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清明習俗激昂家國情懷 / 榮光友
2024/04/05 22:15:59瀏覽215|回應0|推薦9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追思懷遠,向上向善,清明是飽含家國情懷的民俗大節。

 

清明習俗源遠流長。擎天編著、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應知道的國學知識》一書中寫道:“清明節的起源,一般認為和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有關。民間仿效上層社會祭祖掃墓,逐漸成為一種固定的風俗。”“掃墓祭祖的風俗早在西周之時就受到了人們的重視,至東周時,《孟子·齊人篇》中提到了一個齊人常到城郊墳地討食祭品,可見當時掃墓祭拜之風已十分盛行。”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的日期相近,自唐代以後,兩節便合並在了一起,而原本屬於寒食節的掃墓、吃冷食等風俗也就都改為在清明節之時進行。因此,民間也有了“清明寒食”的說法。

 

據老輩們所講:按照舊時習俗,祭祖掃墓,一般要在先輩的墳墓前焚紙錢、供食品、奠美酒,所以要提盒擔籃,有的還要乘坐車馬出行。不僅成年男子要參加,而且婦人、兒童也要參加。往往是晨間前往,盤桓整日,日暮才回家。

 

清明掃墓時,依舊春寒料峭,且要吃冷食,有些身體羸弱的人禁不起這樣寒冷。為了防止吃冷食傷身,古人開展了踏青、放風箏、蕩秋千、蹴鞠、插柳、鬥雞、拔河等活動,以便讓大家曬曬太陽,活動筋骨,增加身體的抵抗能力。如此一來,就使得清明節既有著追思先人的蘊藉情懷,又有了賞春游樂的清新景像。

 

我出生於上個世紀50年代初。從孩提時代記事時起我就知道,我們家與千千萬萬家庭一樣,特別注重過好每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期間,我們的父母親定然要帶領著我們兄弟姐妹等一大家人,長途跋涉幾十公裡,前往地處大山深處的老家,攜帶著酒食果品、紙錢等給逝去的先輩掃墓祭祀。我們將供品供祭在逝去先輩的墳墓前,然後再將紙錢焚化,並為墳墓除去雜草、培上新土(當時的墳墓是用石塊和黃土壘砌的),以表達對先輩的哀思與懷念。當我們逐漸長大以後,在隨同父母祭祀先輩的同時,我們還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前往烈士陵園掃墓、緬懷革命先烈的活動。自然,隨著時空的變化,當我們這代人年逾花甲之後,家庭清明祭祀等就由我們這些老年人來組織了,這是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們定然會守職盡責的。

 

清明的追思懷遠既是鄭重其事的掃墓祭祀,向逝去的先輩敬供品、燒紙錢等(如今提倡環保掃墓,我們應當將點香燭、燒紙錢等改進為向逝去的親人敬獻鮮花)的莊重儀式,更是魂牽夢縈的緬懷紀念:人們紀念先祖,緬懷親人,感恩先輩賜予後輩血脈,祈禱先人保佑後人等等,歸根到底,體現了人們對生命的敬重,對已故前輩的感恩情懷。我們作為具體的“個人”來說,每一個人都是由父母生養的。我們從先輩那裡傳承了家族的基因,鮮活的生命裡烙下了家族的印記,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還肩負著家族生存發展的崇高使命——散枝開葉,傳宗接代,一代更比一代強等等美好願景。

 

清明習俗歷久彌新,如今依然是我們一代代中國人慎終追遠的最重要的日子。更為重要的是現時的清明不僅有“小家”層面上的祭奠祖先親人,更有將“追思懷遠”擴展到國家層面,緬懷先烈。清明節不僅成為綰合傳統和現代的文化紐帶,更演繹為深沉厚重的民族情結。人們在緬懷中珍重生者,在感恩中傳承責任,在追思懷遠中升華家國情懷。

 

作為一個中華兒女的我們來說,清明追思懷遠,其實就是為生命加持奮進的能量,讓我們站在前輩的身旁,再次確認職責使命,再次確認現時的自己正在沿著先輩的奮鬥軌跡一脈相承持續前進。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將家族興旺和個人願景,與奮進新時代、闊步新征程緊密地結合起來,為了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艱苦奮鬥,頑強拼搏,讓我們的人生之旅更加堅忍不拔鬥志昂揚!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18047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