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孝親不留遺憾!照顧父母健康6大問
2013/08/11 00:02:49瀏覽220|回應0|推薦1

上了年紀,走路愈來愈慢是正常的?跟他們講話要拉高聲音才聽得到?老人家要常吃糊糊爛爛的食物,比較好消化嗎?答案全是「錯」,您答對了嗎?

孝親不留遺憾!

台灣俗語說,「父母在生給他吃一粒花生,卡贏他死後拜豬頭」。父母的健康是兒女的福 氣,但是在日常照顧父母的觀念中,卻存在許多迷思。《康健雜誌》針對全台灣年滿20歲的1,075位民眾進行「照顧銀髮族迷思大調查」,希望瞭解民眾在照 顧父母的健康時,觀念與作法是否正確。

◎迷思一:近八成認為老人家走路愈來愈慢是正常的

《康健》調查發現,高達78%的民眾誤以為老人家走路愈來愈慢是正常的。因為這個一般人最常見的迷思,反而讓平衡感不好、關節疼痛、視力差…等真正讓走路變慢的原因被掩蓋,而忽略應該到醫院就診尋求治療。

◎迷思二:五成七民眾認為跟老人家說話要拉高聲調

當照顧銀髮族時,56.6%民眾以為在老人家耳朵旁尖聲大喊,就能讓耳背現象愈來愈 嚴重的老人家聽得清楚,其中男性(54.7%)的認知比女性(45.3%)還差。其實,這樣的做法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照顧老人家時聲音可以大聲,但是應該 是要用「低沉」、「慢速度」的方式和老人家說話,才能讓長輩聽得清楚。

◎迷思三:超過半數的民眾認為年紀大了晚上就會睡不好

超過五成(52.2%)的民眾誤以為年紀大了。晚上就會睡不好,實際上,是因為生理變化,老人家睡眠時間會發生提早的「相位移前」現象,換句話說,早睡的老人家理論上就會「早起」,可是卻常被認為是「失眠」或「睡不好」。

◎迷思四:每兩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認為老人家應該要吃糊糊爛爛的食物,比較好消化

調查中發現,半數(50.1%)的人認為要讓老人家容易消化,最好將食物處理的糊爛,實際上,常吃糊爛的食物,會因為缺乏色、香、味,而讓食慾減低,反而造成老人家營養不良。

◎迷思五:有三成民眾不知道吃葡萄糖胺不可以治癒或預防骨質疏鬆

針對廣告上常出現的「保骨靈藥」-維骨力(葡萄糖胺),調查中發現,仍有30.7%的民眾認為葡萄糖胺可以治癒骨鬆,16.4%表示不知道。根據國外的研究,葡萄糖胺不能治療或預防骨質疏鬆,只能幫助某些人的在退化性關節軟骨的修補,有吃跟沒吃的差異有限。

◎迷思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知道補充銀杏不能預防失智

國外調查顯示,銀杏萃取物只能對已經有失智的患者具有某種程度的治療效果,但是對沒有失智的人,則是無法預防,但是在調查中卻發現:認為「銀杏」能預防失智的民眾,高達43.7%,只有32.5%的民眾對於銀杏有正確認知。

伴隨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預估到2017年,銀髮族佔總人口的總比例將高達14%, 如何照顧銀髮族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但是從調查中發現,國人在「照顧銀髮族」的觀念和行為上仍然存在許多錯誤迷思,需要澄清和導正;同時發現國人普遍 還是對於「保健食品」的預期與期待過高,如果不當的使用反而會與其他銀髮族常見的慢性病藥物產生交互影響的風險;《康健》建議,醫界和政府必須整合更多資 源,提升「銀髮族」照顧專業知識並改善銀髮族的就醫環境,才能真正提升銀髮族的生活品質。

 

出處:康健雜誌 / 林芝安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lisa37&aid=8125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