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25 21:40:40瀏覽508|回應0|推薦0 | |
謝雲濤者,今歲四十有七,閩籍長樂人也。飄泊半生,碌碌無所成。年少時,癡迷于武俠世界,滿懷英雄情結,每每羡慕古之俠者,身懷絕技,快意恩仇,引以人生之快事。尤獨鍾於太極之美,鬆沉柔靈,仙風飄逸,四兩撥千斤,制敵於無形。然無緣入其內以窺究竟,為平生憾事。平時好登山、游泳、羽毛球、圍棋等運動,及年長,身體漸不堪重負,腰疾發作頻乃,健康每況愈下,故內心惶惑。然老天終不負有心之人,經好友陳師兄強引薦,於西元2013年9月23日正式拜入恩師謝昭隆先生門下習練楊氏鄭子太極拳,忝列楊氏鄭子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夙願得償,實為幸事。入門以來,蒙恩師諄諄教誨,細心指導,得同門眾師兄、師姐大力幫助,練拳至今已歷三年矣。雖不敢說拳藝有成,然日常深以習拳為樂事。
吾因年青時生活作息無規律,飲酒亦不知節制,以致肝功受損,臟腑疲態,年至不惑已備感精神不逮,體力難繼,惶惶然於身體之走向衰微的恐懼。即入師門,一切皆覺新鮮,總想一日千里,一蹴而就。初時常摹吾師太極拳書之記載,旬月而囫圇般比劃一套鄭子太極拳三十七式拳架,興興然演示于吾師面前,自是破綻百出,形如木偶。可謂欲速則不達也。吾師每言,練拳須“去三病”,即無恆、貪多、求速成;更要做到“三無畏”,即無畏吃苦,無畏吃虧,無畏厲害。此論雖指練太極拳精要所在,然細細思之,無論為人處事、品德修養、亦或日常學習、生活與工作,何嘗不應如此!本門太師爺鄭公曼青謂太極拳論既是哲學之論,因其立論純乎哲理;亦是科學之論,蓋其立場合乎科學原理。古人語聞經則喜,於吾則猶如醍醐灌頂,令人豁然開朗。自此,謹遵師訓,認認真真地練習每一招每一式。
太極拳之于現代生活中,早已失去了單純以武功修為論高低的意義,在法制社會中,尤其不能動輒格鬥比武、爭強鬥狠。也正因如此,太極拳有別於其它武術的精妙之處也日益為大眾所認可和接受。眾所周知,太極拳系內家拳,秉陰陽相生剛柔並濟之原理,內化養身,外示高術。遑論其在中華武術中的重要地位,姑且以健身養心而論,能做到調陰陽,通經絡,運開合,亦非其它武術可比。其一,太極要求做到“鬆”,若能遵師言而練,假以時日,腹內鬆淨,則能更好地促進新陳代謝,達到健脾整腸之功效;其二,太極拳之運動,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不僅要求做到氣沉丹田,更要做到以心與氣相守于丹田,因丹田位於臍下一寸三分,人體內五臟六腑均在丹田之上,若能常運太極吐納之功,且輔之以太極拳架功式之轉腰舒臂,含胸拔背,虛實邁步等,使體內五臟六腑均能隨吐納運動而鬆動閉合,空靈摩蕩,故而于臟腑大有裨益。尤其對於有肺疾者,功效更為顯著。
入門三年以來,吾未嘗有一日間斷習練太極,時長時短,或拳架或單練,自覺太極已成生活之不可或缺之重要部分。閒暇之餘習練拳架,自感體輕身健;事繁之際行功吐納,每覺身心舒緩。且喜於勞作可恆久不倦,甚至於遇事從容,臨難不迫,淡泊隨緣,皆因太極之所賜。此吾心得也。
太極拳先賢曰:習練三年,天下去得;再練三年,寸步難行。吾師亦嘗言:太極十年不出門。皆謂太極拳之博大精深,不下苦功,欲學好則難也。然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惟勤學苦練,方能入得太極寶山。吾與眾同好共鞭策之。正所謂:
“身心俱疲,解煩憂,何處求?
內外兼修,強體魄,鄭子拳!”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