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2/03 05:12:15瀏覽652|回應1|推薦27 | |
二О一八年九月開完假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的北美華文作協雙年會,許多會員就迫不及待地擠上旅遊大巴開始美西國家公園深度遊。對我們而言,有許多景點是舊地,只有二處是嶄新,其中之一是66號公路的起源地,我情有獨鍾,想要踏上它,風裏雨裏,與它同心同行。 三年前,女兒一家從洛杉磯西木區搬到庫卡曼卡莊園區,我們每一次從機場開著出租車去新地址看他們,要經過一段66號公路,先生總要提起它的起源。我喜歡這個號碼,聽起來六六大順,特別悅耳吉祥。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讀美國名作家約翰·史坦貝克的《憤怒葡萄園》(1937年出版),第一次接觸到66這個號碼,主人翁湯姆·約德住在奧克拉荷馬州,由於沙塵暴作孽,天氣乾旱、經濟蕭條、銀行轉型等諸多原因而窮得響叮噹。約德一家人被迫帶上所有家當,夥同前牧師約翰·凱西,坐進兩部破車,開上66號公路,向加利福尼亞州出發尋求新出路,記錄下發生在66號公路的故事。當年的父母兒女的恩怨、生活的窮困、朋友的爾虞我詐,今日也還在複製,就像癌細胞裏的基因突變,少了催促細胞凋亡的53蛋白,細胞迅速複製。 該書深刻探討資本主義剝削勞工的實情,活生生的窮人,備受屈辱歧視的生活使他們憤怒,生活的意志和活下去的堅强使他們面對不公,奮起抵抗,要向資本家老闆討回人的基本生活尊嚴。這是一部美國寫實長篇小説,先後得到普利兹獎(1940年)和諾貝爾文學獎(1962年,與《人鼠之間》一起)。 一條路成為意志,便能成為精神感召,何況是一本書。讀完該書,我留下一個深刻印象,66號公路代表美國勇敢精神。我暗自發誓,要親眼看它。 根據記載,這條公路開始於1927年,到1938年才完成。橫跨八個州,東端終點是芝加哥的密西根湖畔,西端則止於加州的聖塔莫尼卡。全長共有2147英里(等於3455公里)。由於公路平坦,很受卡車司機青睞,是當時橫跨美國的主要運輸公路。美國地大,路像血管,接通了個個城鎮,人、情、事、物,走了上來,走了下去,倒像一個舞臺,只是沒有帷幕,赤裸裸。 旅遊大巴先帶著大家探訪多個著名國家公園和古跡,直到最後一天,終於來到亞利桑那州的66號公路發源地,此州路段有401英里(等於645公里),部分路段與四十號州際公路平行,穿越托泊克峽(Topock Gorge),經過鬼鎮奧特曼。在金曼和賽里格曼之間的路段,仍叫66號公路。我們趕忙在路標下合照留念(圖一)。 圖一:66號公路誕生地賽里格曼 在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小城,吃了中飯,繞著老街老市走一遭,有許多小商店賣有關66號公路紀念品,展覽當時的舊汽車和摩托車及車牌 (圖二),我們給兒子買了一件卹衫和冰箱磁貼。 圖二:當年的卡車和車牌 有一位剪髮老師傅王亨利高齡97歳,從公路通車的第一天就在這個理髮店就職,至今不輟,也變成國寶之一,團團遊客爭著與他合影留念 (圖三)。都說天增歲月人增壽,在66號公路,則是人添里程,只為了更接近一條道路的最初。九月中的天空,碧藍如洗,陽光滾熱,溶了地上的柏油,散出白氣,像招魂,歷史復活,風華隱現。昔日生活裏的甜味,在時間的積澱中漫出芬芳。 圖三:我與老理髮師傅 最不可思議的是我看到路邊種滿煮飯花,有紫紅色和黃色兩種,一般喜在飯點開花。此時恰逢吃飯時間正熱情綻放(圖四、圖五),典雅玲瓏,紛呈秀麗。幼時曾住屏東里港四合院,天井裏就栽滿紅色煮飯花,染紅了天光。我常摘下花籽蹲在地上玩遊戲,我、天光、籽、土地相依了兩年,搬離後,以爲永別。隔了半個世紀卻在美國沙漠重逢,是何天意?靜適,喧嘩,好似血肉骨頭相連,在無常的世界召喚人們深藏腦裏海馬溝的美好記憶,演繹人間的永恆價值。 人有生老、花有開謝,在對的時間相遇,就是人間好時節。 圖四:紅色煮飯花(紫茉莉) 圖五:黃色煮飯花(黃茉莉),比紫紅色更加清雅。
晚上吃牛排,凑巧與名作家吳鈞堯老師比鄰而坐,我因爲看到朝思暮想的66號公路,心裏肚裏都是圓夢的甜蜜,無心進食,就把大部分三分熟牛排給吳師品嘗,年輕的他,理當多吃。坐我另一邊的先生鬆了一口氣,不必爲我吃完食物(以免浪費)。我微笑仰望天,太白金星俯視地,沙漠裏的時光呀,延伸又延伸;我心在凝結,定情於賽里格曼,酷熱也變成活水。 據説艾森豪總統羡慕德國的公路系統,撥款精建美國網狀公路,仿照人體大動脈、大血管、小血管、毛細管,遍佈每個角落。盛極一時66號公路被倂入新系統或作廢,許多沿路城鎮失去商機,變成了鬼城,66號公路神話沒了光環。 路也有代謝,它不是花,卻自有花期。 飯後囘旅館,我趴在床上寫日記,傾吐憤怒葡萄園的誓言與圓夢。想起前些時吳師說,生活白開水般過,沒有柵欄與遮掩,文章往内心裏走,倒是重重復重重,兩者都自在。 隔日早上,睡眼朦朧爬上旅遊大巴,最後凝視這一方賽里格曼的極盛與功成身退,光、影、烟、花,都已過去。國會已經撥款擬建66號博物館納入它的前生、今世。從此,66號公路有了岔路,一條開在博物館內,照片、故事與老舊器具,勾勒美國先民;一條在人煙漸微的沙漠外,天依然高、人卻漸漸遠,我一度為它的頹唐遺憾,但也欣喜66號公路找回它的自在。 正因為如此,我到訪的公路,還叫做66號。
2019年1月20日二稿; 原載於2019年1月25日中華日報副刊電子版; 2019年1月26日中華日報副刊報紙) 中華副刊鏈接: http://www.cdns.com.tw/news.php?n_id=6&nc_id=278649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