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發酵最接近人生
2011/01/19 23:21:24瀏覽1088|回應0|推薦21

發酵最接近人生

日式料理的精髓在於發酵,由手作發酵讓各種食材產生對人體有益的元素,並藉此強身抗病。本書作者柴小舟是台灣派駐日本的女記者,與日本京都大學精通台灣文化的教授無蝶先生婚後居於日本千葉縣無蝶庵。除了精研手作食材,舉凡食衣住行各種範疇,夫婦倆皆親力親為,以手作創造更健康、更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講義特摘柴小舟《手釀》(台北推守文化出版)中的一段,與讀者分享

手釀中的情感

無蝶退休後,就一直在尋找安頓一家三口的窩。無蝶希望有個可以種菜植果的房子,另外還希望在起居室裏擺設燒柴的暖爐;我則渴望在廚房裏有個可以烤麵包、烤魚的火爐。當然,無蝶的理想是有座伸出屋外的大煙囪,室內起居室的鑄鐵製暖爐必須可以燒柴。我們看遍了各式鄉村農舍,最後被無蝶庵南邊的那大片森林,以及滿園老梅樹的大庭院所感動,決定買下。本來想改變起居室的結構架個暖爐,後來發現如此一來不但工程浩大,而且可能破壞了庵內的庭園造景。

身為人類學家的無蝶,一直不能忘懷從小家裏「有火」的生活夢想,於是他決定在無蝶庵南邊的老松樹下,為我架設個簡易型、可燒柴生火的外?,並把我們的生活起居室延伸到室外,每日傍晚時分,庭院總是炊煙裊裊。無蝶庵是座泡沫經濟下蓋的老房子,無論建材及庭園設計皆是當年的一時之選,外觀原本帶有不可一世的顯赫霸氣。但我們夫婦刻意減省了請人整裝的費用,無蝶動手自己修剪庭園植樹,我則跟在後面拔草撿樹枝。幾年下來,無蝶庵少了暴發戶的塵俗,多了一份求道者修心養性的靈氣。

「人生不走安逸路」是無蝶在十六年前與我相遇時,就告訴過我的名言。但搬進了無蝶庵之後,他的名言則進化到「人必須受苦」。無蝶不但保存了我媽留給他的台灣大鼎,也把他媽媽三十年前就想丟掉不要的鍋釜、無水鍋拿出來「重出江湖」,他希望我們能一起回到昭和時代的生活方式。無蝶是個常有異想的奇人,他既能拿顆山洞頑石領悟自己的「前世」,當然也可以想像柴火是他的時光隧道。我只好跟著他點火生柴,帶著愛犬Sakura同乘火光回到昭和的時光。

燒菜煮飯這件事,說來容易做來難。原本連擦火柴都會怕的我,怎學得會這門野外求生的絕藝?當然,也是無蝶傳授給我的。後來無論四季寒暑,就算是下著雪的農曆年,我也必須緊裹著冬襦撐傘燒飯去。就連猛暑的七、八月西曬燙人的大熱天,我也要頭頂大草帽揮汗生火。因此,每天燃柴生火不僅是無蝶的夢,也是我們回到昭和時代必要的功課,每天一次利用外?生火煮食,變成我們例行的「儀式」。

無蝶摸遍了庵內的一草一木,每棵花草樹木的生長位置,就像已建構在腦海般。他往往比我更早發現某棵樹的花苞快開了,菜圃那棵菜芽正在冒頭了。滿園梅樹從冬肥、夏收、秋剪等等勞動,幾乎都是無蝶一手包辦。無蝶庵種最多的梅樹六月結成梅子時,我們一顆不剩地摘下做成梅乾,老梅樹的精氣就這樣化作我們的健康來源。

我們夫婦以肉體勞動的「苦修」,所追求的就是嘗苦後的那點「享受」,於一苦一樂的拉鋸過程中向上提昇自己的精神品質。佛家也講究削蕃薯皮、煮蘿蔔為人生之功課,這些雞毛蒜皮的事為什麼能領引我們走上開悟之路呢?無蝶認為,在生活中只要有「正確的作法」,不但能得到至高的感官享受,同時也能因此得到凡人的「開悟」。只要認真地過好每一天,即是人生修行之道,從每天庭院的洗掃、除廁、砍柴燒?料理,都是面對自己、參見自然的法門。無蝶也常說:「求道唯從生活中做起,認真地過每一天才是真學問。」

前年,有位至親長輩因攝護腺癌過世,無蝶聽到我傷心地提起時,感慨地說:「台灣人現在不太吃泡菜吧?現在也沒人在用粗鹽做菜吧?難怪攝護腺的毛病多。」為了了解鹽成分與攝護腺病變的關係,我一面買書閱讀,一面也開始研究日本的泡菜。

而且,從前阿嬤的「手料理」不但是家庭經濟的一環,也是家庭保健及民間醫療的原型。懂得手釀等常溫保存法,不但環保節約能源又省錢,也是讓家人不生病的保健食方。只要懂得一公升的水調入兩百公克的糖,再放入一點酵母就能變成酒的釀造原則,這真的是再簡單不過的鍊金術了。俗話說「貨比三家不吃虧」,如果生於市面充斥著假貨的年代,那就照著無蝶夫人的「手釀」之法,用追求真愛的心情重建自家的「夫婦愛」,然後為心愛的家人釀造獨一無二的真味道。

在所有料理中,又以發酵這件事最接近人生。譬如,發酵中的食物不能讓它們有太多「自由」空氣,否則不是發霉,就是因為空氣帶來雜菌而讓食物發酸。發酵食品的過程,都是「以時間換取空間」原則,發酵時為了維持夠長時間和適當發酵空間,最重要的技術是要想辦法擠掉桶內或瓶內的空氣。然而,又不能過度的栓緊瓶蓋或桶蓋,以防發酵時引起的「氣爆」。所以發酵食品又像孩子般需要用心照顧。所有發酵的食物都是要花時間「等」,這豈不是跟人生的試煉及修行很相似?

無蝶庵內,幾乎所看得到的家庭擺飾收藏,即使是買回來的有價商品,也都是純手工的工藝品。手作的精神源起於家庭,但經過日本職人的功夫傳承後,手作成為日本生活藝術的基本精神。在無蝶庵裏,我們能自己動手的作業絕不假他人之手,從庭院洗掃、修剪、拔草等,以及假日修椅子、釘小書桌,全部都是我與無蝶合力完成的。

手作是我們夫婦一天的工作旋律,也是夫婦感情意氣投合的和聲,失去了手作這項固定的生活要素時,可能會讓無蝶庵這個生活舞台失去溫度,無蝶夫婦所要追求的夫婦愛也沒了。

我們夫婦互贈的禮品也一定手作。譬如,無蝶每年聖誕節會送我一樣他做的工藝品,有一年他送我一朵紫色鈴押花,另一次是他雕的作品,去年他則送我一個他釘製的書架。為了回給無蝶禮物,我就想,去年做過了起司蛋糕,今年應該挑戰做個英式水果蛋糕,那麼明年就要學會木頭蛋糕的烤法才行。我認為,手作禮品不僅省錢,愛情可讓工藝品或料理,因為個性化而成為「唯一」,該物品又因為手工塑造的「唯一」而變成「無價」。

誠如無蝶常說的:「再沒有像手作的東西這麼寶貴了,因為它是全世界唯一的,所以它只要找到適合的主人時,『唯一』就可以變成無價。」不要說無蝶庵的手作料理,我們夫婦一路走來的愛情,也是百分百手作的。長達十年的愛情長跑,加上五年半的婚姻生活,我們經過長期的愛情醞釀,無意間也把對方造就成「唯一」的伴侶。十數年光陰釀造發酵的感情,讓我們彼此都深信對方是彼此的「唯一」。

要堅持「百分之百手作」,遇到最大的困難莫過於人的惰性。無蝶認為,從生活中拾得的學習才是人生的真學問,每天好好的、認真的過日子即是「現世利益」。「好好過日子」談何容易?中國的詩仙李白曾求教於高僧巢力,問他何謂佛教?巢力回答:「做好事。人只要做好事,不做壞事,就能清淨自己的心,這就是諸佛的教示。」李白一聽,嗤之以鼻地說:「說要人做好事,連三歲的小孩都懂,何用你多此一語。」巢力回說:「行善連三歲的小孩都懂,但連活到八十歲的老太太都做不到。」巢力所言,其實就是指人不能親躬實踐的惰性。

在我看來,每天為所愛的人下廚做料理,就是為自己為家人「做好事」,也是人生必須體現的功課。為了實踐百分百手作的人生,無蝶庵裏的日子過得相當簡樸,手作的勞動是我們一家三口健康的來源。那位總是倨傲不遜的朋友K又問:「你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手作料理,最後又為自己的人生釀造出什麼值錢的東西?」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說:「手作是我們的生活軸心,料理是我的修行,端出來則是愛情。在無蝶的世界裏,包括愛情及人生都是手作的,我最想粹練的是一種足以傳世的人生養分。」

 

Didi's Note: 米樂夫人就是米樂夫人

米樂夫人不會變發酵夫人

發酵的自由空氣太少

米樂夫人怕悶

發酵的時間恐怖太長

米樂夫人怕磨

米樂夫人沒有耐性等愛情十年

米樂夫人要隨性自在我行我素

一個要“走不安逸路”男人的女人﹕

“無蝶夫人”在苦中作樂的精神

沒有幾個女人受得了

求道修心養性不一定要自討苦吃

米樂夫人要隨性自由自在的當自己

米樂夫人的愛情要甜甜蜜蜜的不要發酵



原文網址: 發酵最接近人生 | 米樂夫人 | huisu | NOWnews 部落格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983&tid=1294564#ixzz1BUkEzywX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dmiller&aid=4809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