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馬華詩歌 / 杰倫 
2007/06/28 00:00:17瀏覽2028|回應2|推薦2

  馬華詩歌的發展,可將之分為戰前與戰後,茲列述如後: 

A:戰前詩歌發展情況: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廿九日,蘇厚祿於《新國民雜誌》發表一首題為《懶工的懺悔》,可說是第一首具有新詩形式的作品。在差不多同一時間,出現了林獨步,胡鑒民,子淳,石樵,天津等詩人。  

  三十年代初期較有代表性的詩人有依杰、李梅子、浪花、慧聆、海底山等,他們的詩作多取材於現實生活。至三十年代末,詩歌轉向大眾化或稱之「大眾詩歌運動」。如克蒙的一首《賣國賊頭佬》,便是具有代表性之作。 

 

B、抗戰時期詩歌發展情況   

  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一這時段出現了許多優秀的詩作者。他們是靜海、李蘊郎、東方丙丁、劉思等,而較後的有清才、蓬青、野火、三便等。《吼社》及《澎湃社》乃其時之重要詩社。 

 C、戰後馬華詩歌發展情況(一九四六至一九六四)  

  文學的歷史一向以來分作兩條路線發展,一條是現實主義路線,另一條是形式主義路線。 

   a、光復後初期的馬華詩歌作者:鐵戈,作品《在旗下》;米軍,作品《熱情詩抄》;丁家瑞,作品《腳印》。  

  b、低潮時期的馬華詩歌:(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三):受人注目的詩人有:威北華,周粲,魯彬等人。 

 

  c、愛國主義詩歌:由一九五四年開始,受注目的詩人有:杜紅,詩集《五月》;鐘祺,詩集《自然的頌歌》;堅石,(一直未有詩集出版)。 

   d、百花齊放的馬華詩歌:(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四):這時段有才華的詩作者不斷湧現。 

   (a)傾向於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詩作者有:杜紅、鍾祺、原甸、槐華。此外李汝琳、柳北岸、絮絮、韓玉珍、莎茄、藍金、李販魚、靜星、曾嘉其、康乃馨、黎春(另署傑倫)、蘭艾、何乃健、吳岸、黃應良、嚴冬、沙飛等,也寫了不少好詩。 

   (b)搖擺在現實主義與形式主義之間的詩人有:范北羚、懮草等,完全傾向於形式主義的有:喬靜、笛宇、秋呤等。 

   詩集出版情況: 

   七十年代中的:李有成《鳥及其他》,梅淑真《梅詩集》,隨雲《雲絮朵朵》,端木虹《山雀的早晨》,溫任平《流放是一種傷》,田思《赤邊放歌》,杰倫《天掉水》,何乃健《流螢紛飛》,蕭艾《一顆心在跳》。 

   八十年代的詩集:吳岸:《達邦樹禮贊》、《我何曾睡著》,田思:《犀鳥之鄉》,方昂:《夜鶯》,田舟:《向山》,游川:《蓬萊米飯中國茶》,夢羔子:《你那邊的夜色黑不黑》

   九十年代受現代主人洗禮的詩人:溫任平、艾爾、沙河、方昂、游川、黃遠雄、傅承得、陳強華、陳紹安、沙禽、李宗舜等。 

   年青的現代派詩人有:林若隱、陳大為、夏紹華、林華謙、林金城、呂方陶、王濤、秋山、黎紫書、張光達等。 

 D、一九六五年之後 

   自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以後新馬分家。馬華文藝即是馬來西亞文藝,不包括新加坡的新華文藝。由一九一九年迄今馬華詩歌發展已擁有八十六年的歷史。   在此期間華文報對華文詩歌的發展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各報副刊都給予採用詩人的作品。但是比較過去的年代,近十年來卻似乎有退步的現像。華社在整體來說,對馬華文藝的愛護卻是不足夠的。尤其是冷門的新詩,只有福聯會每年都撥出一點基金幫助馬華文藝作家出版專集,其中也包括詩集的出版。星洲日報則定期舉行《花踪文學》比賽,頒發優秀的詩歌獎金。  除了南洋商報的《作協文藝》,星洲日報的《文藝春秋》有大量採用現代詩歌,其他文學刊物如《蕉風》、《煽火》及《清流》文學季刊,對新詩作者的作品均大量刊登。  近兩三年來,筆者由於退出政壇,有更多時間從事詩歌寫作,也參與了在中國大陸舉行的國際詩人筆會及我們在福州成立的「東南亞華文詩人筆會」的活動,還出版了《東南亞》詩刊,這在我來說,是能夠刺激或鼓起寫詩的情緒的。而我自己在過去的一兩年來,也不斷的投稿給台灣的《葡萄園》詩刊。其他給《葡萄園刊》投稿的詩人尚有田舟、孟沙、楊百合等人。  筆者在過去幾年一直都和現居澳大利亞的詩友西彤聯係。在書信上曾多次論及新詩寫作的觀感。我們都認同一個看法,即隨著時代的演變,中國新詩或華文新詩必須具有現代意識,在意象運用,語言的詩化方面也應該有所發展創新。但如何能使之創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中國的現代詩,華文的現代詩,這是我們大家必須努力探索與追求的目標與方向。 

   這是筆者想起西彤只在信中所寫的一段文字,他說:「你我雖然身居海外,無論我們的生活起了多大的變化,但支撐著我們進行詩的創作與探索仍然有一個龐大而深厚的優秀中華文化傳統,正如詩人,評論家劉登翰所指出的:『語言媒介僅僅只是華文文學的處在形態,文化才是它更沉潛而深刻的精神內核。』」   筆者在大馬的詩友如吳岸、田舟、田寧、秋山、王濤、孟沙、唐民(加玉旁),都是資深的詩人了,他們卻仍創作不輟,我們走的是現實主義的詩歌路子,但在表現手法上,卻不斷的探索與創新。 

   由於兩岸三地及海外的詩人們的關係日漸頻密,有了更多的溝通,因此我對馬華現代詩的前景抱著樂觀態度與信心飽滿。 參考書:(一)方修著《戰後馬華文學史初稿》,(二)李錦宗主編《馬華文學大系》(史料)(一九六五至一九九六)。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1053563

 回應文章

FOWNLP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資料上如有錯,請提供正確的資訊
2008/05/27 10:48

蘇蘇 先生/女士:

我們歡迎讀者的評語,但如果有資料上的錯誤,敬請提供正確的資訊。

編者


蘇蘇
真爛的一篇稿
2008/02/28 23:45
這是一篇超極爛的稿,連資料都有問題.真是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