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十六計(前言)
2018/12/28 15:46:36瀏覽290|回應0|推薦37

三十六計前言):

    <三十六計>應屬於中國兵書類,但<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都未有著錄,或許此書較為後起,或因篇目內容過於簡略所致。如今可考之文獻,最早出現於<南齊書,王敬則傳>其中有「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檀公為檀道濟,劉宋名將,可知三十六計已為人所知。宋朝惠洪<冷齋夜話>一書中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顯然當時已膾炙人口。

    明、清的三國、水滸戲曲中出現三十六計極多,有好事者匯集諸家說法,敷衍拼湊而成,內容紛歧,莫衷一是,於今書出何時、何人?仍為千古之謎。<孫子兵法>有云「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中的「伐謀」即用計謀以制敵機先。漢初的張良,蜀漢的諸葛亮都具備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智慧,許多韜略的運用更為人所津津樂道。

    此書將三十六計分為六個部分: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部分是我方居於優勢所用策略,後三部分為我方居劣勢時所用策略,每計有六,共計三十六。計策名稱有源自於歷史事件如「圍魏救趙」、「假道伐虢」,有源於兵家用語如「以逸待勞」、「聲東擊西」,有源於詩句如「李代桃僵」、「擒賊擒王」,有源於成語典故如「指桑罵槐」、「金蟬脫殼」,每計之中均繫有易經部分卦辭相互呼應,或援引孫、吳等兵法以為佐證。

    筆者以為三十六計之名早為國人所知,然而究竟內容旨趣為何?所知者恐怕不多。坊間將三十六計與企業管理或經商策略乃至於人際經營之著作相結合,無疑是可喜的現象,然而往往徒具其名,未究其實,恐多所舛誤,橫生枝節,於是不揣譾陋,聊作評述,以期對讀者有所裨益,則幸甚也。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8193c75&aid=122799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