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將如何對中國大陸領先的5G網路下招
2021/07/29 18:36:53瀏覽154|回應0|推薦8

現今5G網路已經問世,但是目前的我們尚且生活在4G網路世界,對普通人來说,管它1G、2G、3G、4G、5G、…乃致多少G都一樣,都不會覺得這個G在改變世界,也就只曉得這世界在改變。

這個世界一直以來多的是我們習慣先有了需求,等到需求明確之後,才去生產出符合需求的產品,但是3G、4G的出現,卻是反了這個道理。

3G推出那時的通訊公司只说手機的頻寬更高,速率更快,但是說不出明確的需求場景,也就是说不知道3G還能有什麼用處,記得那時候使用3G手機可以看視頻,但是不當它一回事。6年後蘋果CEO喬布斯在3G的基礎上重新定義了手機,它便是我們現在習慣稱的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顯然這類3G手機改變了世界。

3G那時記得人说這是e時代言猶在耳,那知4G問世後幾年,人們依然不知道4G還能幹出什麼名堂,開始也沒有多大啥期望,但是現在大家都看到了網路購物、移動支付、短視頻、外送平台、打車平台、外賣平台、社交網、…等等通稱的互聯網公司,這是不是大大改變我們人的生活方式。

現在5G出世了,人們還是不清楚5G能帶給我們什麼,能又有啥顛覆性場景,然而由於3G、4G想不到的果實,所以人的心態卻是轉變成可以期待,並且相信5G將帶來更寬廣的社會價值,因為5G不只服務人,而是萬物互聯,因此先不先有了這麼一句話: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真是這樣子嗎?我也不知道,少说至今沒看出有什麼東東。

雖然前面说了3G理不出明確的需求場景,但是明白3G網路的人好歹有些想頭,果不其然,想頭的一些即體現在4G網路,這是後來才有人這樣發覺,也就是说這一代移動通信的願景,下一代才能較好完成。不過看似這麼回事,同樣這個理,現在5G網路才剛剛開始建設、部署,所以便有人推說目前人們對5G的想頭,得等6G網路來到才會綻放開來,是這樣子嗎?尤其是那些落後5G網路的國家人士確實這麼想,會不會因而對於5G一籌莫展的美國只好往6G網路直奔過去,不管怎樣,就讓時間去證明得咧。

雖然5G網路二年多前已經來到這世界,再往後幾年會有什麼樣的生活改變,一切尚不明朗,誰也说不清,能像4G孵出殺手級的應用現今還看不到,是不是得等時間到了自然就知道,但問題是5G的基礎設施得先行建設、佈署完成啊,不過也有不少看戲群眾心理踹著懷疑真有那麼美好的一天嗎?

4G時代籠統地说玩的是數字經濟(Digital Economy),數字時代引領風騷的有美國的一般稱的FAAMG(Facebook、Apple、Amazon、Microsoft、Google);中國大陸有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百度、…等;台灣小了,有PC Home、MOMO、蝦皮、…等。

5G出來之後,還说不出到底能給什麼樣的場景,但在4G時代,人們對於大數據(Big Data)、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卻是有很大的進展,於是有人提出5G時代將從“數字經濟”轉場成“數智經濟”(數字+智能;Digital + AI),“數智經濟”這個概念我認為應是中國大陸提出的,為什麼這麼说,因為一來“數智經濟”沒看到英文詞彙,二來5G網路美國以及西方國家還在鴉鴉烏呢,沒有實物不要说迸出火花,憑空也可能想像不出吧,不是嗎?

5G時代來臨以致接力的6G,假若真轉換成數智經濟,那麼未來十年之後必然屬於一個模糊的名詞“算力時代”,放眼現今的科技企業來看,可能是華為和Alphabet(Google母公司),或許加上蘋果能為之,而之前數字時代的領導者,也只能扮演個小弟跟在後頭。這裡提到華為,你想想美國為什麼這麼怕這一家中國大陸的科技公司。注:“算力”可以簡單解讀任何科技物件的效果,都是經由各種算法的最終結果。

5G已經由中國大陸統領唯一標準,至今美國都還沒有追趕上,照此下去,如果還是依著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的規則繼續的話,那麼到了6G時代依然還是中國大陸的天下,任中國大陸在移動通信這一塊領域獨領風騷,你说美國嚥得下這口氣嗎?現在美國想打破被中國大陸領導的移動通信標準,於是正聯合其他電信強國另闢蹊徑,另外搞一套標準。

5G技術我看美國不要想了,於是有人说美國就直奔6G去了,去年十月美國ATIS機構宣佈啟動Next G Alliance(下一個G聯盟),目標是推動美國下一個十年在6G及未來移動通信的全球領先地位。明白人一眼便看出是冲著中國大陸領先的5G,然而看在通訊人的眼裡,這種可能脫離國際電信聯盟的標準,另立門戶制定標準妥當嗎?又行得通嗎?下文繼續…

Hallyeh 2021/7/28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d5c2ece&aid=1658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