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釋證嚴靜思晨語第十五篇~心田不長無明草 ~~~談心~~~
2011/03/12 09:06:26瀏覽973|回應0|推薦4


 

釋證嚴靜思晨語第十五篇~心田不長無明草~


~~~談心~~~



【如沐春風】
歡喜心是一種涵養,
能令周圍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喜悅感。
 

【自己下功夫】
人心與佛陀一樣,都有同等的愛心;
但因後天的習慣及習氣不同,
以致有不同的言語行動。所以,
俢心養性必須自己下功夫。


【滴水穿石】
恆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
再大的困難與阻礙都能突破。


【佛性的寶藏】
遺失身外物並不可惜,
可悲的是遺失了內心的寶藏還無知覺;
人人本有清淨純真的佛性,
只因煩惱無明而遮蔽了珍貴的寶藏。


【居安思危】
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
俢行人更要時時下功夫,
以備四大不調時能安然度過。

【動中的寧靜】
人要學習經得起周圍人事的磨練而心不動搖,
並學習再動中保持心的寧靜。


【用『心』聽話】
聽別人說話時,要以說話人的心態聆聽
聽年輕人的話,用年輕人的心聆聽;
聽老年人的話,用老年人的心態聆聽
即得人事圓融。

【安分守己】
佛陀常教育我們:要安分守己,
守住清淨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
人安分就能過著和樂的日子。


【謹慎『用』心】
人心比武器還厲害!因為武器由人心所創造,
不管將它用於好或壞的地方,都起源於一顆心。

【調和身心】

想圓滿慈悲、成就智慧,
開展濟世與引導人群的力量,
必須先從調和自己的身心做起。


【心的動力】
物質富有、地位崇高,都是空虛的架構;
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愛』、富有慈悲。
真正的動力是心力;擁有這分愛心動力做基礎,
還有什麼不能改革、不能引導的呢?

【時時心地現光明】
心地若能時時現光明,與人坦誠相待,
則不必佈畏人生道路有障礙,
也無須擔憂別人是否不利自己。


【緣繫修心】
心不專、念不一,做事難以成就;
若想心念專一,就必須收攝雜念,
恆持清淨的一念心,這就是『繫緣俢心』。

【反觀自照】
人若能時時關照自己,
檢討心是否貪著名聞利養,久而久之,
心靈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諸風靜,
心持半偈萬緣空』的境界。


【把是非當教育】
若要常常把持心的快樂,就不要把人事當事非
應把是非當教育,以增進待人處世的常識。
如果把人事當是非,心將永遠很痛苦。


【心中的淨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淨土良善本性。
若能保持心田明淨無染,則雜草亂麻不生,
常開智慧之花,永結菩提善果;
如此不僅美化自我人生,也淨化社會人心。


【保護心念】
心淨則國土淨,我們要時常保護心念,
不要被貪瞋痴等毒害侵襲;更要積極救護世界,
不要讓暴力充斥社會,讓災難破壞家園、污染大地。


【心賊害人害己】
極凶大惡,莫過於自我心中的煩惱賊;
它常在我們毫無防備之下,
毀了自己,也毀了別人。


【健康人心】
解除人間的災難,一定要從改善人心做起;
想救世,必須從人心救起。人心健康,
則社會、國家,甚至天下都能調順;
人民和樂,世界自然就太平。

【化瞋恨為愛】
佛陀一再教誡我們:要好好調節自心,
把瞋恨、怨嫌之心轉化為愛心、寬心,
時時刻刻寬恕別人,發揮愛心。


【用慈悲心】
把貪念轉為滿足,把滿足化作慈悲;
如此,不但能自我滿足,
還可發揮『用慈施悲』的愛心。


【寶藏的琢磨】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處寶藏,與佛陀無異。
只是佛陀的礦山寶藏經過長期挖掘,
已得寶石且不斷提煉琢磨,
成就了很多發亮發光的玉石寶物;
而凡夫的礦山雖已開採,卻尚未加以琢磨。


【擴展長情於未來】
時時以清靜解脫的愛心,
秉承過去生所播下的遠因,
成就現在的近緣,更擴展長情於未來。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771177&aid=497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