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3 16:00:48瀏覽51296|回應18|推薦237 | |
續 今天是七月十五日
嘉慶四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三日,乾隆逝世,初八日﹐嘉慶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法辦和珅,抄沒家產,下獄問罪。 台灣首富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很有錢嗎﹖他在2007年Forbes的全球排名是104。蔡某人比起和珅那真是小兒科﹔根據《亞洲華爾街日報》的估算﹐和珅是十八世紀這一百年中的首富! 和珅的問題不只是貪﹐他是當時的第一重臣﹐從1775年入軍機處拜相二十一年的時間中﹐他培植了綿密的門生黨羽﹐從中央到地方﹐到處都是他的人馬。不僅如此﹐他跟乾隆爺還是親家關係﹐和碩格格是他的兒媳婦﹔「清乾隆時,和珅當國,權傾一世」,「結黨營私,道路側目,朝士莫敢攖其鋒者」﹐處理和珅問題之難﹐可見一般。 嘉慶沒時間跟媒體抱怨他的運氣不好﹐收到這麼個爛攤子﹔他沒選擇跟和珅「大和解」、他也沒蠢到用「剝洋蔥」的方式打草驚蛇﹐搞得「和黨」反撲、危及清帝國的社會安定與統治基礎。先皇第一愛卿、國家第一宰相﹐乾隆爺的「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和愛卿不當誰能當得?嘉慶他手上沒有「集會遊行法」﹐卻很技巧的把和珅綁在大內養心殿中﹐斷絕了和珅對外聯繫、勾串與趴趴走到處動員黨羽的機會﹐短短三天以內﹐把京城軍、憲、警部署完畢﹐「和黨」及兒子豐紳殷德的兵權順利收回中央(藉口是處理白蓮教動亂不力)﹐到了第四天﹐在早朝的公開場合﹐由法務部長與檢察長當眾宣布和珅罪行﹐依法究辦。
整個事件處裡得乾淨俐落。
清朝著名的外交家薛福成的大作《庸庵全集》,裡有一個專章談《查抄和珅家產清單》﹕ 聚斂了這麼多的錢﹐享用得了嗎?
看新聞不如看舊聞、讀報紙不如讀歷史。不論是教科書中一筆帶過的平庸嘉慶、或是台灣歌仔戲「嘉慶君遊台灣」、稗官野史中的安樂皇帝﹔歷史有很多的必然與偶然﹐當我們細細考究嘉慶的「就職百日」﹐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時事與歷史的推移運轉﹐從來就沒有「幸運」這回事。 西方的媒體與政治觀察者很喜歡以「就職百日」的觀察與民調來評定一個民選執政者的風格﹐由小看大、見微知著來蓋棺論定執政者未來的表現。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政治人物如何處樂、如何處憂、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在亂局中作判斷、有沒有能力在人民心中建立信心?有沒有具備當代突破瓶頸所需的人格特質?…..這些﹐大致都是「老狗玩不出新把戲」。 台灣的媒體這幾年也學起西方媒體玩「就職百日」﹐不過見微知著的能力有高有低、媒體風骨如何?更直接影響評論結果。看新聞不如看舊聞﹐用搜尋引擎敲進國內外政治人物的名字﹐再keyin媒體的招牌(諸如﹔BBC、NBC、….或是國內外各大黨報的名號)﹐就可以找到這些「就職百日」﹔這些社論有的讓人會心一笑、有的深度與遠見讓人不得不佩服百年大報的水準﹐有一些「祖傳事業」﹐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短短幾年內;會被不肖子孫活活玩垮。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君因而當了二十五年的太平皇帝﹐清帝國至此已經沒有危及統治權的內憂、邊患在康、雍、乾三朝已搞定、老婆兒子們不像父祖輩一樣野心勃勃﹐每天耍心機、逛餿狗讓老頭日子不好過、財政與土地改革早在他的雍正爺爺手中完成……二十五年不算短的時間內﹐最了不起的事也不過是白蓮教的動亂(二十五年間﹐台灣發生了多少事?)﹐大體來說﹐清帝國這段時間海晏河清﹐混吃等死的等待列強的堅船利砲來報到。 孟子說得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嘉慶畢竟是老了﹐他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體察外在大環境的變動﹐大陸學者閻崇年評得好:他並沒有從「和珅現象」、從皇帝自己身上找原因、從社會制度找原因﹐從而改變清廷已經老朽的國家機器與制度﹔到了他的兒子手中﹐清帝國的敗亡命運﹐已經不可逆轉。 古人未必不如今人﹐「和珅案」的歷史﹐讓我們看到許多古人的智慧﹐也看到因為人類的貪婪愚蠢所造成的歷史輪迴﹐足堪當代政治人物省思。
機關算盡 比不上天一劃
sunism's blog 中國國民黨【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 】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