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8/28 12:16:06瀏覽160|回應1|推薦16 | |
2023-08-28 10:57 聯合報/ 記者李光儀 不出人意外的,郭台銘還是宣布將以連署方式,投入總統大選。但如果說到郭台銘的動作對於選戰有何影響,尷尬的是,如果郭台銘真的參選到底,對選舉結果可能影響有限。因為在現在「三腳督」的情況下,賴清德領先幅度加大,柯文哲、侯友宜都很難追上,再加上郭台銘,也不過就是確認「保送賴清德」而已。而郭台銘如果要真的發揮影響,不是「參選到底」,而是取決他是否「懸崖勒馬」。 4年前的把戲 今年再玩一次 早在4年前,郭台銘就曾經爭取國民黨總統提名,而且手法與此次幾乎完全一致:在提名前,都宣示將會遵從國民黨的提名結果,無論被提名與否,都會支持國民黨的提名人;但未獲提名,都馬上翻臉。只不過這一次,多加了再提名侯友宜當天,郭台銘還發了個「全力支持侯友宜勝選」的聲明。 但與4年前最大的不同,是從操作上看,郭台銘此次確實比4年前「成熟」了些。儘管這所謂的成熟,在熟悉政治操作者的眼中看來,仍是幼稚,但至少不是「第一時間翻臉」,而是透過各種放話、醞釀、策動倒戈,來形塑自己的聲勢。而郭台銘的每次出手,儘管都未對國民黨口出惡言,但目的性都很清楚,就是希望增加自己參選總統的籌碼。 成熟非好意 只是策略的三步走 而郭台銘這樣「不罵國民黨」的策略,也並非出於善意,而是政治謀略上的考量。在國民黨提名底定後,郭台銘要選總統有三條途徑:第一條是國民黨「侯下郭上」,第二條是「郭柯配」,第三條是透過連署獨立參選。無論再幼稚無知,恐怕都很難判斷自己連署獨立參選有當選可能,因此謀求「侯下郭上」或「郭柯配」,應該就是郭台銘的算計。 所以從一開始,郭台銘的大動作,就被視為是「膽小鬼遊戲」的成分居多,也就是要藉由自己的大動作恫嚇國民黨和柯文哲,「如果不讓我選,我就參選到底,大家都會落選」;落實這套策略的第一步,是不斷製造聲量,讓國民黨從內部分裂,無從整合,壓低侯友宜的支持度;第二步,則是讓柯文哲感受到如果郭參選到底,對自己也極度不利,所以願意屈就於「郭柯配」,第三步,則是郭柯配佔據「非綠」主流民意,侯友宜徹底被邊緣化或者主動退選。 藍白不買帳 只能越來越尷尬 不過郭台銘的三步走,大概只走了第一步,就被看破手腳。很顯然對於和郭台銘整合,國民黨已經存有高度戒心,而且也知道郭台銘要的只有總統大位,這是國民黨不太可能退讓的,所以也沒甚麼可談的。至於柯文哲,4年前的合作經驗,柯文哲對郭台銘的行事作風也了然於心,當然不會輕易就範;而且關鍵是:看到國民黨與郭台銘合作後的慘狀,柯文哲還敢邁出這一步嗎? 所以尷尬的情況出現了。綜觀整個7、8月,郭台銘動作十足,挖國民黨牆角、爭取國民黨地方派系、和柯文哲若即若離,但國民黨和柯文哲除了口頭上的「尊郭」,「希望團結」,卻沒有人向郭台銘投出「希望與其整合」的橄欖枝。郭台銘的場子越辦越難看,「四腳督」的支持度則只剩下1成左右,但戰略目標達不到,也只能繼續硬著頭皮走下去,於是,有了這個介於尷尬和歹戲拖棚的「宣布獨立參選」。 郭台銘宣布參選 加速整合或各玩各? 所以如果要討論郭台銘正式宣布「投入連署」,對於後續選情的影響,首先要先看郭台銘「投入連署」,是會參選到底,或者仍是以追求整合為目的;如果是以追求整合為目的,那麼對於後續的整合,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過去不曾發生「連署通過卻不參選」的前例,以郭台銘的實力,要拿到28萬多的連署數並不困難,因此基本可以假定他要取得總統大選門票並不困難。而如果依循前例,郭台銘取得總統大選門票且登記參選,而國民黨和民眾黨也無法整合成一組人,那麼選戰從「三腳督」變成「四腳督」,得利的肯定就是票源穩固的賴清德。原本就居於優勢的賴清德,優勢會更為明顯,也就幾乎意味郭台銘將保送賴清德成為總統府的新主人。 但不能排除的可能是,郭台銘投入連署、賴清德優勢更加明確後,會不會促進「非綠陣營的整合」?如果真的整合,是誰和誰整合?表面上來看,可能性很多:有侯友宜願意當郭台銘副手,變成「郭侯配」,有柯文哲願意當郭台銘副手,變成「郭柯配」。這兩種組合如果形成,郭台銘當然也就不存在獨立參選的理由,而沒有被整合的那個人,也就可能成了選戰中被邊緣化的那一個人。 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如果柯、侯願意退選或者屈居副手,為何要等到郭台銘連署後?又為何一定是「當郭台銘的副手」?換句話說,當藍、白在思考「如果要讓出總統大位」時,考量的必定是什麼樣的整合,才能讓自己獲得最多的資源分配,以及讓勝選的可能性極大化。「郭侯配」、「郭柯配」真的是「勝選可能最大」的組合方式嗎? 藍白合 勝算概率大於郭柯、郭侯合 如果郭台銘的動作真的促成整合,那麼無論考量勝選或者選後政府的組成,「藍白合作」反而是最可能,也最具優勢的合作方式。首先,柯文哲目前在總統支持率上和侯友宜呈現拉鋸,兩人無論誰正誰副,都有一定的正當性;甚至在權力的分配上,無論侯友宜當選總統、任命柯文哲擔任行政院長,或者柯文哲當選總統,任命「多數黨組閣」,都可以讓非綠陣營的運作形成某種程度的平衡。 反觀如果是「郭侯配」,則未必勸退得了柯文哲,「郭柯配」,則未必勸退得了侯友宜。在國民黨、民眾黨都有一定的基本盤下,選戰仍是三腳督格局;比起如果藍白合,無論郭是否參選到底,基本上都可以忽略郭台銘對選票的影響,差別當然不能以道里計。 只是這些假設,終究逃不過「政治利益」的檢驗:無論國民黨、柯文哲或者郭台銘,都有自己一套邏輯。國民黨「泱泱大黨,怎可讓出總統大位」,民眾黨「排名第二,為什麼要讓」,郭台銘「我就是要當總統,你們都得讓我」,這樣的死結打不開,那麼這場選戰就是從三腳督變成四腳督,然後目送民進黨繼續執政。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