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理監事會議決議利率維持不變,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一.八七五%、二.二五%及四.一二五%不變。外界對於今(二○一二)年經濟成長較為悲觀,對此,央行總裁彭淮南引述亞洲開發銀行(ADB),以及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對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分別為四.一%及三.九%,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
先前媒體大幅報導央行評估今年經濟成長率掉到二%,對此,彭淮南解釋,該預估值是以歐債風暴向外擴散,造成多家金融機構虧損的呆帳,風暴席捲全球經濟,嚴重衝擊台灣外銷產業,才會導致二%的成長率。央行必須預先模擬最壞的情況,才能提出有效因應措施。
振興觀光 降低出口依賴
彭淮南分析,歐洲主權債問題需要長時間解決,尤其後續將牽涉到財政等歐盟國家政治角力,短時間內不易平息;美國經濟應該是與去年持平,維持溫和成長;日本去年受三一一大地震衝擊,經濟成長率為負增長,今年則可望由負轉正;中國經濟應該會soft landing(軟著陸),綜觀國際情勢,央行對今年台灣經濟仍抱持審慎樂觀態度。
彭淮南表示,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外銷出口占GDP比重達七五%,因此容易受國際情勢牽動,尤其民間投資處於長期下降趨勢,而投資率與出口息息相關,當企業訂單增加推動出口金額提高,企業會因手上的訂單而增加機器設備的投資,使得出口與民間投資同步增長,GDP因此大幅成長。而今年出口與民間投資上半年應是衰退,下半年有機會因基期低而走揚。
對於台灣經濟如何擺脫依賴出口的困境,彭淮南認為觀光將是一條解決之路,他表示,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台灣觀光貢獻GDP比重相對較低,僅占一%多,相較於馬來西亞的七%、泰國的六%,比重算相當低,但台灣其實具有觀光旅遊、景色優美的優勢,應該加強在國際間行銷台灣,讓觀光收入穩定成長。
媒體報導 彭淮南直言看不懂
對於媒體報導「央行每年暴賺二千億元,但台灣人必須付出慘重代價」,對此,彭淮南罕見地表達不滿,表示媒體的立論觀點有誤,直言自己看不懂報導中的推論,強調報導中也有學者不認同媒體觀點,但卻遭該媒體刻意隱去受訪者職稱、姓名。重申央行不會干預銀行利率,而新台幣升貶也是由市場決定,台灣低利率的環境是因為國人儲蓄習慣,使得金融機構有龐大超額儲蓄金額,而國內物價相對穩定,也使利率維持低檔。
彭淮南也順勢回應媒體先前報導「央行匯率政策使貿易條件惡化,加深台灣苦勞程度」,直指媒體「倒因為果」,誤導大眾,強調是貿易條件影響匯率,而非匯率影響貿易條件。
另外,某周刊將生育率下降歸咎於新台幣匯率,彭淮南更以「顯無根據,令人啼笑皆非」回應。
彭淮南重申匯率是由市場來決定,而新台幣升值可減緩輸入性通膨的壓力,由圖一、二進口物價年增率可得知,相較於美元的波動,新台幣去年匯率算是相對穩定,而適度升值也拉近物價間距,降低輸入性通膨的壓力,進口物價年增率差距由六月最高的一二.六八個百分點,縮小至十一月的○.三九個百分點。
※理財周刊593期:
歐美經濟日本化 新興國家明年受衝擊
經濟學家對於明年全球經濟普遍採保守態度,認為歐債問題未能提出有效解決方案,將拖累全球景氣。
【撰文/劉怡妤;攝影/鄭暐琪】
對於明(2012)年景氣,各界均抱持悲觀態度,認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將影響全球景氣成長動能,而部分投資機構認為,新興國家在歐美景氣趨緩下,將重演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撐起全球經濟動能;因此多家投資機構紛紛提出看好新興市場的投資研究報告與建議。
正當外界期待中國能為明年全球經濟捎來暖意,上證指數卻跌破10年線2275點,今(2011)年以來大陸股市為全球相對落後市場,也讓人懷疑明年大陸能否成為全球經濟的亮點。
歐美經濟陷入「日本化」泥淖
經濟學家認為大陸經濟正面臨結構性風險,而歐債風暴將讓問題雪上加霜,因此,大陸已面臨經濟問題。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榮譽顧問李勝彥表示,全球經濟成長與否,仍取決於先進國家歐、美、日等國,主要因為已開發國家真正有能力支撐經濟成長,不論是在市場、資金以及技術等,均優於新興國家,美國現在仍是全球市場,另外,先進國家在技術的涵養上絕對較新興國家優異,蘋果這家企業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因此,短時間內,新興國家無法取代先進國家的地位,只是在經濟成長率上的表現較佳,但對全球經濟無法提供全面性的支持。
歐美國家目前面臨的困境,就如同走入「失落十年」的日本一般,李勝彥指出,日本自1990年開始,經濟失去成長動力,進入失落的十年,今(2011)年正要邁向第30個年頭,顯示出經濟疲弱、欲振乏力的悲哀。
而美國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衝擊下,開始陷入困境,歐洲則在去(2010)年因主權債務影響,揭開經濟「日本化」的序幕,在明年債務到期金額擴大以及歐洲各國未能提出有效因應政策下,將成為影響明年經濟的重大要素。
歐債未解 全球受殃
李勝彥笑言,當初歐美國家眼見日本經濟成長趨向負成長時,都取笑日本政府提出的救市政策,但十多年之後,當自己面臨相同難題時,在對應策略上卻全都師法日本,量化寬鬆政策便是日本政府最早提出,後來老美拿來應付金融海嘯。
全球經濟在先進國家紛紛出現成長趨緩之際,各國都會受到衝擊。2008年後,歐美進入經濟成長低迷的負向循環,近3年歐美日經濟平均成長率分別為0.08%、-0.26%以及-1.17%。且政府均維持低利環境以刺激貨幣流動性,當前歐美日的利率政策分別為1%、0.18%以及0.3%。
但是,超寬鬆貨幣政策反而讓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而難以脫困,雖然市場上熱錢很多,但是在經濟前景不明朗之下,這些熱錢轉而往投機性市場流竄,而非注入民間投資與消費,因此,反而造成通膨問題,成為經濟增長的負擔。尤其當政府債務占GDP比重不斷上升,財政改革將遭受阻力,擴張性財政政策空間將受到限縮,政府很難提出強而有力的施政,歐美經濟已然步上日本的後塵。
歐美日GDP產值約占全球的51%,因此,先進國家經濟成長減緩,勢必連動影響新興國家出口值,進而拖垮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幅度。此外,海外資金將因為經濟減緩而外流,各國貨幣因而趨向貶值,近期亞洲貨幣便是在資金流出的因素而紛紛貶值。
※理財周刊5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