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个积极的信号
2013/04/02 16:34:15瀏覽149|回應1|推薦2

铲除“三反舆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中国决定铲除“反党、反国家、反民族”的“三反舆论”,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它表明新一届政府认识到了放任“三反舆论”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危害,重新开始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确实大快人心。

禁止“三反舆论”媒体,代表了中国真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为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符合广大人民崇尚正义摒弃邪恶的愿望。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打造健康的舆论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只有强化意识形态的功能,铲除“反党、反国家、反民族”舆论的泛滥,中共党和政府才会重新获得人民的信任,涣散的民心才能逐渐凝聚起来,中国才能持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wenn&aid=7456978

 回應文章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聞為本,言論為用
2013/04/02 20:44

中國新聞言論的自由問題,病源主要是媒體自居為輿論先鋒,固守著【喉舌】的態度,什麼【黨的喉舌】【為民喉舌】【正義的喉舌】【自由民主的喉舌】【台灣本土意識的喉舌】‧‧‧等等,以善盡言責作為媒體的神聖使命。並且自詡是良心的呼喚,正義的吶喊,自我麻醉為清流和風骨的表現。

以喉舌為宗旨和使命的媒體方針,在言論自由的大原則下,常常就會大家各執一詞各說各話,甚至歪曲誇張,種種攻訐污衊的手段都使了出來,最後搞得是非不明、真偽難分,那怎麼會產生言論自由的優越性?是以言論自由固然有百家爭鳴、集思廣益和監督批評的正面作用,但也有言論浮濫使人無所適從,甚至煽激鼓動、誤導群眾的負面作用,尤其是當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政局動盪、經濟紊亂、社會對立矛盾,易於造成人心浮動的時候,言論自由煽惑人心的效果,就會很輕易地蓋掉言論自由所具的正面作用。

但是若有了客觀中立,而且有足夠深度,盡量全面反映事實真相的新聞報導,那麼一些攻訐污衊的手段也就難以行其道,偏詖言論的煽激鼓動的作用就可以減到最低程度,濫用言論自由的負面作用基本上就可以幾乎遏止。除此之外,一些高明遠見之士,也因為藉由這種新聞而能對事實瞭解得更加正確充分,也就更利於發揮他們的洞察力而產生真知灼見,而提高了言論的品質,善盡了言論集思廣益和監督批評的正面作用和功能。

總的說來,健全的新聞有助於遏止偏差不實的言論,也利於產生正言高論,因此新聞和言論的關係,可以說是【新聞為本,言論為用】,言論自由是要以健全的新聞為基礎的,有了健全的新聞,才能夠談得上大鳴大放的言論自由。

胡適早在1919年提出的「輿論家的第一天職,就是細心考察社會的實在情形」,就可說是道盡了新聞與言論之間的相對關係。媒體首先要全力積極地探求真相與發掘事實,使得全國上下都對事態有一個清楚而整體的認識,在這樣的健全新聞下,言論自由才能達到應有的正面作用和政治功能。

總的說來,我國過於注重輿論導向的辦報風格和方針,無論是官方的或是民間的,說它們是導致近代中國政治紛爭、政治迫害的亂源,或是造成政治黑暗和政治盲從的主因,亦不為過。若不能提升新聞報導的水準,目前大陸的媒體問題,豈是單單中共的「媒體管制」,或是自由民主人士的一句「媒體自由」,就可以解決?

一個客觀求實、反應事實全相和真相的新聞不具任何立場,不以【喉舌】為職志,在政治上沒有惡意的攻擊性,完全不是宣傳和煽動的工具,不能視為言論而等同處理。而且這種單純反映真情實相的新聞,可說就是眾人可見的一面政治鏡子,藉此就易於矯正弊端作出改良,使得濫權腐化難以滋生和遁形,專制政權無形中就是受到新聞那面鏡子的監督,也就難以一意孤行轉向惡質化。照道理講,這種新聞也正是一心追求國強民富、為國為民的極權專制所亟需。

中共如果不知發展出一個客觀求實、全面反映事實真相的健全新聞,不僅對目前管制媒體的僵局永無解套的方策,而且終究難以達到【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政治效果,只會使中共始終在僵化和腐化的道上徘徊,永遠難以成器。什麼【既有紀律又有自由,人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永遠只是夢話,那個連藍圖都不清楚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永遠只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