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09/15 11:20:47瀏覽298|回應0|推薦15 | |
影響孩子發展的原因
面對原本看似無助的小嬰兒逐漸成長,成為充滿能力,好奇,活力且獨立的幼兒時,您是否常會訝異孩子的成長,竟是如此的不可思議,而忍不住想為他們喝采!但是,基於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和愛心,又忍不住的擔心:孩子的成長正常嗎?別家的孩子都會做……..,我們的孩子怎麼還不會? 為了解除家長們的疑慮,更為讓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將在這篇文章中,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但是在考慮孩子發展的同時,我們忍不住的想要提醒家長,其實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有跡可循的,家長如果可以好好掌握這些因素,再去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將會知道如何針對孩子的需要,給孩子適當的協助. 發展的原則 人類自出生後的成熟階段皆循著一個合理的路徑發展,這包含了二個重要的基本原則:(1)從頭到尾的原則:嬰兒的發展是由頭部開始,然後推展至身體較低的部位.嬰兒能較早地運用身體的上半部,例如:在行走之前,便會以雙手抓取東西.(2)由近到遠的原則:發展的成熟度幾乎都是由身體的中央部位逐漸進行至外圍部位.例如:嬰兒先會使用上臂及大腿,接著是前臂和小腿,手和腳,然後才是指頭. 發展階段 根據葛賽爾等人提出的理論中認為,幼兒在二歲至六歲之間經歷了幾次平衡與不平衡的循環:二歲時平衡,二歲半時不平衡;三歲時平衡,三歲半時不平衡;四歲時平衡,四歲半時不平衡;五歲時平衡,五歲半到六歲時不平衡.當幼兒處在平衡階段時,他將會有比較良好的適應,而且各方面的表現顯得較均衡;至於處在不平衡階段的幼兒則較容易顯得不開心,以及有較多令人感到不解與怪異的行為發生. 個別差異 雖然成熟是依循一個既定的途逕,但是每一個孩子達到某一項能力發展里程碑的時刻卻不盡相同.他會以自己的速度,向每一個成長階段邁進.即使是生長在同一個家庭的手足,也可能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生長模式.因為每一個孩子會在環境中尋求與自己基因型態相合之生活經驗,並發展出自己的獨特性.承如上例:同樣是三歲的孩子,有的僅能以簡單語言與人溝通,有的卻可以整天說個不停. 遺傳 一般而言,父母雙方的遺傳基因,在子女成長的速度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身高,體重以及生理方面更為顯著. 營養 營養攝取的足夠與均衡與否也會影響幼兒的發展,例如:營養不良或過剩皆可造成幼兒在生理及心理發展上的困難.因為有的孩子會因為營養不良而表現出被動、不耐煩、缺乏反應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最後甚至產生不正常社會互動模式,或是心智能力不足等.至於營養過剩而造成體重過重的孩子,則比較不愛動,或是對很多活動不積極,有的孩子甚至會因為體型過胖,因此較不吸引人,造成心理與社會行為的不良結果. 健康狀況 健康對於幼兒發展也有不容輕忽的影響力.不論是短暫性的疾病或是慢性病,都可能造成孩子體力不濟、心情不穩定或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異常行為表現. 氣質 氣質是指人類情緒品質與反應的個別差異.亞力山大.湯姆斯和絲德拉.加斯將孩子大約分為三種類型: 容易帶的孩子-可以很快的建立生活作息,而且平常神精愉快、很容易適應新環境;麻煩難養的孩子-生活作息較不規則,不容易適應新的經驗,而且會有比較多負向的行為反應,有的時候也較愛哭.慢吞吞的孩子-對於環境的刺激比較沒有反應、態度上也比較負向與低調. 父母的社經地位與教養態度 一般來說,父母的社經地位(包括學歷與收入等)與教養態度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因為處於不同社經地位的父母,提供幼兒的生活經驗也不同,對於孩子的期望也不一樣,像在國外的研究發現:白領階級的父母比較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而藍領階級的父母則重視幼兒的服從性.此外,父母在與孩子互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敏銳度、關愛與接納程度等,也都會影響幼兒的發展. 認識四歲的孩子 在本文所指的四歲,是指已滿了四足歲但未滿五歲.我們將從身體變化、心智的成長及社會與情緒的發展三大方面來看幼兒的發展. 身體變化 在四歲這個階段,幼兒的成長是相當穩定的,他大概每年增加6至8公分,2至2.5公斤.平均身高,男孩約為102至110公分,而女孩則為96至101公分左右;至於平均體重,男孩約為16至19公斤,而女孩約為16至18公斤.幼兒的身體動作能力也有長足的進步,他能雙腳跳、用後腳跟倒退走、接住投擲過來的大球、走直線平衡木、單腳連續向前跳或原地跳五、六下、前滾翻、過肩丟球12呎、單腳站立10秒、騎三輪車繞過障礙物、做各種跳躍動作,以及左右腳交替跳著走. 到了四歲,幼兒使用左右手的習慣更加明顯,他能畫簡單的圖案及形狀、用剪刀剪直線及簡單曲線、模仿摺紙、模仿寫自己名字及簡單的字、將小珠子放入瓶內、畫人時會將身體部份畫得比較詳細、用繩索打結、會繫鞋帶、會扣及解扣子,但需要別人幫他扣背後的扣子,自己穿脫不用繫鞋帶的鞋子、告訴他鞋子左右腳之分,他就可以自己穿得很好、可以自己進食、從水瓶中倒水喝、能自己準備 麵包、牛奶等簡單的食物、能幫忙做家事,例如:擺碗筷和擦乾碗盤等簡單的工作. 心智的發展 語言發展 四歲的幼兒大約擁有一千五百個以上的字彙,雖然他能自由使用許多的字彙,卻常常不了解那些字的意義.幼兒在句子的長度和複雜度上,都比以前更為進步,可以組成六個字到八個字的完整句子,且句子中包括了各種的詞類,句子中使用的助詞、副詞、介詞、連接詞、感嘆詞、數詞及量詞等用語都有增加的趨勢,但在文法的結構方面,仍會有許多錯誤.他變得非常愛說話,隨時隨地提出各種問題,而且會由別人的回答內容中提出更多的問題.幼兒不但喜歡聽故事和有韻律的兒歌外,也能領會一些簡單的幽默及笑話,並且會唱一些簡單的歌曲、複述四個數字、記住自己家的地址、接電話,並傳達簡單的訊息、用誇張的方式講故事,甚至編一個新故事或替舊故事編一個不同的結局.但是,有些時候他在複述聽過的故事或隨興自己編故事時會忘記交代重點,使聽的人不容易完全聽得懂.此外,他還會從其他人身上學到一些俚語或罵人的話,譬如“LKK”或“大笨蛋”等,對他們來說,說這些話多半只是口頭上的重複,純綷只是好玩. 語言上的精進,使得四歲幼兒在控制行為、接納他人的指示、自我表達,和與他人溝通等能力上也有顯著的成長.此外,他對於語言的功能有清楚的了解,他知道語言可以用來滿足個人的目的和需要、控制別人、分享有關於自己的事、與別人互動、學習、假扮與幻想以及分享各項資訊等.隨著認知能力的成熟,和生活經驗的增加,幼兒能夠明瞭更多生活的情節,以及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因此他的語言能力也隨之提昇.他明白必須用比較簡單的語言對二歲的幼兒說話,但是可以用比較複雜的語言與大人說話,因為他知道大人比他懂得多. 幼兒在四歲時對於繪畫以及文字能夠用來溝通的功能,變得非常有概念了.透過與文字的接觸,他明白想法是可以透過圖畫與文字來表達,而其他人可以透過對於圖晝的解讀,以及文字的閱讀來了解一個人的思想.也由於小肌肉的發展成熟,只要你提供他筆和紙,或是一些書寫的工具,幼兒自然而然地會把對他有意義的經驗以圖畫的方式呈現出來.他並且會以語言來陳述圖畫的內容和想法,由於幼兒對字體的知覺能力,和對物體的方向感尚未能正確分辨,因此在開始寫數字和一些簡單文字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相反的現象,例如:「2」寫成「s」,「4」寫成「4」,或者「人」寫成「入」等,但是這種現象會隨著幼兒的成熟而自然消失. 認知發展 隨著腦力急速的成長以及髓鞘的形成,四歲的幼兒在聽覺系統、語言發展以及處理視覺、空間和時間訊息的能力大為增加,對於空間、時間、物體的類別等重要概念,都已具有某種程度直觀上的了解,但是他的判斷仍然受眼前的知覺現象影響,而不是根據邏輯推理. 例如,你在他面前將一個麵糰揉成球狀,然後再揉成大餅狀,問他這兩個麵糰哪一個比較大?他可能會回答「大餅狀的比較大」,這是因為他被物體比較顯著的向度特徵(面積)給誤導了他的答案. 大多數幼兒可以正確說出基本顏色的各稱,如:紅、黃、藍、黑等.他能了解故事和圖片的內容,並能以口語表達出來,知道時間長短的意義、日夜觀念,和初步的空間概念.他知道「在…..裡面」、「在……上面」以及「在…….旁邊」等的空間關係,但是當他畫一座山,與山上的樹木、房子、人物時,所有的人與山的斜坡成九十度直角.而非垂直於水面上.四歲幼兒能數數到10,甚至50,但是對於數的概念仍在發展中.在時間概念上,他還不能把年齡與體型大小的關係完全分開.他們認為比較大的東西一定比較老,停止生長的東西在年齡上就不再增加了. 社會與情緒的發展 幼兒到了四歲時,他的情緒表達由過去誇大的表達變為較收斂了.而且他對其他人能表現關心、同情及幫助,但是為了爭回玩具、權益或自己的地盤等目的時,則不惜與人發生衝突.這個年齡的幼兒漸漸能了解並遵守規則,同時也十分想要討好人,願意做別人喜歡的事,並且在意別人的評價.此外,他也漸漸能和別人輪流玩、一起分享玩具,達到某種程度的協調,並且能夠和其他小朋友做真正互動的遊戲,可以開始學習簡單的比賽規則.但是在與他人溝通時,對於如何掌握他人的觀點、思想、感覺等方面仍嫌不足. 四歲的幼兒對於自我概念的理解大都經由個人的生理特徵(例如:我很高,我有黑頭髮),個人的行為能力(例如:我可以跑得很快,我會打棒球),或者他的家庭等向度來建立.由於自我概念仍不夠成熟,無法達到內省的地步,因此,幼兒會常常自我吹噓. 友誼對於四歲的幼兒而言,是比較持久的,即使因為玩具或遊戲引起了紛爭,他們也會很快地和好如初.這個階段的友誼大都建立在地緣的接近、共同的遊戲或玩具,以及生理的特徵等.他們會更加注意友誼之間的關係,他們甚至會與他人爭辯,以及調解與人之間的衝突.分享對於四歲的幼兒而言,也是比較常見的,但是仍然有些孩子到了學齡之後仍有分享困難,對於四歲幼兒而言,友誼中的「交換條件」是一件鬆平常的事,例如:「你把你的玩具借給我玩,我才和你做朋友」.此外「威脅」也十分尋常,例如:「如果你不借我故事書,我就不和你作朋友了」等. 四歲的幼兒恐懼的情緒也不一樣,例如:有的幼兒怕黑,有的則不.他的害怕大都源自於無法分辨幻想與事實、生活經驗不足、知識不足或概念的錯誤,以及從觀察父母家人、朋友的行為中習得.當然也有可能來自於切身的經驗,例如:曾經被狗咬過,因此會懼怕小動物.四歲的幼兒害怕嘈雜的聲音、幻想的生物、懲罰、狗或小動物,或超自然物(鬼或女巫).四歲幼兒對於害怕情緒的反應也不盡相同;有的表現得十分退縮、有的安靜地逗留在他信任的大人身邊、有的則是嚎哭、黏人,而且不願意接受安慰.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