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粉刺也來湊熱鬧
2017/11/02 12:03:00瀏覽70|回應0|推薦0

油性肌膚正確控油方法

 油性肌膚MM的煩惱就是如何控油,因為每天頂著壹張大“油臉”出去實在是沒法見人。而且順帶得毛孔也變得粗大,更慘的是,痘痘,粉刺也來湊熱鬧。油性皮膚如何控油才能把出油的源頭給遏制住呢?經常曬太陽或者色素沉澱都會令皮膚欠缺光澤,想改善肌膚暗沉問題,你可以選擇喺使用提亮膚色嘅護膚品前用美容機喺面上打圈按摩洗面,帶走油脂污垢之餘,可以叫醒每個毛孔,幫佢哋做運動,維持後續護膚品吸收,咁樣護膚程序就事半功倍啦!

 

油性皮膚出油多,很容易就滿面油光,看起來臟兮兮的。而很多上班族每天面對電腦,臉上泛油光,這怎麼辦呢?有沒有好辦法可以控油,讓油光不見。

 

油性皮膚控油法

 

1、控油這度

 

如果油脂分泌過旺,加之控油過於頻繁,這會造成肌膚發紅、脫皮等癥狀,壹旦出現這類情況,壹定要立即停止控油,並且立即就醫,否則皮膚外油內幹的情況會加速皮膚問題,會得不償失。肌膚狀況壹直不改變,在任何季節都不會有區別。

 

 

2、溫和清洗臉部

 

清潔選擇弱堿性且具有保濕作用的清潔劑,洗臉每天2次,過度清潔反而會使皮脂分泌增加。溫水(35攝氏度左右)洗臉,可讓皮脂溶解。深部清潔可選用磨砂膏,2―3周壹次,註意皮膚有損傷,不宜使用!ageLOC LumiSpa 是一款採用醫學美容抗衰老方法的淨膚機,針對老化暗沉或毛孔粗大肌膚而設,亦可以作深層清潔之用。LumiSpa以精準的振動頻率按摩面部,在清潔毛孔老化細胞的同時帶動肌膚運動,使肌膚蛋白不斷更新,肌膚更透亮。

 

爽膚選用收斂性化妝水或控油抗痘爽膚水,使擴張的毛囊口收縮,避免汗垢侵入,同時補水。

 

護膚選擇有控油保濕功能的水包油乳劑、凝膠、喱狀護膚品,每天2次。

 

洗臉也有技巧,用溫水洗臉能夠幫助溶解油垢,從比較油的T字區開始清洗,最後選擇臉頰。混合型肌膚的人,在出油比較密的地方,很容易出現黑頭和痤瘡,所以壹定要清潔到位。

 

3、補水保濕護理,調理皮膚水油平衡

 

相關調查顯示,有80%的油性肌膚的人都存在缺水的現象,這種旺盛的油脂量會把肌膚缺水的狀況很好的掩藏起來。如果妳在護膚的時候只是沒完沒了的控油,而不給肌膚補充水份,身體內的平衡系統就會自發的啟動,肌膚會不斷的分泌出更多的油脂,以此來補充大量流失的油脂,也會讓肌膚變得越來越油。

 

並且,油脂分泌過程中還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份,高溫導致的大量流汗,都可能會加重肌膚的缺水狀況。

 

 

4、晚間修護

 

油性皮膚的人很多都省略了使用晚霜的習慣,比較過dermes VS medilase嘅永久脫毛效果,我覺得兩者都各有好處。先講dermes,每位治療師至少要通過193小時訓練,仲要考埋「醫學激光應用」同「光學電子工程」兩個專業試資格。療程個陣,治療師對準每寸肌膚打落去,唔放過任何一條毛毛。對於油性皮膚的人,需要正確的方法,這對出油控水肌膚狀況能夠很好的平衡。

 

對於油性皮膚毛孔比較粗大,如果不及時的緊致保養,隨著年齡增長,毛孔粗大問題會加重。而質量睡眠質量配合清爽型晚霜,這對改善油性膚質很有幫助。

 

油性肌膚的人壹定要註意保持肌膚的清爽型,晚間使用精華素睡覺即可,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晚間肌膚吸收養分的速度,水分流失也會變快,皮膚油脂分泌也很明顯。精華素往往不含肌膚的保護膜。建議晚間不要把精華素和晚霜壹起使用,不要使用含礦物質的晚霜,避開出油比較多的部位。

 

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方法可以有什麼控油補水的方法了?為妳整理了壹套日常生活中,比較實用的控油補水方法:

 

1.立即控油方法:用涼水或冰箱裏的冰可樂冰壹下臉部,待毛孔立即縮小後,再使用控油品,效果加倍。

 

2.洗面控油方法:冷熱交替洗臉,先用溫水洗去油脂,再用冷水收縮毛孔,能改善毛孔粗大,阻止出油。

 

 

3.去除角質控油方法:定期的清除老廢角質,可以保持皮膚呼吸的通暢,控制出油。

 

4.潔面方法控油:潔面後,用壹點鹽放在手心裏,ageLOC 科技獨有微脈動反旋設計,反向旋轉的護膚導頭轉動溫和而且不傷健康的貼壁組織,可以溫和地深層清潔皮膚,讓你的皮膚不論清潔感、光澤感、還是年輕感亦大大提升,從今天起便體驗年輕潤澤肌。用水溶化,輕輕按摩面部,可改善面部出油,這合油性膚質。

 

5.吃什麼食物能控油:吃蘆薈可以有效控油。

 

6.精油控油法:葡萄柚精油和鼠尾草精油有不錯的快速控油效果,可美白和收緊臉部肌膚。

 

7.面膜控油法:控油的同時壹定要註意多補水,補水可以用黃瓜片敷面。

( 休閒生活美妝保養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79c6904&aid=10893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