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江湖劒 夢迴霸途(上)
2013/07/26 21:15:43瀏覽180|回應0|推薦6

原本是沒打算寫這篇故事,但為了穿插昏迷後的項刀,所以將這段故事寫進來。

不過寫到後來,又破表了。

愈寫愈是欲罷不能。

老實說,愈寫到尾聲,愈分不清自己是在編造歷史故事,還是在寫武俠小說了。

其中,某者偏愛項羽與虞姬別離的這段,希望也會有人喜歡。

2013/7/26 某者

 


 

漢四年。

 

「好兒郎啊,這次父親要去與人談判,你先領一支隊伍同大司馬鎮守南線,待得父歸再重圖天下。」一名身長八尺有餘,氣宇軒昂的男子伸出大手輕撫少年的頭,愛憐的眼神卻顯露出莫名的哀慟。

少年看得出父親心中的無奈與難處,二話不說點齊兵馬後隨往南行與大司馬周殷會合。

 

少年率領一支軍隊返往九江戰線駐守,莫瞧這支軍隊人馬行軍凌散,馬匹步伐不一,似乎未曾受過軍事訓練,實際上這支軍隊的人馬皆是楚國下相人,是最為忠心與威猛的戰士,這批人馬是在編制外的人手,表面上是便於少年隨時動用,實則這批兵馬肩負著保護少年的重責,不參與其它戰事。

「項兄弟,為何霸王要與那無賴和談?」

「父親對於這次失利感到挫折,彭城一失後患無窮,若非現今我們還能佔有少許的優勢,那劉無賴豈會同我們談和。」這位被稱作項兄弟的少年正是項刀,這年他八歲,卻已有五尺餘身高,力能扛上二百餘斤的巨石,遠勝於一般軍士,不少人說他是承父天生武勇。

項刀歷經三年在戰場上的磨練,已有不凡的見識,但因為長期與這伙人相處,且又還未正式編入軍籍,個性並不若軍隊中的將士較為嚴肅,反倒是豪邁豁達不拘小節,頗有市井氣息。

「彭城雖失而復得,但……」

「彭城若未失,天下豈有不手到擒來之理。」項刀回望遠方早已看不見的營地,心想父親也差不多該出發了。

 

這一年。

向來以外交見長的陸賈在談判上失敗,他灰頭土臉回城告訴劉邦議和未果。

據說他在談和議會上狠狠的被項羽刁難。

然而楚營的氣氛卻十分沉悶,將士們的臉色顯得相當嚴峻。

 

「好個劉邦,果然是無賴,居然還想用計詐和。」

「這陳平才不是個東西,竟敢背信忘義。」

「定是張良這賊人出的主意。」

「反正劉邦本是個無賴,陳平當然想說這背信之名再加給劉邦也不是什麼奇事。」

「陸賈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伙人對此次陸賈的議和內容感到驚訝,沒想到他居然會隱隱透露劉邦有意反悔這次的議和。

「陸賈這傢伙恐怕只是不想成為那個臭名遠播的背信者吧!」

「聰明!」項羽點頭大聲讚道,正當那個人洋洋得意以為自己猜對陸賈的想法時,項羽的下一句話卻令那人鬧了好大笑話,項羽道:「陸賈這招可不啻是為了自己的名聲,他寧可自降身份讓劉邦以為能力不足,同時還下了一個大賭注。」

「霸王的意思?」眾人好奇,陸賈要做什麼賭注。

「陸賈賭的可是天下共主,他那裡看得的上這個小小和議!」項羽環顧眾人,看大家眼神還有些不解,又補充道:「陸賈是一個聰明的商人,知道不能把所有的機會全投在劉邦身上,所以他才向我暗示,他至少還有幾分看好我項羽能奪得天下。」

「沒錯,定是如此,霸王定能奪得天下,那無賴算什麼!」眾人頓時精神抖擻起來。

 

第二次和議,劉邦派了侯生,終得成功立下鴻溝之約,以鴻溝為界,以東屬楚,以西歸漢,項羽還得歸還俘虜數年的呂雉等家臣。

也因為這數年的囚禁,令呂雉芳心難耐竟背著同為俘虜的劉太公(劉邦之父)與審食其媾和,讓劉邦戴了好大一頂綠帽。

此鴻溝和約的造就者侯生也獲得劉邦封為平國君,但侯生本人反而退隱下來,自此不再過問官事。

項羽觀之,戰局將待東歸之際,劉邦佈署的兵力應當還在調動,若急欲歸城難以誘敵,因此令軍隊緩行返城,同時練兵備戰,項羽將決戰地點定於固陵。

「定要讓那無賴看看本霸王的絕世兵法。」項羽雄心壯志回望歸路,心中盡是籌謀劉邦將有幾路大軍齊攻,該如何應對,他滿懷期待這場大戰的到來,他非常肯定此戰勝敗將決定天下共主。

 

漢五年。

 

果然正如陸賈所言,項羽還未返至固陵,劉邦就親率二十萬大兵追擊,直至固陵。

項羽聽畢眾將報告不禁大喜:「老無賴看不起本王嗎?韓信、彭越竟然沒有調來,只憑那區區二十萬弱兵,那及得上我十萬雄兵!」

項羽隨即命諸將整裝反擊。

無怪於古人如此評論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項羽一令即下十萬雄兵憾動天地,面對劉邦陣營,楚軍猶如蝗蟲過境般,打得對方整整二十萬大兵潰不成軍,慘遭楚軍大屠二萬餘兵,劉邦大敗落荒而逃,退至廣武固守城壁不出。

「老無賴,快滾出來與我一戰!」項羽日日夜夜在城外向劉邦叫囂,他趾高氣昂向眾人誇耀不出一月將可手刃劉邦這無賴。

此時此刻,項羽正值人生最意氣風發之際,殊不知霸途末路。

 

可笑又可嘆,項羽雖是武勇冠天下,兵法縱橫無礙,所向披靡,可惜項羽少了老謀深算的亞父范增,完全不知自己中了張良與陳平的算計,焉知以陸賈之智豈會看上只會逞匹夫之勇的項羽呢?

其實在和議時,劉、項雙方都陷入僵局,項羽後方不斷受到劉邦盟友的干擾,後援停絕米糧中斷。

項羽雖處劣勢,但劉邦不也是投鼠忌器嗎?呂雉與老父劉太公仍在項羽手中。

項羽曾以劉太公要脅劉邦,不降就煮了太公。未料劉邦竟是如此回答項羽:「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羮!」

劉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與項羽你一同接受楚懷王之令,結為義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若真要烹煮你的父親,也請分我一杯羮吧!

人人皆評論項羽衝動易怒,剛愎自用又殘暴,實則是天下一大謬論也。

倘使項羽真若後世人所言,那麼面對老父劉太公如此的劉邦,後世人是否也將會評斷背信忘義的劉邦為不義不孝之人?

實則項羽重情義,而劉邦生性無賴厚黑至極,深明項羽為人重情重義,故而講出這段話,料定項羽不會真殺太公,若要殺,早屠盡太公與呂雉等人,又何需等待勢弱之際而出此昏招?

項羽真的是過份低估劉邦的無恥,這才是導致兵敗垓下的原因。

 

因此,在與項羽議和前,張良與陳平獻計,問劉邦可否捨棄面子而非做個失信之人。

「不僅呂后與太公可歸,更可一戰定乾坤,盡敗項羽!」張良揚起嘴角輕笑,盡顯俊逸非凡風度。

劉邦瞧著張、陳兩人,劉邦並非他人所言無賴而不學無術,其實劉邦十分懂得觀人面相而惴其心意,因而能夠知人而善任。

他見這兩人腹中早有定案,也猜出兩人欲用何計,因此不得不面露難色道:「以前自己是個無賴,用此計是無可厚非、當仁不讓,而今已成漢王不可無信於人,此戰過後更為帝而一言立信,否則如何治理天下人?」劉邦雖未明言,卻已拒絕二人獻計。

張良卻點頭稱讚:「無妨,此罪由子房擔當,或許有人會說這又與秦皇所作有何差別?但天下既定,以德治之自能杜眾悠悠之口,無需懼怕,可將一切罪行盡書於簡,計為我出,毀我之名,又何惜其譽。」

「不可,子房為有德之士,豈可如此毀其清譽!」劉邦依舊搖頭,不願張良之名受辱。

陳平站了出來,義正辭嚴道:「平亦為這天下百姓之福與子房擔上背信之名!」

劉邦環顧營中眾將,闔上雙眼沉思不語,片刻,始得同意此計,累得張良、陳平受此罵名,心終有所不忍,但成天下大事終得取捨,這一切皆為百姓,該是平定這些年的戰亂,還給百姓一個安和樂利的生活了。

劉邦提問:「毀約容易,卻難敗項羽,其天生神力,兵法詭變出奇,如何乘毀約之便而勝之?」

陳平點頭同意:「這項羽以一擋百,不,或稱萬夫莫敵也不誇張,且又握有雄兵十萬,那怕毀約背負天下罵名襲擊項羽,也怕是大敗一場無功而返,所以定要有個以敗取勝的法子。」

「以敗和約,示弱以敵,圖謀霸王。」張良早有謀略,因而胸有成竹向眾將道。

眾人紛紛向張良問計。

「以背信通敵,以敗兵示敵,令項羽大意,這是唯一之法,但這要犧牲陸賈之名望與眾多將士性命。」

「只為求平天下,漢王、張良與陳平皆能捨其聲譽,陸賈又怎會吝惜自己的名聲?」陸賈凜然道。

「那便讓陸賈做一次通敵之賊。」張良微笑。

「如何通敵?」

「只要和議時,稍微透露吾與陳平力陳漢王毀約即可,和約成與不成皆無所謂。」

「如此,項羽會輕易相信?」眾將有所疑惑。

「這要歸功於陳平的離間計啊!」張良望向陳平哈哈一笑,陳平微笑不語,張良又道:「范增一離,項羽如同無牙之虎,但威猛無雙虎爪依在,所以才能僵持至今,現在時機成熟,范增已離項羽,表示項羽必敗。」張良望向劉邦與陸賈:「再加以漢王之名、陸賈辯才,項羽必信之。」

張良伸出食指灑脫點在攤於桌上的地圖:「戰場必須在固陵!」

諸將問為何。

「項羽驍勇善戰眾所皆知,只要有一路沒有圍住,必能以此路遠遁,所以要有個假像,不只要讓他留在固陵,更要令他進軍廣武……」

 

這一年,無賴皇帝劉邦平定天下。

這一年,大秦王朝可以說是徹底終結,被這二位命運多舛的英雄與無賴所推翻,最終成就高皇帝劉邦的大漢盛世。

 

「好個張良計!竟能將霸王項羽引入廣武!」蒯通向一男子通報戰況,這男子生得七尺有餘,身材有些肥壯,臉上蓄著連鬢鬍,眉粗眼大,這人正是被楚漢人共稱國士無雙的韓信。

「武涉走了嗎?」韓信突然問道,蒯通點頭。

「我這假齊王終成真齊王,又得陳以東之地,只是心頭為何如此難寧……」韓信皺起粗眉。

「通不以為無賴可信,且無法理解齊王為何不應武涉所求?」

「眾百姓無知,皆言我謀無第二,那知這真正的謀者並非是我而是張良,張良既在而范增又去,項羽必敗,張良既在更可保我,我若投項又叛離張良,死期離我不遠。」

「張良真有如你般信任?今劉邦棄約背信乃是張良計出,難保張良不會再對你如此啊。」蒯通見韓信仍執迷不悟又道:「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不,劉邦或可不信,但張良必不負我!命人整兵出發!」蒯通見狀不再多言。

齊王韓信親自領兵自齊南下與劉邦會合。

另一方面,彭越受封梁王,睢陽以北至穀城為其封地,彭越亦同時發兵先南下再西進往固陵。

此外,漢將劉賈率軍會同楚國叛將英布,自淮北出發。

 

項羽得知韓信、彭越領兵來救,若協同劉邦將會被這三路合圍,不能再繼續困守劉邦於廣武,隨即退兵回守固陵。

項羽焉知甫回固陵,就有兵來報。

「報!漢將劉賈會同英布北上進軍!」

「可惡!連這受黥刑的英布也敢來欺我!」項羽一聽大怒,隨即下令:「棄守固陵,退回垓下!」

項羽領著十萬雄兵急退至垓下,如今面對西、北、西南、東北五路數十萬大軍合圍,項羽深知此戰將是一場危局。

豈知一退再退,退至垓下後,惡耗接踵而至,先是韓信取下楚都彭城;彭越自昌邑緊逼垓下而來,劉邦亦出固陵追擊將至;更糟的是英布已然攻克壽春,盡屠城父軍民,欲北上進軍垓下。

其實戰局還稱不上艱困,項羽自詡還能自垓下退回九江南線,只是江北的陣地只剩這垓下,垓下是要捨棄還是固守?

「報!鎮守九江的大司馬周殷叛變!」

「什麼!」項羽聽聞戰報並未驚惶失措,反而顯露出肅殺之氣,他並不擔心兵敗身亡,反倒在意的是他的好兒郎項刀的安危。

項羽心神不寧聽取戰況,多番想詢問項刀的安危,但最終還是忍住,他深信憑項刀之聰穎,必不會落於周殷手中,且又聞周殷發兵北上前,屠盡六縣軍兵必定是尋不找項刀。

項刀想通後,總算是安下心來佈置兵陣於垓下,面對這五路大軍即將追至,他絲毫不放在心上,他深知這只是鴻圖霸途中的小石塊。

「張良獻計;陳平毀約;劉邦背信;陸賈捨名;侯生甘作小人,眾人皆知本王縱橫大小戰役七十餘場,我雖重榮辱但豈會吝嗇臉面,只為這七十餘戰未敗之威名,而喪命於垓下?兵法之道焉是以兵眾寡取勝!張良汝等縱有合謀連橫計,本霸王亦有詭奇兵法道!」

 

另一方面,劉邦率領二十萬兵力出固陵追擊,途中與韓信的先鋒軍會合,再加上蕭何自關中所派來的援兵,更顯軍威浩大,各路進軍人馬士氣如虹,迫得項羽只能且戰且退返至垓下。

  傍晚,齊王韓信三十萬大軍終於抵達戰線,會同劉邦眾將開會。

  「好個張良計!」韓信入帳隨即束起大姆指,張良點頭示意,待與眾將噓寒問暖後,展開會議。

「兵敗固陵,令項羽誤以為諸王不欲動兵,因此才能留住項羽,現今各路兵馬正準備合圍垓下,這是我合圍計中最重要的一環,前提是我們要能拖住項羽直至其他兵馬趕來,垓下之戰將是平定天下的最終戰。」張良笑談。

諸將詢問項羽有否機會遁逃。

韓信不等張良回答,插口道:「斷無可能。」

張良點頭:「合圍若能成功,可令其投降,若不降,項上人頭必取之。

彭城、九江皆失,他已盡失地利,絕無機會返回江東,這也是吾等將戰場定於固陵之故,就是要令項羽退無可退,待得諸王完成合圍,必定令他命留垓下。」

眾將聽畢無不稱道,張良這合圍計,一計套一計,若有一計失著,就無法將項羽留在垓下。

如今,在其他諸侯王還未趕至垓下,最重要的就是佈兵陣困守項羽,這重責大任當然是落在足以與項羽匹敵的國士無雙韓信。

韓信面對項羽絲毫不敢大意,他明白項羽用兵奇正相輔,詭奇多變,然而今時今日局勢,項羽要自合圍大陣中脫困,只有一招可用,便是鑿穿之陣,直搗己軍中央直刺鎮守中軍的大將,以收奇襲之效。

其次要拖住項羽的要點之二,就是令其兵疲糧斷,現今江北已無楚國城都,項羽已無後援亦無糧草,只要能拖住半月餘,定能令項羽缺糧而降。

韓信想通其中關節後,隨即佈下五連軍陣,面對項羽不可用常理判斷,故將先鋒軍後置於中軍前方,反將左翼軍與右翼軍置於先鋒軍之前兩側,中軍後置左、右候軍。

韓信所佈軍陣,將中軍與先鋒軍距離拉近,令中軍更為厚實,中軍之下又有二軍待命,若面對項羽的鑿穿之計,必能以中軍補先鋒,候軍救中軍。

此五軍連陣的目的並非取勝,因為沒有人能在戰陣中勝過項羽,所以此軍陣以拖住項羽為主,再以左、右兩翼突入項羽後軍行包圍之法,若項羽兵陣有所變化,兩翼軍或可輔助先鋒也無不可,兵法之道無常理,不以固定模式來限定行軍戰陣,這是韓信自項羽的兵法中所習來的戰法。

韓信的兵力還在佈置當中,項羽便向前叫陣,韓信大驚急令左右翼軍待命,先令先鋒軍團立陣,命令還未傳達出去,項羽已率千人輕騎襲擊而來。

「忍住!」韓信未料項羽只領千餘人馬輕騎襲陣,必是有所圖謀,待得冷靜下來,才知項羽只是來探己軍虛實。

「雙翼不動!前軍步兵緩行,中軍步兵前補!」一道道命令自營帳中傳出去,韓信亦出營帳上馬觀戰:「是來亂陣的!」

韓信這一瞧才知,項羽率輕騎不只是來一探虛實,更是來阻擾自己佈陣,他隨即發令:「先鋒軍收攏。」

果不其然,項羽的輕騎只在陣前胡亂殺了一通就繞回自己的本陣去了,韓信見狀大笑,向諸將道:「瞧,果然回去了!」

「齊王料事如神!」「齊王行軍佈陣遠勝項羽啊!」眾人紛紛阿諛奉承。

眾人在陣中等了一柱香,確定敵營不再有人叫陣隨即解散,只餘韓信一人。

「此刻夜中行軍不智,但不能以常理來判斷項羽……」他想了好一會才重新下令,兩翼軍再向前一里推進,天明對陣,定要叫項羽大吃一驚。

這令才剛傳達下去,項羽又率了千騎直奔而來。

「適才沒探個究竟,現在又來了嗎?」韓信令全軍不動,靜觀其變。

只見項羽又如適才那般,在陣前衝殺一陣又返回陣營。

韓信暗道:「項羽果然急了!」韓信再令兩翼軍前進一里。

豈知項羽去而復返,又率人出來衝殺。

韓信哈哈大笑:「這般胡鬧,若非想誘我兩翼軍動?便是來鬧騰的!」韓信話雖如此,實際上並不敢小看項羽,就怕項羽待得深夜藉著這番擾兵之策令己軍兵乏馬困,來個以虛掩實,以假亂真就不妙了。

因此.他額外調了一隊兵馬輪流守夜不得輕忽。

夜幕低垂,梁王彭越與英布未至,齊王韓信統合兵力,重整兵陣,自領十萬兵獨守中路,兩翼由孔熙、陳賀各領數萬待命,漢王劉邦佈兵於韓信之後,周勃斷後。

但項羽卻同那晝伏夜出的夜貓子般,三不五時領兵叫囂,還有一部份的人帶上鑼鼓大聲敲打喧鬧,韓信未曾放鬆對項羽的警惕。

項羽如此往返的擾兵之計竟是整夜不絕,待得寅時末天將放光,項羽才不再率兵來擾。

終是整夜未眠,韓信覺得項羽該是累了,預計一個時辰後天亮再起大戰,於是命士兵們起灶升火,自己則回營帳小睡片刻。

未足二刻,天才微明,項羽竟是又領了一支隊伍敲鑼打鼓喧擾一陣,迫得韓信趕緊起身查看,卻見敵軍已揚長而去,氣得韓信咬牙切齒回營休息。

未足片刻,又有兵來報項羽率兵叫囂,韓信自睡夢中被吵醒大罵:「項羽窮途末路,只餘下小技倆,不必理會!」小兵才退下。

 

焉知,項羽竟破曉而出,這亦是項羽最後一場最出色的戰役。

( 創作武俠奇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ADFRONTIER&aid=80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