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富不過三代」? 
2009/08/02 02:20:19瀏覽516|回應0|推薦11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薛湧  

北京大學要建高爾夫球練習場,立即引起公共關係危機,最後這一貴族計畫不了了之。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1014日,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宣佈:“兩個月後,目前國內最漂亮的高爾夫球練習場將在廈門大學建成投入使用。06級廈大學生都要上高爾夫球課,其中對管理、法學、經濟、軟體學院的學生還是必修課,每個學生都要學會打高爾夫球。”據說這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  

中國有句老話:“富不過三代。”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則。看看美國甘迺迪、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等家族,哪裡有三代而衰的?再看日本,一個買賣往往從江戶時代就開始,至今家門興旺。“富不過三代”其實很有中國特色。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中國傳統中有深厚的培養敗家子的傳統。 

 

看看廈門大學的創舉就明白:精英教育,就是要讓幾個專業的學生把高爾夫球當必修課。你到世界找找,哪個國家有?這大概可以進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了。我們為什麼能這樣獨步於世?因為我們對精英有與眾不同的理解:精英就是人上之人,就必須具有享受人上之人的生活的訓練。以中國的國情,高爾夫是一般人玩不起的,絕對是上流社會的運動。所以,不僅大學要建高爾夫球練習場,上海等地的新貴們,以天價把六七歲的孩子就送到貴族學校學習高爾夫。惹得美國人把這種事情登到《紐約時報》上,讓大家看暴發戶的熱鬧。  

美國的情況如何呢?在人家那裡,精英的家庭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繼續成為精英。但是,人家精英的概念明顯不同。比如,美國的報紙上常有討論:富裕的家庭如何向孩子解釋家裡的財產?許多富人特別注意不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富人,以防他們小小年紀就因為覺得有依靠而不思進取。但有些家庭的財富是蓋不住的,比如豪宅、飛機、遊艇等等,怎麼可以讓孩子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常常想盡辦法,讓孩子覺得這些財富和自己無關。更有蓋茨、巴菲特這種,早早把財產捐了。我一個朋友,不算有錢人,但父親是一常春藤的前校長,丈夫是另一常春藤的終身教授,說她文化貴族不應該說過分。她就堅持把孩子送到公立學校,覺得私立學校容易在富家子弟中培養一種entitlement(大致可以翻譯為“理所當然的特權”)。還有一些家庭,乾脆自己掏腰包,讓孩子去非洲、拉美、南亞的貧民窟當志願人員。  

美國的精英教育多種多樣,也有許多失敗的家庭。但是,被社會奉為主流的精英教育,特別是針對那些精英家庭的孩子的精英教育,所強調的一個基本點是如何去掉孩子意識中的entitlement意識,讓他們意識到一切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掙來。而要成為精英,就必須有“領袖才能”。這種才能體現在和民眾的溝通能力上。所以,精英教育強調的是如何瞭解下層社會,而不是自己的小圈子裡玩什麼。  

我們的精英教育則正好相反:培養的就是人家想去掉的entitlement的意識。高爾夫就是這種entitlement之一。我們強調的,不是精英向社會提供什麼服務,而是精英要從社會中享受什麼。人家注重的是創造,我們注重的是揮霍。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所以成為千古名訓,大概是因為很少有人這樣做而變得格外珍稀了吧。高爾夫課顯然是有高度的前瞻性:它對那些大部分還一事無成的學生傳達的資訊就是怎麼先天下之樂而樂,甚至在天下皆憂時怎麼自己獨樂。這難道不是世界一流的培養敗家子的課程嗎?  

中國還沒有富,怎麼富的門路也沒有找到,但富了後如何揮霍已經被設計得如此精緻。難道這就是中國富翁的未來?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dmiller&aid=318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