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2/15 22:37:32瀏覽382|回應0|推薦8 | |
嚴寒擋不住春的腳步,當太陽黃經達到315度時,春就發出了這一年歡快的序言,一本流光溢彩的時光畫冊徐徐展開。
自秦朝開始,就把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春分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拱著浮在水面。
立春,一年之始,萬像更新,這是從官方到民間都很重視的一個節氣。
古時候立春,皇帝要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宰臣以下入朝稱賀。文武百官,覲見皇帝,齊呼萬歲。皇帝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然後舉行打春活動。《事物記原》裡說:“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周禮天子要親自像征性地耕地,表示春回大地,天下可以生產耕種的信號。後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都在這一天,舉行鞭春之禮,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三千多年的迎春歷史,影響到民間百姓,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全民的迎春活動。而民間的迎春活動就更豐富多彩,民俗民風精彩紛呈。
立春吃的風俗:有春餅,是用蘿蔔豆類為主做成餡烙成的餅;有春盤,“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用蔬菜、瓜果、餅糖做成拼盤,可以饋贈親友,可以一家人團聚食用,其意為迎春;春卷,是用面粉發酵,做成蠶狀,或蒸或炸食用;咬春,古時官宦富裕人家吃春卷,窮人沒有白面,沒有油,就簡單些吃蘿蔔,叫咬春。“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人們咬春祈求平安。
立春之日,男女老少都要喜氣洋洋穿新衣。還要戴春幡,剪彩色綾羅、絲娟或紙,做成條狀小幡,或掛在門上,或婦女戴在頭上,以示迎春。辛棄疾詩曰:“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可見盛行於世。
還有打春牛,把做好的土牛,放到郊外原野,農人用鞭打之,這是民間打春,打春後就春耕了;還有的習俗是用紙糊成精致的春牛,擺放在家中;貼春字畫,把寫有春字的畫或梅花貼在門楣上。
執冬之筆,釀春之美。春像出了一趟遠門,在春風裡如約歸來。春一到來,就亂了平日的方寸,總想走出書房,去原野山川踏青。
你看——
春,是五彩斑斕的畫筆。把久違的粉紅、雪白、鵝黃、翠綠,鋪天蓋地傾瀉到大地,到處洋溢著勃勃生機。
春,溫馨而浪漫。開始繁華的枝頭上繽紛著冬的歸隱,叮咚的泉水,奔向遠方的潺潺小溪,已把昨天的故事變成了美麗的傳說。
你聽——
滴答,滴答……下雨啦,下雨啦,聽到了大地舒展筋骨的聲音,聽到了種子發芽的聲音。
當然,還有詩人們穿越古今深情的吟誦:“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在贊美早春獨特而又美輪美奐的景色;“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秦觀在吟雨後春景;“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蘇東坡雖然被貶到海南,但他卻以歡快的筆調描寫海南絢麗的春光,也寫出了他隨遇而安的豁達。
春來了,它為一年寫序,它也邁著歡快的舞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