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詠春拳經】全解細說
2014/08/26 12:41:08瀏覽391|回應0|推薦0

 

bt.jpg

 

  

 

真需要練很久...才能實戰嗎..?? 

 
 

 

詠春拳_橫掃_跆拳/空手道/拳擊/散打..各派紀錄片

 

 

連 猩猩都知..現學現用..那人呢 !?



如何「現學現用」..?



學會將自己的拳頭..打到敵人身上..

學會用自己的手擋住敵人來拳...

須要3天..3月..3年..10年..???

 

 

真需要練很久...才能實戰嗎..??
 
 
古人學拳為生存實用..

若似今人那樣被拖課程...

 

學成前..


早被強盜山賊路匪打死了...!

可能嗎 !?

 

 

黐手...真是核心訓鍊嗎?

話說..黃淳樑....當年擊敗退休西洋拳王..

用的不是來留去送的黐手式打法...而是...

 



 
 

 

 

 

      

 

 

你學詠春拳...已多久了..??

跟影片中...這只學6個月的女孩兒...比起來..又如何?!

你的老師..拳齡多久了...?  跟她比起來..又如何?

一切問題..到底在哪?!  自己好好想想吧

 



如果你從來就只是光用腰在發勁..以腰做為"起始力源"..

如今卻只是因為看到這幾張照片..

而開始也學著將尾椎骨..向前挺合..上身後仰起來..

卻仍舊只用腰發勁..以腰做為"起始力源"..

那就是..一錯再錯.."東施效顰"...無可救藥了...


Why ?


要知..之所以要將尾椎骨向前挺合..

純是因為如此...

才能將下半身之力...完整傳導至腰部以上之上半身..

因為2骨節間相頂合..

才能產生連結結構..容許"力"之完全有效傳導..

才能形成各部位之力

在傳導過程中..層層推擠加疊..

如此..將全身由足下而上七大部位之力...

層層加總而至用來攻擊的拳腳..或快速移位之用..

此即【詠春拳經】所言之"力從地起"...



但如今..如果你發勁是違背"力從地起"之正確要等領..

而是胡亂改為單以"腰部"發力..

那麼..又何須要多此一舉..也將尾椎骨前頂挺合..?!

如此不但毫無意義..

更將因為一開始就讓腰部僵化受制..而失靈活運動空間..

而使得攻防動作內勁大減..

反倒還不如..不將尾椎骨忘往前挺合哩


或許..你仍自認為..你可以不相信..

詠春歷代先師所傳承下來的..

【詠春拳經】所主張「力從地起」

也可不信李小龍生前親自寫下的7大冊筆記所言

及李小龍親自示範"寸勁拳"所展現之後腿蹬地發力

...

及  

葉問-黃淳樑-李恆昌-王志鵬一脈相承之"力從地起"

但你總該相信你自己吧...

一切讓實驗證明

事實勝於雄辯..馬上點擊下面圖片..

按該網頁文中所言發勁要領....

站起來立刻發勁測試體會一下..

何者方式發勁更強?移位更速?

何者發勁方式才適用於詠春攻防所須?

何者為真吧?!






【詠春拳經】

耕攔攤膀,黏摸蕩捋;推托拉按,纏撞挂漏(即:勾漏/掛拿)﹔

曲手留中,來留去送;

甩手直沖,按頭起尾,按尾起頭,按中間飄膀起﹔

敵移動,重心空,手黐手,無法走﹔

1-54.jpg

大閃側,小俯仰,小閃側,大俯仰,審勢牢記。

二橋上勢,裏簾必爭。


明動靜,知歸去,知有無,知進退﹔

一拳一掌,一馬一步,步要輕靈,馬要穩,

腰胯動,橋不動,橋動腰胯不動;

朝面追形,追形不追手。

力由地起,拳由心發,手不出門(手不離午)。

避實擊虛。 畏打終須打,貪打終被打。
(不畏打,不貪打)

正身子午(中線) ,側身以膊(為子午/中線)。

轉馬手先行。 留情不出手,出手不留情。

化橋覓對手,有師更須求;無師無對手,鏡與樁中求。





【佛山詠春拳理】


1.論勢:

詠春拳對動作姿勢的要求很高,一招一式既要達到動作規格,

又要符合實戰要求。尤其注重攻防練習中的基本姿勢。

一般以“二橋上勢”左右擺樁姿勢,這是詠春拳的典型樁勢,

也是實戰練習的基本姿勢。

一手上攔,一手下按,兩肘護肋(埋肘/不動肘/肘底蓄力)。

上攔手掌心向上,屬陽;下按手掌心向下,屬陰。

陰陽上下相會,應於詠春拳“正面八門”的攻防戰略。


 


2.論力:

1.三式六力

這是詠春拳在實戰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防守練習方法和發力形式。

“三式”指在攻防實踐中,對方的每一攻擊動作,

即便目標相同、力度相等,但其作用力的方向總是不盡相同。

若只用一種方法、一種用力順序去防守,往往會力不從心。

因此,在練習時,必須具備應變不同方向力變化的能力。

正所謂水無常形、式無常勢、法貴應變。

“六力”是指出手發力時,

要以腰、胯、踝、肩、肘、腕六個部位同時逐一加總用力

而產生一種聚周身力為一體的合力。

 

2.力角

即用力的角度,或指擊打目標時搶佔的角度位置。

拳理指出:

交手時自身所處的角度得當,便可發出最大的打擊力,

有效地制住對方,反之則受制於人。

但角度不是一成不變的,

它會隨著運動著的雙方而隨時改變。

因此要求能夠在於千變萬化的運動中搶佔有利角度和位置。

 

3.力矩

這是力學的概念。

詠春拳正是依據這一古老的桿杆原理,在拼鬥搏力時,

講究占取利於自己發力的“支點”,

適時加長力臂,達到以弱勝強的目的。


3.論法:

1.裏簾必爭


這是詠春拳攻防戰略的要言。詠春拳的招式主張排外而不排內。

對己而言,是務要將對方的攻擊點排斥在自己的防守圈外;

但對人而言,就要搶進對方的防守圈內,“爭取內簾”。

jkd-middle-1.jpg

2r-400.jpg



何謂..追形不追手?




何謂…裏簾必爭_守中用中? 葉問木人樁手正確夾角?




由上可知…詠春拳把所有對敵的”攻”、”防”的複雜問題..

全都簡化集中在”中線上”做處理!

使得對敵攻、防問題變得簡單、好掌握、以簡馭繁!


而防守動作之"左右範圍"幅度越小..

則防守越嚴密迅速..漏洞破綻越小!

因為..所謂詠春防守..

只須把敵方來拳排出我之中線之外便可!

因此古法合格之葉問木人樁,

2上木手間距須比它派小!

 

而所謂攻擊..水平2點間..

最短最快路徑..永遠是循中線而出的"直線"

因2上木手間距夠小,

才能逼養習練者出拳須循中線而出之習慣!


也因此..一旦對敵..更立即「搶佔中線」

以我之中線去鎖定對方..

同時避開對方對我之中線鎖定(如果對方也懂"中線攻防原理")

好進行中"線上的攻防"..發揮貫徹「守中用中」原理

以求先立於不敗之地..再進行攻肪!


或許又有人會問…萬一敵方來拳…不打我之中線又該如何..?

簡單!直接”原地轉馬”45度側身消閃…或左或右…

同時我之一手從中線將敵之來手向外排出..

同時我之另一手直接循中線打上敵身便行…

此即連消帶打之”轉馬攻守合一”連消帶打之法!

m-h-480.jpg

ip_s_480.jpg



以上證明…

”黐手”時..須走位..實戰時..須走位! 


這樣才能”以斜打正”..將敵排置於我之”外門”..

如此我才能..以中線鎖定敵方…

並避開被對方以中線鎖定!


以求..取得最佳”線、位”..最佳”攻防角度”..

永佔不敗優勢..!



而這一切..都須靠”走位”來完成…

這也就是..為啥..葉問詠春116式木人樁..

從一開始的第一小節開始..

就在教你..左右外側走位…啦!



以上是..

葉問生前親自示範… 但在葉問過逝後…

被門人無私公開傳播的…

116式葉問詠春木人樁法





 

2.來留去送

“來留”是指吞其來勢,牽其來力,引勁落空,

使對方處於不利的位置,留而待斃。

“去送”是指當對方抽手逃脫時,順勢而入。

 

3.擒(按)頭翹尾,擒尾翹頭,擒中間飄膀起。

這是詠春拳的化解方法。

如對方按壓我腕部,則我起肘部,順勢而卸;如按肘部,

前臂上翹,沈肘向下,引力向後;

如按中間,則要屈肘向上,飄(吊)膀豎手,以卸來勢。

拳語中“一手對兩手”,

就是指上述的化力方法,不頂不硬,以巧力化千斤。

特點:

重樁步、求力法、三式六力、短橋手、發寸勁、重實戰、

求架式、二橋上勢、上攔下按、連消帶打。

重防守、求速度、裏簾必爭、由粘橋而入封手,貼身靠打。

含胸、拔背、合肘、束肋、扣膝、鉗襠、

起腳必配手,發腿不露形,出手不離中。

 

功法:

1.手位練習:


藤箍手:

以一直徑30釐米左右的藤圈,套住兩手,

用前臂卡住藤箍做攤狀練習。要求用力向外張開。

訓練發力時,不可超過藤圈的範圍。


木人樁:

木人樁高與人齊,上段裝有類比人手臂的拉手,

中段突出一枝“暗手”;

下段裝有一隻腳枝,兩樁手成“V”形向外橫突。

正好是練習者的防守範圍即外簾(圈外),

與中段的暗手成三角形。

樁形概括了實踐中值得防守的部位。

只需在這些部位上進行攻防練習,

便能有效地保護自己進攻別人。

練到高深境界時,結合敏銳的本體感覺,

使可以閉上眼睛與人過招試手。

這種打法,詠春拳稱“盲人問路”或“黐手摸路”。

cd-1.jpg

 

2.腕力練習:

擰筷子,用扎實的一捆筷子,雙手(陰陽掌)對握,用力扭擰。

3.拳力練習:

用直拳、掌法等手法打擊吊起的沙包。

要求沖拳時“子午線”相對,即拳心、肘、心口三點成一線。

因此發拳要夾臂,肘微屈。

 

4.力覺練習:

一.以意念帶勁:

在徒手套路練習中,用意運力,

自我體驗力的方向和力量轉化的角度。

 

二.打木人樁:

在打樁時,聽木樁發出的聲音,便可自身感覺力度的大小和強弱。

使意與力、內與外協調起來。

 

三.黐手:

兩人以雙手粘按著。

各自以手的觸覺窺探對方的力向、力度,

從而作出“力角”與“力矩”的隨機變化。

如對方抽手逃脫,則可甩手直沖,轉用剛力擊打。

 

四.移位閃化:

請另點擊 ~下面按紐↓

詠春拳 活步移位~詳解
.

.

.

.

.

附:葉問木人樁_合格大前題




 

 

詠春同門_高手相遇~實戰時///黐手攻防拆解法///

 

但對一般外派者~實戰時

////攻守合一///一擊必殺///禁玩黐手步驟1.2.3..///

lun37-1.jpg

 
 
w-h-w.jpg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zaboxing&aid=16662307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1 06:13 【udn】 我還找到這個比價!小型 護腕 護肘 打擊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