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 憂鬱症是因為太軟弱?誤會大了!
2009/02/12 12:34:42瀏覽793|回應0|推薦0

憂鬱症是因為太軟弱? 誤會大了!

更新日期:2009/02/11 14:55 【中時健康 陳怡君/台北報導】

憂鬱症是一種臨床表現多變的情緒疾病,在東方社會與文化中,容易將憂鬱症視為是性格軟弱所致,也曾有宗教領袖公開表示,憂鬱症是太在意自己,患者應多關切週遭,多幫助別人就可以消弭憂鬱症。這類言論多少是造成憂鬱症就診率偏低的原因,而旁人的眼光也常讓患者承受莫大的壓力。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皇吉表示,在漢民族的文化觀念中,每個人都應善盡自己被賦予的社會責任,至於個人的情緒問題,則應自我掌握與克服。不過,憂鬱症的成因錯綜複雜,涉及複雜的心理學與生物學及環境因素,當前認為其致病機轉源自於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使患者的身心均受到影響,不但有低落沮喪的情緒,常見的生理症狀包含慢性疼痛、焦躁不耐、腸胃不順暢或是失眠等問題。憂鬱症是情緒的疾病,患者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相關的生理反應,是無法單單以堅強與勇敢解決這些症狀。

社會觀念的誤解多少影響了憂鬱症患者的就醫,此一現象造成憂鬱症的誤診、未能妥善及時治療所導致的失能,將成為社會鉅大的成本和沉重的負擔。林皇吉指出,根據研究顯示,在精神科門診接受治療的患者,之前多曾於其他科別門診求助,如中醫、家醫科、內科等,之後才接受精神專科醫師的治療,延後接受精神科診治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對於自已的情緒異常缺乏體認,或對於接受精神科的協助仍多所顧忌,另一方面憂鬱症也常伴隨許多身體症狀,如肌肉酸痛、胸悶等,導致患者不會聯想到憂鬱症,反而只尋求身體症狀的解除。一般人以為憂鬱症只是情緒低落,但嚴重憂鬱症卻會讓人失去工作、甚至生活或自己照顧的能力,世界衛生組織(WHO)即預測,西元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的三大疾病之一就是憂鬱症。

林皇吉說,在社區研究中曾見過一名大學生案例,這位患者一直是課業分組報告的領導人物,個性樂觀開朗,課業表現良好,但在準備研究所甄試的期間,他開始出現情緒低落、失眠、精狀況很差及強烈負面思考的現象,剛開始同學也多能包容,但後來漸漸開始猜忌患者是否因為要準備考試,故意佯病,規避責任,患者女友則因為擔心,常要花很多時間陪在他身邊,患者常感到強烈的罪惡感,一度想從宿舍高樓跳下去,所幸及時接受精神科治療,才避免一場悲劇。

不過,這位患者在服藥初期因為覺得症狀已改善因而自行停藥,不久即再度復發,變得比服藥前更差,不僅容易掉淚,自殺的念頭也更為強烈,在重新服藥控制治療後,患者終於順利通過研究所甄試,生活重回軌道。

憂鬱症的患者即使正確就醫,也可能發生中斷治療、治療未完全而重複發病的情形,顯見規則追蹤、完成療程(至少治療6個月)非常重要。目前臨床常見的憂鬱症治療方式包含心理治療、光照療法、電痙攣和藥物治療等,其中心理治療以認知行為療法為主,搭配藥物治療效果可加乘;林皇吉表示,藥物治療則是目前治療方式的主流,新一代常見的藥物包含SSRI(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NRI(選擇性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NDRI(去甲基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回收抑制劑)等等,這些藥物都是以調節患者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達到情緒及身體症狀的緩解。這些類藥物的副作用都較傳統的抗憂鬱藥物(三環抗憂鬱劑等)來的安全,副作用少。整體而言,各種抗憂鬱劑的治療成效相仿,但個別患者對於藥物治療反應及副作用易感性卻有差異,治療中宜與醫師充分討論,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或藥物。

許多患者對憂鬱症用藥存在錯誤觀念,包含認為用藥會成癮,因此感覺症狀減輕即自行決定停藥。因為抗憂鬱劑要調整腦內中樞神經傳導物質,發揮療效,需2-4週的時間,並無立即改變情緒效果,因此較無成癮的疑慮,建議患者如對用藥有任何的想法,或因副作用感到不適,都應及時與醫師討論解決。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2,23&id=4645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lisa37&aid=264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