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夢想,一定要從好好做完一件事開始
2012/09/22 11:33:24瀏覽571|回應0|推薦16

作者:方德琳

這是一個29歲年輕人的夢想:「 What a beautiful house I have!」對很多人來說,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地方,就是他們心中最美麗的家。小小的願望,如何變成大大的希望? 夢想,一定要從好好做完一件事開始,從台灣的竹山出發,這顆種子7 月要飛到世界的另一頭……

曾被世人遺忘的亞細亞異域,叢林遮掩陽光的中南半島,1983年次的陳聖凱有一個美麗的夢想。這裡的窮人吃國際救援送來的白米,卻沒有青菜水果,也沒有足以遮風避雨的簡單居所。「脫貧自立」,是陳聖凱想做的事。

台大園藝系畢業,陳聖凱看見的是:周遭大部分人都只想自己,想未來的工作、未來的車子、房子,跟未來的錢財;但久而久之,他發現社會存在著黑洞,黑洞所在之處,見不到光亮跟熱度。欲望追累了,心就被困住。「大家變得很無感,不認為自己可以解決問題。」當自己內心填不滿時,怎麼會有力氣去改變周圍的一切,這是陳聖凱看到「社會菁英」的樣子。

2008年,他有一個機會到菲律賓幫貧民蓋房子。「6坪大小,裡面要有廚房、浴室跟睡覺的地方。我們看起來真的很不ok,可是那個女主人拉著我們的手看著房子,臉上洋溢著光彩說:『What a beautiful house I have!』她是多麼珍惜滿意眼前所擁有的。」

小時候搬過10 幾次家的陳聖凱知道,要找到安頓心靈的居所不容易。但是安頓不在家愈搬愈大、愈搬愈豪華,在這裡他看到:6 坪大小也能安頓最美的生命。

因此他心裡有一個召喚─帶更多人來當志工。拿鋤頭、扛木材的小行動就能改變別人的命運。而改變別人的同時,也能發現改變自己的力量,不要再當無感青年。

2010 年1 月,他創立「以立國際服務」社會企業,以志工旅行接力方式,在柬埔寨貧民窟整農地蓋房子、到內蒙古種綠樹。當時,他只有1 個人。

第1 年,有50 個人出國當志工,第2 年增加到250人,今年是第3 年,預估有700 人次,每年都是倍數以上的成長。

去年,以立還要花1 個暑假,整整2 個月才能蓋好1 棟房子;今年初已經進展到1 個寒假蓋好1 棟。而這個暑假,他們更計畫一口氣蓋出8 棟,規模一樣快速增加。

每個人都有夢想,但真正完成的人不多,因為夢想一旦啟程,雜音困難紛至沓來。陳聖凱知道唯有堅定的微行動才能真正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短短不到3年,空洞的心開始轉出正向力量,1000人參與了他的微行動,「以立漩渦」正迅速擴大中。

去除夢想的雜音
為什麼一啟動夢想,周邊的雜音也開始增加? 夢想不能失去初衷,一定要從好好做完一件事開始。

沒有雜質的夢想,才能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形成「志同道合的漩渦」。

1975年次的葉宗儒(Michael)是直方設計創辦人,儘管自己還處在創業維艱初期,手上有一堆等待完成的案子,但沒有雜質的夢想卻強烈地吸引他。

陳聖凱想在柬埔寨蓋一個孤兒院生態屋,以竹子為主結構,屋頂斜曲度恰恰能讓雨水收攏進入儲水系統。他想讓孤兒院利用天然資源,澆灌自己的農地,自給自足。

葉宗儒說:「這個案子很純粹。」以前直方接過一些生態屋案,但最後總是在各方政治角力下妥協,無法蓋出真正的環保建築。「這是第1個,我看到真正的可能。」葉宗儒自願成為「以立漩渦」中的一員,免費幫忙做設計。

這世界充滿太多妥協跟掙扎,如何讓夢想不被外界雜音干擾?「以立國際」成立時,陳聖凱想過,一定要讓運作模式愈簡單愈好。

許多國際救援計畫效果不彰,就是因為組織環節太多,層層下放後的資源,真的進入當地已經所剩無幾。「願意出錢出力的人很多,但如果看不到成果,再熱情的人也會被消磨。」

夢想愈純粹,行動愈簡單,愈能去除雜音。陳聖凱不倚賴當地非營利機構找案子,自己親自到偏鄉做調查,直接認識需要幫助的人。讓環節愈簡單,愈能維持夢想初衷。

夢想也需要錢
很多人以為夢想不要錢,但事實上夢想需要出力,也需要出錢,這是陳聖凱的體悟。

2008年,當他還是若水國際工作人員時,曾經參與企業捐助的志工計畫,讓志工用很少錢就前往菲律賓蓋房子。當時招募60 個人,卻來了300 多人報名,

「這個案子我看到兩件事。」陳聖凱說,一是台灣想當志工的人很多,另一是倚賴政府跟企業的不穩定。

原來菲律賓之行後,陳聖凱想要再擴大蓋房子的頻率規模,但隨即遇上問題,「有哪個企業會1 年支助60 個志工一連去5 次呢?」

如果公益事業的經費來自企業或政府,他們各自有評估效益邏輯。「那個效益未必是以當地人的最大利益為主。」熱情之下,他看到問題的核心。

他想,既然台灣有這麼多人願意當志工,何不讓他們自己出錢出力,完成一個幫助別人的願望。以立設計的機制,跟其他志工團體不太一樣,志工必須自己出機票跟食宿等費用,一趟柬埔寨9 天的志工行程需自費新台幣2.9 萬元。

要支應夢想運轉,就必須自給自足。為了長遠的運作,以立決定不跟別人募款,以避免受制於背後金主。

堅定:相信一定可以
夢想在執行時一定會遇到阻礙,但阻礙的摩擦,才能讓夢想發光發熱。

52 歲的邱美娥是退休教育人員,曾經跟以立國際到內蒙古種樹。「一開始,我看到的是Kevin 單純的心;但是跟他去了一趟內蒙古之後,我看到他堅強的意志。」

她回憶,有一天內蒙古冷得讓人直發抖,攝氏零度以下還颳起沙塵暴,一開口滿嘴就是黃沙。所有團員連巴士司機都想放棄當天種樹行程,但Kevin 先說服大家去看看,如果真的不行再掉頭回來。

「一到現場,大家看著窗外狂沙飛舞,心想這下應該要掉頭了吧!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什麼話都沒講,打開車門就走進風沙裡,那個人就是Kevin。」大家只好跟著下車,沙子直接打在臉上,連眼睛都睜不開,只能倒退走來躲避。

「很奇怪,當我們開始彎下腰低頭種樹後,才發現頭埋下去的姿勢,風沙颳不到臉。」這件事讓邱美娥對陳聖凱投下了信任票,「年輕人價值觀正向就很難了,何況他還很堅定。」

陳聖凱一直很清楚自己的初衷,他不接受企業直接捐款,他要的是企業員工直接參加志工旅行。因為錢一下子就沒了,只有感動,才會讓人主動去說、去分享。這也是他在狂沙中,無論如何也要帶志工去種下一棵樹的原因。

冷靜:熱情中的理性頭腦
有夢想的人一定認為自己可以,但實際的能力需要受到別人檢視。

「年輕人很天真,有夢想,可是不會做。房子萬一沒蓋好倒了,該怎麼辦?」這是林詩堯第一次跟Kevin見面時心中的疑問。

夢想、愛心、熱情可以感動人,不過一旦涉及專業,就會被檢視有沒有做事的能耐。

6月10日,風雨飄搖的夜晚,一輛小巴士緩慢小心地開往南投小半天山上。這20多人的年輕男女是柬埔寨竹屋團的領隊,他們要在山上待3天,跟老師傅實做蓋出一棟竹屋來。經過4小時舟車勞頓,晚上將近12點,陳聖凱還不肯放大家回房休息,鄭重聚集大家精神講話: 「這件事很難,機關算盡都不見得成功,大家更要把所有事情準備到最好的態度拿出來。」被訓話的人可是要自己掏腰包到柬埔寨的客戶呢!

「做社會企業反而需要更高的專業標準。」想做服務性企業的陳聖凱,知道自己的責任很重。

沒有高薪條件,沒有吸引人的知名光環,但是以立國際仍然用最嚴謹的標準找員工,每一位都面試4、 5次以上。他們要找的人除了關心公共議題、有熱情、具有打死不退精神之外,陳聖凱還特別加上一條: 「一定要很聰明。」「愛心是好事,但是台灣的愛心要真的飛到柬埔寨,沒有那麼容易。」熱情之外能夠執行、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以立漩渦正在台灣這個小社會發酵成型。如果覺得自己無法改變任何事,人會變得無感,最後什麼事也做不了。幫助別人時,其實是啟發自己。陳聖凱說,「這種力量會互相滋長,世界就能變更好。」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771177&aid=6879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