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01 00:10:38瀏覽3178|回應14|推薦111 | |
◎《北京女孩的一頁台灣》~民國105〈2016〉03.01轉貼: ~文/楊倩蓉~2011.05.19 〈聯合新聞網《北京女孩的一頁台灣》網址失聯〉 到台灣遊玩,她身上只帶一張地圖,一本只談吃喝玩樂的導遊書,但是她卻只花11 天就環島一周,靠的就是台灣人滿滿的熱情與善良。 很多人來過台灣,但他們看到的是觀光地圖上的台灣;但是一個北京女孩,來到了這裡,用她的眼睛,看見了不一樣的台灣。 2010 年9 月,甫從台灣遊玩11 天歸來的北京女孩趙星,開始在她的個人部落格寫下她的台灣紀行。 她用1 個月時間,寫了8 萬字感想,文章PO 上網後,短短3 個月,瀏覽人次就超過280 萬,原來台灣的特產是人情;去過台灣的大陸客不少,為什麼一個年僅24 歲的北京女孩的台灣遊記會教人印象深刻? 或許答案,正如趙星在部落格上寫下的這段話:「這一路上我被惠及很多、很多,然而更多的是來自於他們所帶給我的不同vision,以及友愛互助且謙虛禮貌的精神,我想這些所得大大超越風景和小吃帶給我的影響力。」 [17 歲的夢想,24 歲時用11 天完成。] 去台灣,是趙星17 歲的夢想。高二那一年,她在日記本上寫道:「我要去台灣旅行,那麼美麗的小地方。」 為了達到這個夢想,她為此準備了7 年。她學認繁體字,聽周杰倫與五月天的歌曲,看台灣電影,最喜歡《海角七號》,剛看完《一頁台北》。 2010 年8 月,趙星已經24 歲了,她是現在中國新一代的犀利85 後,職場上的新人種,成長環境的物質條件比中國80 後更豐富,初中就開始上網,求學期間就可以當交換生到海外讀書或是旅行,視野與資訊比上一代更寬廣。 但是對於趙星而言,明明就在咫尺之遙的台灣,卻比美國更遠。 「光是要辦去台灣的證件,得準備的資料就一大落,辦到我都快瘋掉,恨不得祖宗八代都掏出來證明我的身分。」越洋電話的彼端,趙星嘆了一口氣說。 好不容易簽證OK,機票OK,旅行費也OK 時,出發前,她卻發現自己的心一直都不OK。 「萬一遇上壞人怎麼辦?」這是周遭親朋好友對她的叮嚀,也是她心中最大的疑慮。 [出發前:大家都說台灣人不容易接近且不友善。] [出發後:才踏上飛往台北的飛機,就遇上好心的台灣大叔。] 過去,到台灣的大陸客也不少,回來後也有不少出版台灣遊記,但是趙星說,多半都是採流水帳的寫作方式,不是談風景就是美食,對於風土人情並無著墨,所以一般大陸人對台灣人的印象多半來自於輿論或是媒體,換句話說,就是台灣人不容易接近,而且並不友善。 出發前,她剛看完台灣電影《一頁台北》。趙星說,大陸年輕一代對誠品書店非常嚮往,喜歡它的暈黃燈光與溫暖的氛圍,如果到台灣,誠品書店絕對是必看的景點;但是電影裡面有一個鏡頭就是在超商被搶了,然後在小巷弄中奔跑,她看完之後腿都軟了,想到即將啟程去台灣,開始擔心自己會被搶劫⋯⋯ 沒想到,屬於她自己的一頁台灣,從上飛機開始,就碰到一位好心的台灣大叔熱心帶路,告訴她台灣重要景點,甚至留下聯繫方式,如果迷路可以打電話給他。台灣人的貼心在她踏上台灣這塊土地時,一路延續到最後一日。 在一方自由的土地上,有著一群迎面走來會微笑,半夜願意帶你去很遠的地方買東西吃,路邊碰到可以帶你走沒走過的路,掉了東西願意追很遠找到你的人,每一步都有一種前所未有的驚喜。這種感覺,單單用感動、熱情或者叫友好這樣的詞彙來形容都不夠完美,我覺得這是一種人們心底自由的情愫,而自由會讓人的性情變得更加溫和而友善。 出發前,因為工作太忙,她累到沒時間規畫她的台灣行,但是來到台灣後,11 天的行程,90% 都靠問路方式完成吃喝玩樂與住宿。 讓她驚奇的是,她長這麼大,從來沒有一個路人跟她這麼客氣地說話;在台灣坐公車環島一周後,除了謝謝,她從未聽過在公車上有人叫罵或是彼此互踩腳;小吃店裡沒有人爭搶座位,只是安靜吃完,再將垃圾帶出去扔到門口的桶子裡。捷運車廂內,人潮再多也會留下博愛座給需要的人,這些都讓她體會到:「花錢去換視野和心胸是最值得的事。」 其實,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們的內心太缺乏陽光?是不是我們樂於助人的細胞正在慢慢丟掉,當我們看到一個特別熱心的人的時候,內心就產生了質疑和慌張?在後來的台灣環島10 天中,即使在很遠的鄉下、漆黑的郊外,我坐在陌生人的車上,雖也曾害怕和緊張,卻從未有過危險的信號。人與人的信賴,其實是多麼美好而單純的東西。 荷蘭人所繪福爾摩沙~臺灣〈網路分享〉 [出發前:以為台灣的精彩在阿里山與日月潭的風景。] [出發後:原來台灣的特產不是景物而是人物。] 北京女孩趙星其實是山西太原人,但是她在北京已經待了5、6 年,從念大學到畢業後在北京上班,對於北京她有一番體悟。 趙星說,表面上,北京與台北很像,一樣的快捷匆匆,一樣的愈夜愈美麗,一樣在捷運裡,每個人都有緊張表情和疲憊神態。 但是不一樣的是,在北京,中國最頂尖的大學都聚集在這裡,全世界五百強的企業也大多聚集在這裡,每個人都爭破腦袋競爭進入名校,再競爭進入五百強企業裡上班。 「在北大念書時,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如何到國外去當交換生,如何到國外去念書;進入五百強企業後,如何去廝殺。北京非常商業,人情較少。」趙星說。 因為長久生活在光怪陸離又緊張兮兮的北京裡,當她來到台北,來到台灣大學,卻忽然感受不到那種緊張的氛圍,反而是一種未見過的風景,在她眼前展開。 台大的學生靦腆可愛,很像她看的台灣偶像劇的男生,眼裡盡是謙虛和謹慎;台大的門口小小的不顯眼,找了半天才看到原以為應該高高掛在校門的「台灣大學」4 個大字,卻安安靜靜地寫在一個角落旁。 台灣愈是重要的地方愈是低調,我在台大就發現了。我一直以為台大好歹有個大牌子,高高大大的,寫著「國立台灣大學」幾個字,可是最後只找到一個好像大陸大學側門樣子的門,低低的,寫了「國立台灣大學」。科博館也是這樣,沒有什麼氣勢恢宏的感覺。可是這樣的低調讓人覺得親近,不會覺得高大奢華而不敢進去。 到了台灣一遊後,趙星才發現,原來台灣與大陸兩岸的人對於遠近的觀念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大陸人對公車下一站的距離,對台灣人而言卻是三站的距離。 又或者,日月潭是大陸人心目中重要的台灣景點,以為是很大而且一天走不完的景區,實際到達之後才發現,不過是一個湖中間加了像島一樣的地方;而阿里山,其實跟大陸很多大山一樣,就是一座山而已,甚至拍照一個小時就夠了。 但是在日月潭有剛認識的人帶著她導覽,在阿里山有一群美好的人讓她吃喝玩樂一整晚,隔天一大早還陪她看日出;台灣的景點相較於大陸的大山大水,其實顯得微不足道,但是下次她來台灣還是會想再去這些地方,因為這些美好的人,讓她覺得地方也美好起來。 一個僅僅認識兩天的女孩子給予我的,是人性最真誠的善良。在那個需要用公司名字、Title、學校名氣論英雄成敗,確定朋友關係的北京,此時的我開始明白旅行的意義。 [出發前:對台獨有恐慌症,謹遵告誡:「在台灣南部遇到台獨,千萬不要跟他講話也不要搭他的車。」] [出發後:真遇上綠營的人,雖然政治立場不同但是對方卻撂下一句話:「有什麼需要可以找我幫忙。」] 24 歲的趙星是典型的大陸85 後,85 後的新一代自由熱情,還有一些不可靠,加上睡不醒。 上一代的歷史並沒有成為他們的包袱,直到出發到台灣前,她還搞不清楚台灣的藍綠兩黨的政治立場為何,但是很多前輩已經鄭重警告她,如果在台灣南部遇到綠營的人,千萬不要跟他講話;如果不巧搭上綠營的車,也要趕快下車,弄得她還沒出發就非常恐慌;偏偏她旅行第6 天來到台南,住宿在人生地不熟的郊外,就遇上了綠營的人。 「妳從哪兒來的?」這個男人三十多歲吧,不高,穿著拖鞋。 「北京。」我極度恐懼,而他目光很殺,陰鬱地盯著我。 「中國來的。妳要買什麼?」 「插頭,插頭帶錯了。」我都冷了。 「妳有摩托車嗎?」 「沒,沒有。」 他返回房間裡,我以為去拿鑰匙了,結果他跟著鑰匙一起出來了,丟下一句話:「這附近沒賣的,很遠,妳這麼去太危險了。我騎摩托車送妳。」 原本以為綠營的人知道她打從北京來,會傷害她,但是她沒想到,對方雖然叨念了幾句有關政治立場的話,卻還是騎摩托車在深夜裡陪伴她去買東西,甚至不忘叮囑她如果有需要幫忙,可以下樓來敲門找他,讓她有些感動也有些害怕。 回北京後,她才體悟到,原來這一段插曲教會她一件事:那就是即使大家在信仰或是政黨上有差異,但是在生活上卻是彼此包容互助的。也因為這段插曲讓她覺得現在的自己,心胸變得更加寬廣,更懂得包容了。 在那個假象中很危險的晚上,讓我的旅途多了那麼一份驚險,但你們都善良地對待我。更重要的是,給予我一個更加寬廣的胸懷以及新的認知。 台灣地圖01〈臉書分享〉 [出發前:台灣人可怕,因為媒體這樣講。] [出發後:台灣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媒體。] 從台北一路南下,行經台中、嘉義、台南、高雄與花蓮,出發前,原本嚮往台北24 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與士林夜市小吃,但是一趟環島旅行下來,趙星卻說,她最喜歡的城市是高雄。 這個位於台灣南部的城市,原本是她最怕遇到綠營的地方,但是她卻在這個城市碰到許多願意為她付出的好人,陪她整晚逛遍高雄景點的大叔,陪她一路買票刷卡,護送到月台的捷運工作人員,給她滿滿手畫地圖與火車時刻表的老師,讓她對高雄深深地著迷,喜歡它的乾淨明亮與溫暖熱情,讓她有美好而舒適的感覺。 所到之處,趙星說她都被溫暖與幸福圍繞著,回國後她也在部落格上建議大家要調整對台灣人的看法。 她只是奇怪著一件事:這麼美麗有靈氣的台灣,這麼多善良、熱忱的台灣人,為什麼有著令人心驚膽顫的新聞?為什麼在台灣每次一打開電視媒體,只要是新聞就會講各種各樣的刑事案件?隨便換個台就講靈異事件,搞得我根本不敢看電視了。台灣的電視台到底在播什麼啊?!嗚嗚嗚嗚~好像下一站就會被暗殺一樣。 。。。 。。。 。。。 [附註]: 一、《北京女孩的一頁台灣》,簡單描述了台灣的美。 〈多年來,本文被網路一再轉載,對照今日台灣亂閧閧,卻令人搖頭太息!〉 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老百姓;最醜的風景是政客與媒體。 三、莫讓貪婪傲慢的政客玷污台灣的善;莫讓喧鬧嗜血的媒體淹沒台灣的美。 四、青年宜跳脫政治染缸,能鑒古知今學習和諧處世,台灣未來才有瑰燦的願景。 《發現新台灣~北京女孩看台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VwiPW_hoIY ◎參閱《大紀元。科教文化》~〈內文大同小異〉 《85後北京女孩遊台灣~感歎「如是夢不願醒」》: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5/25/n3879063.htm ◎參閱《「福爾摩沙」由來》~中研院史研所: 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collections_con.php?no=25 http://mypaper.pchome.com.tw/mjionagn/post/1322286768 【聯合報╱編譯組/綜合報導】~2011.01.27 [台北人搭捷運不爭先恐後,都自動排隊。] 新加坡作家李承璋廿六日在星國「聯合早報」投書,以「新加坡可以向台北市學習什麼?」為題發表文章,表示去年十二月訪台五天,對台北留下極其深刻美好的印象,特別是台北的捷運沒有你推我擠、霸占博愛座現象,公車司機更是耐心有禮,他建議應把新加坡司機送到台北學習。 李承璋說,這次台北行可說是「震盪心靈之旅」。他以前常聽人說,台北的交通亂糟糟,但這回親眼所見並非如此,地鐵的秩序更讓他印象深刻。他說,新加坡地鐵站有些人會自動排隊,有些人卻不守規矩霸住中間通道,車門一打開,不讓人先下車就硬擠入車廂。 在台北捷運站,看不到這種現象,大家都很守秩序。車廂門一開,也沒有人爭先恐後衝進去搶位子。車廂裡的博愛座總是空著的,台北人搭捷經常可見乘客寧可站著,也不坐博愛座,成為讓外國人稱道的特色。 在新加坡,位子總是被不需要的人霸住,而且神態自若,不管在面前站著的是老人家還是孕婦。 他指出,台北捷運車廂裏很少聽到手機鈴聲響起,也很少人用大嗓門高談闊論,這些現象在新加坡是難以想像的,在車廂裡耳根沒有一刻可以安靜。 在台北,人們踏上電動扶梯時還會自動站到右側,讓出一條通道。這種情形在新加坡很少見,人們通常肩並肩站在一起,阻擋了後面的人。 此外,他舉出雙方公車服務差異,以自己從烏來搭公車到台北的經驗為例,大讚服務態度一流;當時下雨,每當有乘客上車,司機總會提醒「下雨天,路滑,請走好」,且主動廣播到站站名,乘客也都會向司機說聲「謝謝」。李承璋說,「聽到這樣的對話,是多麼溫馨」。 李承璋有次要到一○一大樓,可是並不知道如何搭公車,詢問一輛靠站的公車司機,司機很有耐心且禮貌說明,要走到那條路搭幾號公車,還撕下一張紙畫地圖,他偷瞥滿車乘客,沒有人露出不耐煩的神情。 李承璋說,他回到新加坡後,當場見到一名公車司機很不耐煩對詢問的老婦人吼:「你下車,別再囉嗦,我要開車!」 他指出,新加坡無論經濟建設多麼好,精神文化方面的貧瘠實在令人失望,建議新加坡的交通業者、地鐵員工、公車及計程車司機到台北去觀摩學習。 他表示,台北人的耐性和舒坦,不是一朝一夕就培養出來的,是整個社會文化所凝聚起來的,特別是在普通人的身上,看得更明顯。 [附註]: 一、本文作者李承璋瞥見台灣美好的一面,旋即撰文讚揚。 二、慚愧的是,李先生未曾親睹台灣政治特有醜陋的一面~ 尤其是政黨之間的好鬥傾軋,與媒體的唯恐天下不亂。 三、殷盼台灣從此雨過天晴,還給人民真誠純樸的空間與安居樂業的環境。 珍惜今天,活在當下!〈臉書分享〉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