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可愛的台灣!您不能垮呀!
2005/12/11 12:33:49瀏覽541|回應3|推薦20

可愛的台灣!您不能垮呀!

鄭大呆

 

(第三次修正版)

某位台X經濟研究院的副研究員,於2003年底時,曾在”X國時報撰文說過如下:

……………………

相反的,債留子孫的講法則完全禁不起理論的檢驗:政府發行公債擴大支出的內容可能會對經濟活動有所助益,但也可能零零落落、徒勞無功。如果前者屬實,債留子孫的同時,也讓子孫繼承了一定規模且具生產功能的財產,包括一隻金雞母(官方說法),算是大致扯平,所以問題不大。

有趣的是,即使政府舉債擴大支出但徒勞無功的情境成真,根本也不存在債留子孫的疑慮,因為基本上公債的持有者多數仍是國人,即使透過交易與繼承,也會是另一群「子孫」持有罷了,就這群子孫而言,他們得到政府公債(包括利息收入)絕對是財富而非債務。當然,交易或繼承僅僅只發生所有權的移轉,對整個經濟體的財富總量來說,可說是「不增不減」,因此公債不能算是真正的「負擔」。其實,總體經濟學上所爭論的,反倒是公債到底算不算人民的財富呢。

也有以懷疑政府的償債能力作出發點,主張應該縮限政府的舉債空間。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政府對於本國人所持有且以本國貨幣計價的公債,可以說完全具有清償能力,因為政府可藉由印發本國貨幣、製造通貨膨脹來降低實質公共債務。…………………

 

 

以上的述說,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有點道理,可是其內容卻完全地不太符合其專業的地位。所以我們亦應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公債向國內發行,以經濟學的理論,政府完全有清償債務的能力,祇要政府多印鈔票,馬上就可以把債務還得清潔溜溜。這種方法是最!最!下!下!策的手段,我想阿扁政府,可能心中正在暗爽著(聽了某些,號稱經濟研究院,碗糕的經濟庸醫們的話!),亦正著手以彩票的盈餘及以國安基金在國內的股市炒作,以賺盡所有散戶們的錢,接著出售公股後,祇要再拼命的印鈔票,政府債務的清償,就可以非常輕易的達成,也許香檳酒早已預備好了在後堂,等著慶功宴時暢飲!

大家要記住!我們國家外匯的存底有二千多億美元在手,這不是我們政府所賺的,這是我們國家所有外銷廠商們信任政府的財經政策,才願意將其所賺來的美金,暫時地寄賣給政府而已(日本主要的大企業們,如三菱、三井集團、TOYOTA SONY等,每年從世界上所淨賺的美金,至少也有千億以上,可是卻幾乎都存放於國外的銀行。)

如果政府敢以印鈔票的方式,來解決債務問題的話。消息最靈通的是哪些人呢?首先就是那些早已被養得又肥又飽的紅頂金主和財團們(這些人的大部分,根本未曾賺過外匯!對台灣一點貢獻都沒有。),接著就是那些外銷的大廠商們(他們已經被千錘百鍊地磨練成,有超靈的嗅覺了!),最後,最倒楣的就是善良的一般百姓們。為什麼呢?因為,二千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也許在數天之內,就會被兌現光光了!從30多兌1之匯率,可能會變成1萬兌1的悲慘局面!本來可以買一條絲質內褲的錢,到時候還買不到一張衛生紙呢!這種閉著眼睛亂舞的財經政策,實在是太亂來了!

每個國民都希望國家要有福利政策,百姓們才能夠安居樂業,過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政府基本的作法,就是要量入為出啊!尤其是支出,一定要非常!非常的!謹慎才行。可是,我們現在政府的當家人物,正裂著笑嘴,大動作的撒錢,心中直喊著:「爽啊!」。百姓們,卻祇能皺著眉頭,暗著急的沉吟著:「苦啊!」。因為,我們未來的子子孫孫,即使做牛做馬,也還不起阿扁政府所遺留下來,天文數字債務的爛攤子!

政府的量入,除了稅收,國公營事業的收入,及彩票的盈餘等之外,最治本的方法,就是要好好的靈活運用國家所握有的退休基金等,得以賺取世界上的錢,才是正途!(要投資國外,想賺外國人的錢,有那麼容易嗎?難道不會被那些已成了精的外國基金們暗中吃掉嗎?)至於如何的起步呢?待來年再談吧!謝謝!

 

各位朋友,如果您看了某些文章,覺得值得欣賞或有道理的話,煩請轉貼給您的好朋友們,大家一起來共享。謝謝!祝您每日心情愉快!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52193law&aid=122892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支持台灣!!
2005/12/11 20:20
雖然看不懂高深的經濟學理論,但絶對支持"台灣不能垮"!!

菁菁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我們是不是該去死了
2005/12/11 19:59

台灣如果垮了
我們是不是該去死了

我沒有想過要移民
要不要反功大陸.那也不是台灣政府目前該做的事

台灣的政府一直再朝另夕改
這樣子是如何讓百姓們心安

唉.....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陳水扁別ㄠ了,爛戲拖棚至何日呀?
2005/12/11 12:57
奢侈慣的台灣人,此後需將精簡的概念注入生活,在物料的運用上不要太過浪費,畢竟設計精簡原物料(非偷工減料),研究工作流程,將成為未來的生產的考量,這點概念需要生產者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