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狄仁傑與唐高宗 / 沈淦
2024/05/16 23:24:00瀏覽240|回應0|推薦8

 

  唐高宗時,武衛大將軍權善才不慎誤斫昭陵(唐太宗陵墓)柏樹。高宗聞報,又悲又怒,立即傳下聖旨:“速將權善才斬首示眾!”掌管刑獄的大理寺丞狄仁傑卻伏地奏道:“根據罪行,權善才只應該免去官職。”高宗更加氣怒,催促監斬官趕快去行刑。狄仁傑大聲抗爭道:“法律是國家的大典,微臣是個執法之官,怎能因為幾棵柏樹,就輕率地殺掉一個將軍?微臣不敢奉詔!”高宗流著眼淚道:“權善才砍伐了父皇陵墓上的柏樹,使朕身為天子,卻承擔了不孝的罪名。朕也知道你是一個正直無私、執法嚴明的好法官,但權善才卻是非殺不可!”狄仁傑仍然不住地磕頭諫諍,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敢吱聲。侍中張文瓘見高宗正在盛怒之中,怕狄仁傑也要遭受不測之禍,便揮著笏板,要他趕快退下去。狄仁傑卻列舉了古代著名諫臣如西漢張釋之、曹魏辛毗等相似的事例,說道:“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 向國 君進諫是件大難事,因為稍有不慎,就會遭致殺身之禍。微臣卻認為不難:處於桀、紂之時確實難,處於堯、舜之世則不難。微臣有幸遭逢堯舜之世,當然不必擔心像龍逢、比干(夏、商大臣,因諫諍被桀、紂殺死)那樣身受誅戮。但是微臣身為執法官,如不能勸諫陛下依法辦事,死後哪有面目去見九泉之下的張釋之與辛毗呢?”高宗無言對答,只得恨恨地說:“權善才情理難容,法律雖然不能將他處死,但朕已經恨透了他,一定要在法律之外,找個機會殺掉他!”狄仁傑又道:“國家的法律條文早已懸掛於宮闕之外,傳遍於四面八方了。徒刑、流放、處死等罪,各有不同,天下百姓都早已銘記於心。如果罪行不該處死,怎能由陛下傳旨賜死?法律如果不穩定,天下萬民即使人人有心守法,也找不到個標准了。陛下如果一定要殺權善才,那麼,請從今天開始,重制一部新的法律。”高宗終於回心轉意,嘆道:“愛卿能守法,朕還有什麼可擔憂的。愛卿能夠為權善才而誆諫朕的過失,自然也能夠為朕而勸勉天下百姓奉公守法了。”說完,一邊傳旨免去權善才官職,一邊吩咐史官記下這件事。

 

  過不多久,深受高宗寵幸的左司郎中王本立作威作福,犯下死罪。文武大臣都不敢奈何他,狄仁傑卻毫不客氣地將他逮捕歸案,准備依法懲處。高宗聞訊,立即將狄仁傑召進宮中,要他赦免王本立。狄仁傑卻道:“國家雖說缺乏英賢之才,也不稀罕王本立這樣的人。陛下怎能因愛惜一個罪犯而毀壞國家大法呢?如果一定要法外開恩,赦免王本立,請先將微臣免去官職,流放於邊遠荒涼之地,為以後敢於嚴格執法的忠貞之臣留個教訓。”高宗自知理虧,只得聽任狄仁傑,將王本立依法處死。

 

  從這以後,上至滿朝卿相,下及各地豪強,都互相告誡,再也不敢輕易觸犯法律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18062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