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0.05.11
2010/05/18 20:58:13瀏覽243|回應0|推薦1
學期中的忙碌如火如荼,抽空瀏覽新聞時,讀到關於作家張曉風跪求保留欲開發之溼地等一則又一則的新聞討論串,原本的汲汲營營,突然莫名地冷卻了。

欲開發成的生技產業園區,將帶給臺灣多少的願景與利益,我算不出來;對於環境保護評估是否對於此次開發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我亦不了解;然而,透過作家張曉風在各界被看作是「非專業」與「非理性」的請願行動下,我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勇氣、以及沉重的反省。

回憶起總是圍著鐵皮的大度路機車道,右手邊是看不到的關渡平原,以及許多人引領期盼的關渡平原開發計畫。曾經聽過有些朋友埋怨,說偌大的土地空擺在那裡真是浪費,說防洪又距離淡水河太遠,希望開發案能早日實行。我不知道,保有一塊溼地的價值值多少,或者說,生態保育的價值應該要如何去量化?

去年春天,當我聽到風聲,有人說關渡平原開發計畫就要展開了,什麼都不懂的我,心中卻有種強烈的失落,面對自己希望保有這片有著紅樹林、各種鳥類與潮間帶生態的景色,似乎是一種私心,以及太過卑微的願望。我沒有權力,沒有財力,也不懂得以專業術語評估與分析開發案的利害權衡。當關渡平原不再的那一天,我知道我將只能緬懷,除此之外,再無能為力。

面對可利用的土地,人類總是無所不用其極。可這無可厚非,人要生存,人民也希望國家會因為生技園區而提昇競爭力,當國家賺錢了,也許人民的稅收就會少了。因此,在這不景氣的年代,我不敢主張我想保留一塊溼地而不做任何開發,因為我說不出這樣能帶來什麼樣具體的好處。作家張曉風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姿態,在我一字字讀著新聞時,是那種勇氣,撼動了我。

試想,要不是人類一步步侵占土地,對自然環境做出破壞,何來今日的繁榮與便利的生活?區區一塊溼地,人類要繼續保持原狀、進行開發、或是整地重填,全都易如反掌,賴以維生的鳥類也好、蛇類也好、甚至是無所謂生命的泥土,都沒有絲毫置喙的餘地。一直以來,那就是我們、以及我們的先祖所做的事情,似也是一種天經地義了。因此,在這個已經極盡開發能事的年代,若我們能退一步,試著不以人類為出發點思考,傾聽自然的聲音,這就是一種反省。
( 心情隨筆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ristJ&aid=4045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