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2/17 10:38:57瀏覽315|回應1|推薦12 | |
12月2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公開表示,坦言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圍堵和遏制目的就是阻止中國獲得高科技。他直言不諱地宣稱,“這就是生活”,比起所謂的“國家安全”,美國企業的損失可以被忽視。雷蒙多語意很明顯就是冲著NVIDIA CEO黃仁勳,為的不就是要防止AI領域被中國大陸反超嗎? 現今信息革命帶來的信息化時代,無非就是藉著一些終端設備來傳遞信息、收集資訊,電腦、手機、伺服器(Server)正是這些終端設備的主要代表,而這些終端設備主要有兩個不可或缺的部件即邏輯晶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和存儲晶片(memory chip),邏輯晶片的代表是CPU、GPU、FPGA、CPLD,存儲晶片的代表是DRAM和NAND FLASH。 CPU、GPU、FPGA、CPLD盡數掌握在美國手中,三年多前當華為自行研發有成的手機CPU麒麟晶片開始有點眉目時,美國便下重手制裁華為,一路下來不用多説,大家都已知道美國對華為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無非就是要置華為於死地,因為華為觸及美國現存第一的奶酪。但是DRAM和NAND FLASH主要掌握在韓國手中,美國的美光公司也只和日本鎧俠公司爭個第三或第四,市占率也只是百分之十幾而已,為何也打壓中國大陸的公司呢?畢竟美光公司是美國嫡生的呀。 為什麼美國不對DRAM和NAND FLASH市占率超過七成的大廠韓國三星和SK海力士打壓制裁呢?哦,原來他倆是美國庶生的呀。 中國大陸的福建晉華公司和台灣聯華電子合作,由聯電提供技術,準備在2018年對DRAM(一般稱之主記憶體或內存)投產時,美國美光公司將福建晉華公司告上美國政府,聯華電子慌了,急忙撤守,這下子讓福建晉華公司陷入休克狀態,美國硬是將福建晉華公司給打趴下了。好在這幾年福建晉華公司自立自強總算活下來了,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雖然入不上主流,但是也和長江存儲公司和合肥長鑫公司同樣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相信不多久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長江存儲產品會超越美光公司。 今天主要用於例如SSD固態硬碟和USB的儲存體,長江存儲公司的NAND FLASH(一般稱之閃存)自主產權技術已經突破,超越包括美光在內的前面三家公司,美國自然不會閒磕牙,即刻聯手日本韓國對NAND FLASH生產設備禁止提供,不過這也只是暫緩長江存儲公司的NAND FLASH量產罷了,相信不多久問題總會解決。到時候,NAND FLASH將被長江存儲公司的產品打成白菜價,屆時,消費者有福,而韓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則會ㄇㄛˋ ㄊㄠˊ ㄋㄟˋ ㄒㄧㄡ(撓頭發怵),君不見最近USB和SSD天天價格往下調。 不過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目前市場份額實在太小,市占率差不多5%,前面三家大廠經不住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的攪和,最近像似無意間講好開始減產,降低庫存,逐漸將價格拉升上來,但是能持久嗎?是個問號。 自從華為手機用上自主產權的麒麟CPU晶片後,三年多前很可能在市占率超過蘋果手機,一舉拿下全球第二的手機出貨量,美國政府一看不對,因為在科技產業方面,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優勢就只剩半導體產業的高端晶片,這其中在電腦和手機最主要表現在CPU和GPU這類晶片。既然華為已經動到美國僅剩的優勢,因此立刻對華為一路下重手,制裁這又制裁那,打的華為的任老對著員工説一定要活下去,今天華為已經活過來,並且一副往者歸來之勢。 華為8月底猛然推出智慧手機裝置新麒麟9000S晶片,打得美國商務部不知所措,因為這一款手機沒有一丁點美國水分,美國拿它沒轍了。另外用於電腦的CPU晶片,中國大陸的龍芯中科推出LS3A6000 CPU晶片,其功能相當接近2020年上市的第10代Intel Core i3四核處理器,代差也只是2-3年。製作這顆CPU晶片用的是龍芯中科自主知識產權的龍架構,不同Intel的X86架構和手機用的ARM架構,意思是龍晶片及爾後的產品將脫離美國的掌控。美國眼看僅剩的優勢快被中國大陸趕上,於是歪斜腦筋開始動到AI晶片頭上。 雖然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早在40多年前已經有了研究,但至今正是大發力的時候,主要也是因為有了大量數據做支撐才得以有效發揮這個課題,而海量的數據來源更是拜自互聯網所賜,讓我們放眼全球,誰存有海量數據,美國和中國大陸嘛。 信息化革命美國伊始,所以美國有很多世界級的互聯網巨頭,不用我説你是知道的,因此這些年下來,該些互聯網巨頭不管你願不願意,在乎不在乎,你我無時無刻將信息送到他們的資料庫,最為顯著的便是當你下載一些免費使用的APP時,假若你拒絕那些設定的條件,那麼最終結果往往是不給你使用,而開發此類APP公司要的正是從你那兒得到他們需要累積儲存的資訊,也是AI賴以研發我們現在稱之為AI大模型(Foundation Model)的材料。 所謂AI大模型就是在海量且廣泛的資料上進行訓練,通過後能適應一系列下游任務的模型。在浩瀚的數據裡搜尋、分析、統計、篩選、…等等一系列有用的動作,也就是對海量的數據給予有效算力。(註:本文中我用資料、數據、信息、資訊等不同字眼表示一樣的意思,不用細究。算力Computility是電腦設備或計算/資料中心處理資訊的能力,是電腦硬體和軟體配合,共同執行某種計算需求、任務的速度和能力,多點字可稱它為計算能力或計算力)。 GPU著重算力,剛開始是對電腦CPU在圖形處理上之不足,補力加快圖形顯示,到了今天因為很多方面例如超級計算機、遊戲軟體、人工智能需要對處理的東西加快看到結果,於是GPU顯得重要了。 美國有世界級互聯網巨頭為他們收集資訊,中國大陸雖然鮮有世界級互聯網大拿,但是中國大陸人口眾多有近14億人,所以光是中國大陸的人口紅利,也為中國大陸的互聯網大拿取得不少信息,有了這麼多的資料,因此中國大陸的AI技術及成果與美國不惶多讓。 中美兩國都積存有海量的數據,因而觀看現今世界各國關於AI技術的開展和研發,也唯獨中美兩國有此能耐,兩國掌握約百分之八九十市場,兩國目前的成就在伯仲之間,美國略勝一點,然而美國害怕,於是一門心思就要打壓、阻礙中國大陸在AI領域的繼續研發。 GPU外溢到AI領域得因於GPU的算力十足給力,為了AI也有了些專制的FPGA、CPLD晶片,也就是有些廠商進一步利用FPGA來實現人工智慧演算法,不過我們還是習慣通稱為AI晶片,好記也易明白。 早先開發GPU的大廠是NVIDIA公司,凡是在電腦上需要加快圖形顯示效果的,或是在遊戲軟體需要先於他人發現目標物即達到“唯快不破”的,都會想用到最好的顯示卡。之後CPU大廠Intel和AMD公司也跟著下海GPU市場,但是先搶得市場先機的NVIDIA公司已是GPU市場的最大咖,外溢到正夯的AI市場,也是非NIVIDIA公司莫屬。 在科技方面,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優勢就只剩半導體產業的高端晶片,但是手機CPU晶片開始有了華為的麒麟,電腦CPU晶片有了龍芯中科的龍芯,當然之後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廠商相信會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的CPU晶片出現,因此美國開始著力在GPU和AI高端晶片,對中國大陸又是一輪打壓和限制。 剛開始,美國也只是限制中國大陸在最高端的AI晶片取得,最新最近表明的是NVIDIA公司的A100和H100,因為這兩款晶片給的算力,大大助益中國大陸AI大模型的訓練。但是NVIDIA公司立即推出自認不違反美商務部立意的A800和H800兩款閹割版AI晶片輸出給中國大陸,因為中國大陸的AI市場太大,這塊市場利益頗多,就2022年NVIDIA總收入的25%來自中國大陸。為什麼NVIDIA公司的反應會這麼快,啊!原來NVIDIA公司老闆是華裔美國人,是否血液流著懂得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道理。 美國商務部是否得高人指點不知,不多久雷蒙多在一次公開訪問中再次談到了“中國芯”即晶片的問題,她主要提出四個觀點,強調美國國家安全為先是必須的之外,其中兩點: 1、不能讓中國得到先進的晶片,必須要阻止中國芯的趕超。 老美對中國大陸半導體的打壓是不會停止的,未來的打壓力度還會更大,可見針對NVIDIA等美國企業,想要繞開出口管制規則,面向中國大陸市場設計次級晶片的行為,也是不被允許的。NVIDIA中國大陸特供版GPU產品A800、H800晶片均已經於11月17日起在中國大陸禁售,與此同時,AMD發佈的性能最強的多款AI晶片也不再能出口到中國大陸。 A800和H800晶片又被禁了,於是NVIDIA又適時開發出針對中國大陸的最新改良版AI晶片H20、L20和L2,是否又要印證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中國特供版”晶片,然而與政治角力,這三款晶片又推遲了。 美商務部長雷蒙多説美國將使用所有手段來阻止中國的科技進步,原因還真搞笑,雷蒙多說中國必須遵守美國制定的規則,因為這些規則已經服務世界200多年了。奇怪的呢,單方制定規則你説了算,這是哪門子邏輯,強盜流氓乎。 美國一再禁止高端AI晶片輸往中國大陸,難道中國大陸會因此束手就擒、坐以待斃嗎?有冇搞錯,君不見,不多久華為與科大訊飛聯手不也推出對比NVIDIA A100的昇腾910B晶片。這下子美國不要説高端AI晶片,就連閹割過功能略低的AI晶片也不賣給中國大陸,市場不正好留給那些研發AI晶片的中國大陸企業放開手去幹嗎?結果美國生意少做了,中國大陸企業大發了也跟著精進了。 既然連美國特供給中國大陸的AI晶片也買不到,反倒給了中國大陸那些自行研發AI晶片的企業有了更多的市場。錢少賺了又給了他人市場,這下子雷蒙多的兩手失,於是又有高人給出點子,雷蒙多近期變了口風,主動透露允許NVIDIA可以向中國大陸出售AI晶片,但就是不能出售美國認的“高端晶片”。 唉!怎麼說美國好呢?我看美國的科技產業真的開始要輸給中國大陸啦! Hallyeh 2023/12/13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