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蓮想(DM).21~30
2024/10/14 09:10:14瀏覽34|回應0|推薦0

象山慶[蓮想].21~30

21--善導流淨土思想在中國似乎很不盛行,除了一武一宗的「王難滅佛而文獻毀失之外,或與民族性有關,也就是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性格,講求自力的修身成聖: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求則得之,捨則失之,…….求在我者也。在生活中盡心知性、存心養性,凡事反求諸己,而無非分之想。在佛法上雖有大乘氣象,但難以信受「本願他力」的無條件救度。或許因此,阿彌陀佛讓三位祖師的著作,暫時消失於中國而流傳到日本,先由法然上人依此於1175年建立淨土宗,弘傳光大,七百年後,再回流於中國,約時被機而復興也。

 

 22--彌陀本願之廣大無邊,誓救十方三世無量眾生,尤其諸佛所放捨之罪重常沒下下機,本應弘傳普及於一切「有情」之處(四生九有),並依各地眾生 (時空、心性、文化)差別之因緣,生則調熟,熟則攝取,雖有勢之興衰,時之先後,必然平等一體的施化接引也。如「中興淨土」之少康師,亦隱其理論創發而遊行民間,教導中下階層人念佛。由於這類人佔多數,就成了淨土宗的主流,這也是阿彌陀佛「發超世願,度盡眾生」所樂見的。相較於「有學問的」少數僧俗;總體上以「一字不識但稱名」的愚夫,或「繁華落盡歸淨土」的隱士,為念佛往生門的主體。

 

23--善導流淨土思想雖起源於(唐代)中國,不久就失傳隱沒,卻在日本承續弘傳, 開展光大而分枝散葉,至今不衰,故能完整的回歸中國。日本淨土宗之師資、學人,功不可沒也。而傳說善導大師乃彌陀化身,法然上人為勢至再來,則淨土宗之法脈,雖似起伏曲折,然佛力護念,本願加持,終必以中日二國為基地,乘佛弘誓力而廣揚,讓六字名號之稱念,遍及全球、娑婆,乃至十法界。所謂「同一念佛無別道,遠通法界皆兄弟」,如趙樸初之讚詞: 「寂而常照 ,星曜東方,法然繼起,宗風丕揚……南山東海,長耀明燈!」     

 

24--一個(宗教)團體成立未久,內部組織與人才培養仍未健全、充足之前,不可急於對外發展,開疆拓土,以免於累己又惱人,乃至反過來動搖根本,而分崩離析,最終是倏起又倏落,如露亦如電。一個擴充計畫案失敗了,有可能是自知不明、人謀不臧,因而判斷失準、行為失當,主事者應退而檢討,虛心納言;若只說是因緣不具足,時勢不如願(聚散無常),而若無其事的放過了,難免一錯再錯,誤事誤人。所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有幾成人才,做幾分事業,勿急功、勿過勞,才是體恤人力,腳踏實地的長久之計。

 

    25--有云:一切眾生所有善體,莫非諸佛淨因,盡是彌陀名義功德。又云:已發三心之人,遇緣造罪,必當迴心改悔得生,此乃佛光攝護之力,有暫退,無永失。如印光大師言:「若先曾謗法,後知改悔,則得往生。譬如病癒,即是好人;歸降,即是順民也。」念佛人自知久劫之愚迷而多造罪業,今生若有一毫善心淨念,皆由諸佛與彌陀之迴向加持,非我之妄心所能發也。故聞說阿彌陀佛本願之救度而信受稱名,即是乘佛願力,承佛功德,而具足三心,往生決定。雖因凡夫舊習而遇惡緣,又造煩惱之罪,但由佛光之攝護,知錯能改,不再陷於迷途忘返,亦不永久退失於往生成佛。

        26--近現代佛學界受了西方文化優勢的影響,引進諸多一神教研究的方法論,但,任何研究法及方法論,多半是學術界的專業與偏好,互相揚,爭取佛教的話權。但是,人為(意識思維)的方法,各有所長與所失,學佛人偶爾參考,不可被迷惑而忘了佛法的重點在實作與實效,佛菩薩與祖師以身證法,才是我們的依靠。學者多半不是修行人,依其所受的訓練,在專業領域互相切磋或可,但在終極關懷與三業實證上,較缺信仰與經驗(門外漢)。我雖是學術界人物,卻從不將佛法推到身外,只作意識研究的客觀對象,因為,我所致力厝心的是信佛念佛,往生淨土。

 

27--今天我們有一口飯吃,有一間屋住,乃至一份工作,一些娛樂,也有固定的眷屬,常態的朋友,這一切生活的優勢,都是遍在於世界各地一切人共同付出的成果--他們是社會的無名英雄,我們的生存依賴。生在這世上,既是共業果報,也是生命同體,若他們有難,我量力捐助,也是處世做人的本分。佛教所謂報眾生恩,濟世間苦,與一切眾生結善緣,或許生生世世互為父母子女.善友同事,要同甘共苦,同事利行,誰也不能遺世獨立,自絕於人。盼不吝以同理心,做布施行。南無阿彌陀佛  

 

28.1--近代有以人間淨土取代極樂淨土,以世間善取代解脫行,乃至於引導其信眾發願,生生世世來此娑婆修福行善,共建淨土。殊不知五濁惡世若能轉成淨土,則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即可為娑婆眾生超前完成,何須於經中勸諭我等凡夫,厭穢欣淨,往生極樂? 況且,若今生所作五戒十善的福德不夠,一手對人好,另一手傷害人,則臨終之時,隨重.隨習.隨憶念,何者先熟不一定;「盲龜浮木」之喻,豈不令人惶恐? 若人間淨土沒把握,求生人道又不確定,就該放下種種妄想,老實念佛,往生淨土(易行道,有保證)。印光大師云: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

 

28.2--現實上,持戒行善標準很高行持很,煩惱深重我們是否做得到若往世福薄,今世造惡業,之後,只有下墮三惡,無量苦了;古今中外多少聖人賢者、乃至於眾神天使,前仆後繼以身證道以口勸說,改變不了人心,淨化不了人間,能勸人放下身心執著,捨離娑婆貪戀,一個不同於人間樂園淨土趁早認清我是愚惡,自修不成自救不得,除了信願稱名乘佛願,淨土,佛力加被,宿惡易消,縱未消盡,不致償報,,路可,處可樂了

 

        29--以前常看布袋戲,對這些古色古香的辭句,甚為敬佩,而今舉世幾乎被一神教的文化所籠罩,傳統儒釋道的風韻逐漸消失了。野臺戲不變應萬變的保留了部分古風,能傳承多久,也不可知。若不嫌其民俗非雅,而能虛心的品味,別有一番驚喜與感悟,當今一切唯歐美是瞻的窘境下,也只能「禮失求諸野」了。

  千里路途兩三步,百萬雄兵六七人;雅俗故典傳世,掌中自有天地

   一語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萬兵;對白三兩句,盡言戲中角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

  文就武成,金榜題名空富貴;男婚女嫁,洞房花燭假風流。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堯舜淨,湯武生,桓文丑旦,古今來幾多角色?日月燈,雲霞彩,風雷鼓板,宇宙間一大戲台。  


30--看經聞法,不必太在乎我懂不懂,我是業障凡夫,煩惱重而智力淺,世間(人)事複雜虛幻多數不懂了,何況出世(佛)法不可思議?雖不懂,亦可信受奉行,佛力攝持,必有成效;如誦經、念佛,雖不解經義、不知佛德,而其心誠而專,長期相續的熏習,或可冥感冥應--佛心與我心直接相應,甚至不經意識分別。亦如醫生開藥,我雖不懂藥理,吃了就有效。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尊重各行之專業,隨順信從自可受益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81169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