾草有著不一般情愫。

誰將艾香飄端陽?奶奶曾告訴我母親,割艾草的最好時間是芒種過後的端午時節,這時太陽照在頭頂,天地之間陽氣旺盛,受日月洗濯,汲天地精神。五月的艾草生長最為旺盛,含艾油最多。《本草從新》記載:“艾葉苦辛,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治百病。”奶奶每年端午節前都要割些艾草,掛在房檐下涼干,整個小院夏季艾香撲鼻,既能驅蚊,又能淨化空氣,我的童年就在艾香的環境中長大。至今,老宅仍保存一把奶奶割下艾草,都37年了,這是奶奶留下的最後的遺物,她是在那年端午節後病逝的。我每年端午節前都會割些艾草,掛在老宅裡,以備不時之需。奶奶留下那把艾草一直未動,這是一種記憶,也是一種念想。有時候想家了,我會跑回來看看,摸摸奶奶留下的艾草和巴蕉扇。在艾香中站久了,自己猶如一株艾草,多了一縷清香。

誰將艾香飄端陽?“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唐朝詩人殷堯藩這樣寫道。我在淡淡的艾草藥香味中長大,又在濃郁的艾草香氣中變老。我曾背誦過《詩經》中的名句:“彼采艾兮,一如不見,如三歲兮!”我也曾背誦過《本草綱目》裡的記載,艾草是一劑草藥,具有理氣血、除濕寒等功效。艾草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還能祛病防疾,辟邪強身。只想從這些名著尋找那種無處安放的思念和傳統文化的韻味。老婆有時會把艾草洗淨放入鍋中煮上一鍋艾葉粥,艾草的清香曾讓我的味蕾隨之顫動,以此來消除夏季的炎熱和煩惱。我至今仍沿用那種傳統用艾葉煮水洗澡,特別是夏秋之際,既防蚊叮咬,又能祛痱子濕疹。被忽略的端午節,留給我的不僅僅是喜悅,還有歡愉,流露出是濃濃的故鄉情。

 

年年有端午,歲歲有艾香。艾草青青,端陽情長。插一束艾,依然有艾草做伴,去聞一聞濃郁的艾草清香,能給人帶來靈氣。雖然今天的端午剩下的僅僅是一個符號,卻承載著國人千年習俗的亙古不變。年年艾香送安康,歲歲端陽人不同。誰將艾香飄端陽?綿綿人間情意長。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180697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