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勇敢作夢,打造自己的黃金十年!
2011/03/12 08:03:00瀏覽431|回應0|推薦3




文/紀淑芳

民國一百年,六年級生開始邁入四十歲,五年級生邁入五十歲,每個世代頭都開始要跨入整數年齡關卡,年紀又往前躍進一格。是會心頭一驚?還是抱定泰山崩於前而面色不變的氣魄?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上,政府預言未來將有「黃金十年」,但你相信嗎?當下一個十年來臨前,你對自己未來的想像又是什麼?

「人為什麼活著?為了思念?為了活下去?為了活更長?還是為了離開最近電視上不斷播送一則廣告片,由真實故事改編,片中五個平均年齡八十一歲的台灣人,六個月的準備,騎機車環島十三天,只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為夢而活。這部廣告片提出許多現代人經常「自問」、卻往往無法「自答」的問題。

別被手段剝奪了自由 認清「想要什麼」為它付出

每個世代年齡裡的十位數,都開始陸續躍進一格。看著政府為了慶祝這個別具意義的一○○數字,放了好多煙火,政治人物嘴角冒泡誓言打造未來台灣的「黃金十年」,但屬於個人版的「黃金十年」,你有沒有想過?

有一句外國古諺這麼說,「神說,拿走你想要的,為它付出代價。」長期以來,我們往往忽略了後半句,只聽見「神說,拿走你想要的」;甚至,我們連什麼是「自己想要的」,都懵懵懂懂,只是照著社會的遊戲規則、循著別人的選擇做了一些事情,然後付出代價。誠如六年級「宅神」朱學恆所說,工作賺錢原本是為了換取財務、精神及選擇上的自由,但後來往往本末倒置,被手段剝奪了自由。例如,我們希望和別人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最後卻淪為屋奴;我們選擇進入大公司,過著比較規律安穩的生活;相對的,我們幾乎也等同宣告放棄追求自由、夢想的權利。整體社會追求的價值觀,禁錮了現代人夢想的能力,或者說,大部分人放棄作夢的機會與權利了。和隨波逐流一樣,擁有夢想並不困難,重點都在於你願不願意付出對等的代價。

七年級的極限馬拉松選手陳彥博,為了給自己不一樣的大學畢業禮物,開啟了人生冒險之路。六年級的《瘋台灣》節目主持人為了期待有朝一日能在名導演李安電影裡軋上一腳,甚至發願「演一棵樹也好」。五年級生吳寶春手上殘留至今的疤痕,記錄了他在成為世界冠軍麵包師傅前的學徒歲月。同是五年級的台灣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劉奕成,自許四十歲後不再只為錢做事,盤算五十歲時退休寫劇本。

作夢可製造良性循環 立志、懺悔、警惕到達成功

從前述八十多歲歐吉桑揪團騎車環島的啟示中,擁有夢想就像「天賦人權」一樣,沒有性別、年齡歧視。三年級生的政論大師南方朔,年過六十五不改書生本性,還有熱情想辦報救國。四年級吳念真、七年級吳定謙這對導演父子,兩人年齡相差三十歲,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依然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對許多從小被老師逼著作文「我的夢想」、長大後卻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的台灣人來說,對於談「夢想」這件事,本能性的想逃避或心生反感,況且,古人不是告誡過說「小人常立志」嗎?
對這種「夢想不適症」,自認「擅長立志」的學者劉進興,今年初在自己的網誌上分享了他的獨門祕方,處方如下:「有立志,就有懺悔;有懺悔,就有警惕;有警惕,就會成功。敢於立志,勇於懺悔;年年立志,年年摃龜;百折不撓,就是立志界的精神。」另外,根據劉進興的經驗,在洋洋灑灑立了志之後,往往「還沒有成就,就有成就感!」有這麼好康的事,讀者看官何妨一試。《節錄自財訊雙週刊
367期》

隨筆:

《天地一沙鷗》的作者李察‧巴哈(Richard Bach)曾說:【人生有夢,築夢踏實】「You are never given a dream without also being given the power to make it true. You may have to work for it, however」。
在沒有竭盡所能就放棄,你的夢想只是是個泡影。換言之,你必須竭盡所能,踏實的為這個夢作準備。
有夢想,做任何事都必須腳踏實地,紮紮實實,一步一腳印,身體力行地耕耘。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如果光說不練,永遠成就不了大事。好說空話的人,往往沉溺在成功的幻想中,反而耽誤了努力的時機。

有些人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凡事總以為一蹴可幾。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有付諸行動,所有的夢想與願望,才不會是空想。所以人生有很多夢想,努力去做就對了。 放棄者不會勝利,勝利者永不放棄;每個人都有夢想,只要自己跨出的每一步實實在在,成果必然豐碩甜美;而夢想之所以會實現,是因為築夢者從來不想放棄。成就每件事的起點來自自信,當任何事沒有自信而停止嘗試時,也就是失敗的開始,有夢最美,築夢追夢,人因夢想而美麗而偉大,要超越自我,突破生命的困境,人生就沒有什麼不可能;就算是失敗,也是有意義。
我築夢,正為夢想而努力....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771177&aid=497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