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兒童情緒心理學: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亮點
2022/08/08 16:22:19瀏覽158|回應0|推薦0

一次期末考,朋友的女兒語文考了滿分,班裏有兩個同學語文考了滿分,彭學海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結果朋友看到閨女的第一時間並沒表揚孩子,而是對孩子說她的作文裏有好幾個錯字,滿分是不合理的,這件事同時被別的孩子聽見了。

當時我聽到這信息替孩子開心的,結果朋友又提起了錯字,我笑著說:不管有沒有錯字,教師批閱都是一個規范,你不能雞蛋裏挑石塊。即便看見了錯字,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呀,例如:一次練聽寫把這幾個一起聽寫了就行了,或許寫的過程中孩子就發現了自己的錯誤。本來該誇獎的時候卻挑選指責呢?如果換成是你自己,你會高興還是不開心呢?朋友聽我這么一說,說回去把誇獎給補上。我想說這誇獎錯過最佳時機,早已達不到她該有的效果了。

同一個小孩,朋友一直想提升孩子的跳蠅,就跟孩子溝通,讓孩子把乒乓球興趣班停用,說服小孩的理由是乒乓球學了這么久,啥也不會,小孩聽了就不同意。朋友帶孩子練跳繩,跳來跳去只能跳70個左右,便說小孩太肥跳不動,我聽了啼笑皆非。

有兩個星期六、日,我帶著兩個孩子一起運動,把孩子的跳蠅提到了136個。小孩第一周開心地回家跟我分享,說跑步跑到了班裏女孩排名第二,昨日又跟我分享,跑步跑到了女孩排名第一。朋友很好奇地問我,為什么孩子有什么事都願意跟你分享,其實以誠待人就知道為什么了。每個孩子都是喜歡被肯定的,包含大家自己也是。

只是發覺孩子身上的缺點,看不見孩子的優點,這是許多父母的通病。他們或許更明白“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深意,可是經驗說明,肯定小孩比否認小孩更能激發他的開拓精神。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害怕膽大誇獎,而較多采用指責、處罰的方法,往往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也背離了激發小孩潛能的教育初心,而且加劇小孩內心焦慮、消沉的情緒。

其實,父母換個方法,教育小孩“你真棒”,一定會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亮點,不但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努力的熱情,還可以把他們從心情低落的焦灼情緒中解放出來。實際上,就算小孩某些方面做得不好,父母仍然要給予孩子一些安慰和激勵,從而激發他們再接再厲的鬥志。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人性最深切的期盼便是得到他人的稱贊。”根據器重,父母可以察覺孩子身上的亮點,這樣就可以在激勵中獲得小孩的信任,從而完成彼此的良好溝通。小孩一旦獲得父母的器重,必定也會在心裏接受父母,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明白尊敬父母,而非我行我素、亂發脾氣了。

曆史上,凡爾勒的奇幻小說獲得第十六家出版社的器重,作品才得以蜚聲世界;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獲得茹可夫斯基的器重,最後才變成“俄羅斯文學鼻祖”;而白居易獲得顧況的器重,才詩滿天下,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生活中,當孩子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時,父母不應該把內心的愉悅隱藏起來,而應毫無保留地表述稱贊和肯定。和孩子手洗衣服,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也能提高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假如父母對孩子的成績視而不見,甚至提出善意的“指責”,不但會讓孩子產生巨大的挫敗感,更會讓他們否認自己的努力。

而當孩子在學習、生活中不盡人意時,父母則應通過鼓勵的話語激勵孩子繼續努力,日後獲得優異成績。相反,對孩子惡語相向,只能使孩子產生自卑、破罐破摔的想法,會真正把小孩毀了。

教育小孩“你真棒”,這是父母給孩子最美的禮物,可以最大程度上讓孩子充滿自信地面對明日的路途。林肯說過:“每個人都希望遭受贊揚。”捫心自問,難道我們不明顯渴望自尊和他人的重視嗎?父母要學會以誠待人,才能在換位思考中了解家教的真諦。

研究發現,孩子會因為父母的誇獎而越來越優異,也會因為父母的忽視或訓斥而日益消沉、自暴自棄。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學會運用一個肯定的手勢、一次期望的眼光,給孩子大量期望和鼓勵,給他們大量進步的動力。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一個找不到自己孩子優點的父母,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小孩脾氣倔,做父母的最先不能埋怨,而是要學會分析其中的原因,畢竟我們是成人,更應站在理性的視角思索深層次的難題,一味苛求小孩通常於事無補。

(1)了解孩子,讀懂孩子的心事。

小孩脾氣倔,不聽大人的話,一定有自己的原因。這時候,父母應該學會開展換位思考,擅於從孩子的角度考慮難題,必要的時候要放下身段和孩子開展良好的溝通,開啟彼此的心扉。不問青紅皂白就對小孩指責和指責,只能讓彼此的距離越拉越遠,達到火水難容的地步。每個人的心都是柔軟的,父母既然那么愛孩子,為什么不走入他們的內心全球呢?

(2)把孩子的不足、出錯當作是自己的事情。

一些父母之所以總是對小孩絮絮叨叨,不厭其煩,是由於小孩學習成績不理想,或是常常惹麻煩。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指責小孩,那樣只能讓他們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而無濟於事;正確的做法是把孩子的不足和出錯當作自己的事情,努力幫孩子想辦法解決,並給予鼓勵和支持。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才在於培養,更在於發覺和使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只有飾演好媽媽會,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亮點,才能激起孩子的自信心和潛力,促進其發展、進步。那類一味苛求孩子的做法,經常讓幼小的心靈欠缺行動的勇氣和能量,甚至產生不滿情緒,最後一事無成。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5869d47a&aid=17664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