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25 11:32:48瀏覽2223|回應0|推薦1 | |
這部片在最後問了觀眾一個問題:「你相信哪一個故事,才是真的?」 完全的切入整部片探討的核心觀念。 那是在少年終於獲救在醫院,受船公司保險審問著船難過程探究其因,少年先說了一個故事後,無法受到信任而改說了另一個故事;前者是動物與人之間為了生存而爭奪,後者是人與人之間如野獸般互相爭奪生存空間。 一名從小因父母親是動植物學者,所以生長在家裡開設的動物園長大,自幼就很喜愛各式宗教的少年PI,對神的信仰與仰賴高過家中任何一位長輩,可以說他篤信完全不同的宗教,所以讓他足夠與宗教觀念在極度患難的旅程中,仍與一隻動物園中最兇猛的野獸和平相處到結尾。 少年在年幼時,曾因好奇動物生態,而主動用手拿肉塊想餵老虎,臨時被父親目擊厄止,才停止一場他們可能遇到的家庭悲劇;所以他對生物的天真,也被父親劃下一個句號,促使他對整個世界失去探索的動力。 直到家庭因經濟問題需要遷移,才整個動搖到他們動物園家族的命脈,他們要轉賣動物們換取生活費,就在浩大的暴風雨天災下發生船難,少年PI卻再次的因他膽大與好奇心:睡到一半驚醒,好奇跑出去觀賞暴風雨之際,才發覺船難已經降臨,被意外的讓救生員救出送到急難船中,其餘的船難者因此全船生亡。 故事到這裡片中一再重覆少年的天真與善良,前者似乎老虎要奪走他的手臂,後者他因此意外被發現而救出大船免於一死。 我們對害怕是有制約反涉的動作:少年獨自一人在救難船,無意用槳救起一隻孟加拉虎(也就是他童年時想用手拿肉塊的幼虎,卻被父親厄止而要求他親眼目睹一隻小羊被老虎咬死拖走的記憶),當他用力將槳拉進時才發現救到不該救的猛獸,瞬間想用槳打起老虎,但老虎還是很順利勇猛的爬上他的船,一人一虎,和船難中跌落的一隻斑馬、一隻坐著香蕉漂過來的母猴子、一隻貂犬;五隻動物同船後不到一天,貂犬就因暈船而出現攻擊行為殺死斑馬、母猴子,接著要突擊少年時才突然被孟加拉虎一口咬死。 老虎成了少年一開始的威脅,卻也救了他一命,亦敵亦友的方式就這樣在海上共同飄浮他數不近的日子。 少年很恐懼的先退出救難船的空間,自己爬懸在一根船桿上不敢靠近老虎,之後乾脆自己另組小舟,想與猛虎保持距離,就像他幼年時於動物園觀賞老虎的安全距離般。 除此之外他自己發現救難船有急救食品的水和乾糧,也不忘的將有限的水分食給老虎;救難船上的救難書中提到需要保持精神警覺、清醒、不要過渡的勞動浪費體力,老虎成了少年瞬間被隔離無人的生活中唯一的依賴,他因老虎可能隨時會游過來將他啃食而保持警覺,也想辦法用乾糧補魚去餵食老虎;他一方面對牠非常恐懼害怕,另一方面卻非常不希望傷害到老虎,人性的兩端面貌:極善與惡在他身上顯而易見。 在老虎看到他為了替牠獵取食物,牠也跳落大海想自己去補魚,卻無即而返,此時應該是少年藉此殺死老虎的最好機會,不讓老虎爬上船而讓他耗近體力而逆死;但少年再次的選擇良善而離開救難船,放了木板讓老虎爬上,自己又退到時時都會被海水浸泡的小舟上。 人在極端的缺乏水與物資時會出現幻覺,好比我們習慣聽過的沙漠中的綠州之類的幻覺,因此他們在海上航行有了一段時日後,少年跟老虎都一起欣賞了;他們都無法分出是真實還是幻覺的壯觀海景與海裡的各式游生物,也許可以被解釋成是神跡,讓他們見識大自然無情的力量後,再親見識極端美麗無比的景緻;使少年可以因此希望可以遇到人類獲救。 當然少年補魚的技術很拙劣,他還是很努力的補獲一隻肥大的魚後扔棄到救難船上,試圖搶救老虎的生命(老虎平均每天吃下五公斤的肉塊),他們一起見識飛魚成群降臨的喜悅,也共同的面對失去食物與生存意念的考驗,在故事快結束之前救難船將他與虎載到一個島嶼靠岸。 我們會以為他們可能會受到救贖,島嶼上可能有食不進的野生鳥獸與蔬果,但實則那是一個食人島,在老虎上岸飽餐不久後,馬上在天黑之前回到救難船裡,完全不眷戀島嶼上可食生物,少年被老虎行為再次的救了一命,他開始覺得不對勁,也終於察覺到島嶼到了晚上跟本不是人類可以生存的環境。 於是他與老虎再次的相依為命的離開島嶼飄離,再次的遇盡無數的暴風雨,老虎也終於用盡氣力而倒下,少年為老虎可能即將死亡,再次的恐懼、疼惜並懷疑神明,他終於抱著老虎有如抱著一隻自己馴服過的狗在安慰著,等著死亡一同來臨。 但故事結尾幸運的是他回到人類的世界,老虎回到森林;在他們回到各自該回去的世界時…少年終於崩潰大哭,在老虎完全無告別的形式離開他的生活。 他再次的對老虎釋放天真的情感。 當他說完故事時反問探訪他的作家:「你相信前者,還是後者?」 作家很巧妙的將兩者看似迥異的故事找到相同的類比性,提出前者比較精彩的認知。 已經是中壯年的他只是肯定的回覆:「你是相信神明的。」 電影在片中無時無刻多次的反問我們內心該相信的是什麼? 相信善良,還是相信人性本惡與獸性本惡? 回歸的卻是我們自己的心性。 無論你信仰的是善或惡,生與死都不是我們可以想像與掌控的。 因為少年從小生長在動物園,他覺得與動物共處於船上是可以被認同的;但一般人類無法認同,更何況是一個民族人口非常眾多與現代文明著稱的日本;所以他並未氣餒於日本保險公司不相信他誠實的故事,反而願意傾向去相信後者人與人之間互相撕殺的鬥爭。 他再次的落淚:如果不是年幼時父親對他教悔生物的本性,他可能無法存活至今還能獲救與初戀情人結婚育子。 -------------------------------------- 災難與宗教的題材會讓人想起電影「諾亞方舟」與「狼」的故事,只是這部片妥善的運用人再次造舟是來自本性善良(不是神明出現神跡的指示),而不是殺狼的獵人卻是一位馴獸師的姿態出現,並且在結尾讓人心慰;而且如果觀賞過的人有印象:在人物個性設計時,就突顯出少年他是一個天生記憶力特強的數學天才,有引喻這份傳奇故事真實性的落筆;導演刻意避開過度的神論,用意在於突顯它(故事)的真實性,讓人由衷的去相信人可以與虎共渡一舟相互依賴生存的真實感。 但這部片拍攝方法,多數用合成特效。
--------------------------------------- 李安導演拍片方式很喜歡用人性去著手,臥虎藏龍中人物角色與個性隱約拉扯的掙扎:江湖道義還是兒女情愛、師徒之間的恩仇、小虎與玉嬌龍之間背景故事的差距、玉嬌龍和李慕白的景仰...等個性。 因此片中總會多了一股人文情愁的感傷,比起許多片中只看聲效顏色或武打等笑鬧片...多半他的作品都會讓人多次留連忘返。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