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yimg.com/2/Zxu2qfh7s5_YyHT0XzW9HWbpLL3Bt3DKrrgl2ufFHD7bw8KVmLhEcA--/12/l/uqr2PkNwzEiQiP6ShNEZLw.jpg)
垂死之家的外觀 現正整修中
印度義工行--- 2011/7/6 加爾各達之旅32(垂死之家)
在報到的第一天,義工曉萍向大家宣佈,除了『垂死之家』
之外大家都可以選擇適合的工作地點,我聽了有點措愕,飛
到這麼遠的地方來就是想去垂死之家幫忙,大家都想去,但
是沒人去得了。因為『垂死之家』破舊不堪正在大整修,裡
面所有的老人都分散到各個收容所裡安置了,『垂死之家』
也已經暫時封閉起來,外人是無法入內參觀了。
大家都嘆了口氣,很想到『垂死之家』幫忙但卻無緣進門。
不過,義工的精神是長長久久都存在的,仁愛修會的收容所
還有好多據點是需要義工長期服務,大家商量好久決定一起
到DAYA DAN去照顧殘障孩子。
既然去不了『垂死之家』幫忙,高捷還是找了個空閒的早
上,帶著大家去了一趟『垂死之家』,順便參觀了旁邊的卡
莉神廟。一樣搭了擠不上車的地鐵,往卡莉神廟站出發,下
了車還是走好遠的路(難怪我在印度三餐吃的很好都沒發
胖,因為每天不停的走路全都消化光了)一路上到處問當地
人才找到『垂死之家』。
『垂死之家』之所以讓全世界的人都深深感動德雷莎修女的
大愛付出,是因為德雷莎修女的堅持與信念讓這些貧困的老
人有了當人的尊嚴。我摘錄了李家同校長的文章,讓大家更
深切的了解德雷莎修女無私的付出與慈悲的大愛。
文:李家同校長
五十年前,一群來自歐洲的天主教修女們住在印度的加爾各
答,她們住在一所宏偉的修道院內,雖然生活很有規律,可
是一般說來,她們的生活是相當安定而且舒適的,修道院建
築以外還有整理得非常漂亮的花園,花園裡的草地更是綠草
如茵。
整個修道院四面都有高牆,修女們是不能隨意走出高牆的,
有時為了看病,才會出去。可是她們都會乘汽車去,而且也
會立刻回來。高牆內,生活舒適而安定,圍牆外,卻是完全
一個不同的世界。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糧食運輸因為軍隊的
運輸而受了極大的影響,物價大漲,大批農人本來就沒有多
少儲蓄,現在這些儲蓄因為通貨膨脹而化為烏有,因此加爾
各答城裡湧入了成千上萬的窮人,據說大約有二百萬人因此
而餓死。沒有餓死的人也只有住在街上,一直到今天,我們
都可以看到這些住在街上的人。過著非常悲慘的生活。
舉個例來說,我曾在加爾各答的街道上,親眼看到一個小孩
子,用一只杯子在陰溝裡盛水洗臉,漱口,最後索性盛了一
大杯,痛痛快快地將水喝了下去。就在我旅館門口,兩個小
男孩每天晚上會躺下睡覺,他們合用一塊布,哥哥最多只有
三歲大,弟弟恐怕只有三歲不到,兩人永遠佔據同一個地
方,也永遠幾乎相擁在一起,他們十一點準時睡覺,早上六
時以後就不見蹤影了。
這些孩子,很多終其一生沒有能夠走進任何一個房子,也可
能終身沒有嚐過自來水的滋味。住在修道院的修女們知道外
面的悲慘世界嗎?這永遠是個謎,可是對這些來自歐洲的修
女們,印度是一個落後的國家,這種悲慘情景不算什麼特
別,她們的任務只是辦好一所貴族化的女子學校,教好一批
有錢家庭的子女們。
德蕾莎修女就住在這座高牆之內,她出身於一個有好教養的
南斯拉夫家庭,從小受到天主教的教育,十八歲進了這所修
道院,成為一位修女,雖然她已來到了印度,她的生活仍然
很歐洲式的。
可是有一次到大吉嶺隱休的途中,德蕾莎修女感到天主給她
一道命令,她應該為世上最窮的人服務。一九四八年,德蕾
莎修女離開了她住了二十多年的修道院,她脫下了那套厚重
的黑色歐洲式修女道袍,換上了一件像印度農婦穿的白色衣
服,這套衣服有藍色的邊,德蕾莎修女從此要走出高牆,走
入一個貧窮、髒亂的悲慘世界。
高牆到今天都仍存在,可是對德蕾莎修女而言,高牆消失
了,她從此不再過舒適而安定的生活,她要每天看到有人赤
身裸體的躺在街上,也不能忽視很多人躺在路上奄奄一息,
即將去世。她更不能假裝看不到有人的膀子被老鼠咬掉了一
大片。下身也幾乎完全被蟲吃掉。
德蕾莎修女一個人走出去的,她要直接替最窮的人服務,即
使對天主教會而言,這仍是怪事,很多神父認為她大錯特
錯,可是她的信仰一直支持著她,使她在遭遇多少挫折之後
仍不氣餒。到今天,四十六年以後,德蕾莎修女已是家喻戶
曉的人物。
她的第一個特徵是絕對的貧窮,她不僅為最窮的人服務而
已,她還要求自己也成為窮人,她只有三套衣服,她不穿襪
子,只穿涼鞋,她的住處除了電燈以外,惟一的電氣用具是
電話,這還是最近才裝的。電腦等一概沒有。
在天主教各個修會人數往下降的時候,她的修會卻一直蓬勃
發展,現在已有七千多位修女和修士們參加了這個仁愛修
會。修士修女們宣誓終其一生要全心全意地為“最窮”的人
( poorest of the poor )服務。
至於她的思想呢?德蕾莎修女常常強調耶穌在十字架上臨死
的一句話“我渴”,對德蕾莎修女而言,耶穌當時代表了古
往今來全人類中所有受苦受難的人。所謂渴不僅是生理上的
需要水喝,而且也代表人在受苦受難時最需要的是來自人類
的愛,來自人類的關懷。
德蕾莎修女成立了一百多個替窮人服務的處所,每個處所都
有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苦像,而在十字架旁邊,都有“我
渴”這兩個字。她要提醒大家,任何一個人在痛苦中,我們
就應在他的身上看到基督的影子,任何替這位不幸的人所做
的,都是替基督所做的。
德蕾莎修女不只是一位社會工作者而已,為了要服務最窮的
人,她的修士修女們都要變成窮人,修士們連手錶都不准
戴,只有如此,被修士修女們服務的窮人才會感到有一些尊
嚴。
只有親眼看到,才可以體會到這種替窮人服務的精神,他們
不只是在“服務”窮人,他們幾乎是在“侍奉”窮人。
德蕾莎修女說她知道她不能解決人類中的貧困問題。這個問
題,必須留給政治家、科學家、和經濟學家慢慢地解決,可
是她等不了,她知道世界上太多人過著毫無尊嚴的非人生
活,她必須先照顧她們。
因為修士修女們過著窮人的生活,德蕾莎修女不需大量的金
錢,她從不募款,以她的聲望,只要她肯辦一次慈善晚飯,
全世界的大公司都會捐錢,可是她永遠不肯。她不願做這類
的事情,以確保她的修士修女們的純潔。她們沒有公關單
位,顯然也是這個原因。事實上德蕾莎修女最喜歡的不僅僅
是有人捐錢給她,她更希望有人肯來做義工。
(待續我的單飛,我的遨翔,寫給自己在年老的回憶裡
也寫給所有愛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