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4/05 18:46:23瀏覽191|回應0|推薦4 | |
結論:是不是歐美制定的“反蒙面法例”讓其反受害 回想我們每每觀看宮廷劇,劇中有宴會的場景,那些端菜的宮女或是太監伺候主子的時候,都會拿自己的衣袖遮住口鼻,免得自己吐沫橫飛到菜餚,以示衛生。這種做法據說元朝有了口罩這玩意兒,後來由馬可波羅帶到歐洲,最終在19 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被用到醫療衛生保健上,兼而起到防疫功效。 從近代科技興盛的結果看,好像許多進步的東西都發跡於中國,而現在則由西方先進國家發揚光大,然而最終又回歸到中國。 新冠狀病毒尚未肆虐歐美等國家時,我們這邊的醫療單位或醫生在媒體宣導,說沒有症狀的平常人不需要戴口罩,將口罩留給需要的人。我能想像我們這裡從小的學習體制就是以歐美為導向,一切幾乎師從歐美,所以我不奇怪他們跟著歐美這麼說,直到歐美等國家暴發新冠狀病毒後,才反思他們國家是不是因為缺口罩等醫療器具,所以一發不可收拾,這時候才想到人聚集的地方,不論有無病狀應該都戴口罩。現在我們這裡的醫療單位或醫生也閉嘴不说了。 口罩用在醫療是大大益於全人類,但是為什麼先前我們這裡的醫療單位或醫生在媒體宣導只有生病的人需要戴口罩,好在我們都沒聽從這支宣導,不然的話,後果可能難以想像。而中國大陸我想他們勇於改革,接受現代化洗禮之後,敢面對各種挑戰,加上工業體系的完備,推之以國家的力量,百姓的共體時艱和全面合作,逐漸將疫情控制下來。不同於歐美,接下來是我個人的另類想法。 三月初一位中國學生因為在巴黎地鐵戴口罩,被員警處以150歐元的罰款,理由是違反《禁蒙面法》。说到反蒙面,1845年美國紐約州制訂了世界上第一部“反蒙面法例”,而白人種族主義的“3K黨”於1920年代開始猖獗,為應對3K黨的威脅,美國南方、西部一些州相繼推出條款大同小異且生效的“反蒙面條例”,至今美國共有紐約、加利福尼亞等12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制訂了各自的“反蒙面法例”。 在歐洲,義大利於1975年第一個通過“反蒙面法例”,因為鑒於猖獗的黑手黨暴力,規定“在公共場合不得使用任何妨礙身份識別的口罩或衣服”,即便不是公眾事件,在沒有如傳染病等“合理原因”前提下,戴口罩或用外套風帽蒙臉也是“不合法”。接著西德、挪威…等歐洲國家相繼制定類同的“反蒙面法例”。取自網路的下圖看出實施“反蒙面法例”的國家。 看上圖制定“反蒙面法例”都是歐美國家,而這些國家之所以通過“反蒙面條例”的動機,幾乎是針對抗議、示威及黑社會和恐怖襲擊的威脅。在亞洲只有香港因為去年的反中暴徒們都以口罩遮住半個臉面,香港政府於2019年10月05日生效《反蒙面法》。我記得當時香港擬制定該法例時,那些反中的歐美及其他國家或地區人士,不停以違反人權為由加以撻伐和阻撓,直到人家拿出歐美國家的《反蒙面法》才閉嘴,我就奇怪納了悶,真不懂那些常玩兩套標準的國家和人員,其心態是不是有人格分裂症,是否稱自己是民主國家的政治人物都是這個樣。 好了,歐美制定的“反蒙面法例”,差不多都規定“在公共場合不得使用任何妨礙身份識別的口罩或衣服”,而法國才對在法國地鐵戴口罩的中國留學生罰款,以此看來可見口罩對於歐美是不很需要。是不是這樣,歐美等國家的老百姓不把戴口罩當作正常事看待,因此市面上的口罩等醫療資源希缺,加上這種低廉的產品早已經不在他們自己國家生產,既有的廠家也只是做做研發,生產幾乎都由中國大陸製造,況且整個產業鏈幾乎都在大陸,例如美國的3M公司,歐洲的醫療器材公司也是這樣,所以在歐美爆開新冠狀病毒當頭,只能求助於中國大陸,就這一點,你說當初川普說大話要將製造業帶回美國,可能性如何。目前好些國家自派飛機到中國大陸取貨。 美國現在知道嚴重性了,本是要歸於基本商業行為的生產模式,但是美國聯邦政府還是正式援引《國防生產法》,根據該法,口罩等一些醫療物資都將被美國政府優先徵用,這不等同戰爭狀態嗎?既然如此,回想之前對於中國大陸的道不是,指責人家又是何道理,到現在還不停地甩鍋,我看扁那些自認是民主國家搞政治卻是兩套標準且滿嘴謊言,说了還臉不紅、氣不喘的人物嘴臉,我鄙視他們。真是師徒一個樣,台灣也多的是類同政客。 中國大陸也好,台灣也罷,因為好長一段時間的落後,所以一切都幾乎師法西方發達國家的準則,除了認真學習,虛心受教,也努力向上,等到逐漸跟上來了,他們卻仍不待見我們,我不懂西方白人世界的優越感,難道只對中國人嗎?看看我們鄰居日本,只先我們一百來年學好西方科技,現在西方列強對日本也是行禮有加,難道我們中國人還得等到何時。當然假若只願仰人鼻息,甘做次等人的話,那就另當別論,瞧新加坡前些時候還建議中國大陸對西方服軟,香港那些甘做奴才的一干人鬧事,就是腿子們行的事。 希望這次疫情過後,西方強權國家能夠平等看待中國大陸,畢竟人家的崛起是經過不斷的努力學習才得到的成果,我們鼓掌慶幸,而不是打壓。 Hallyeh 2020/4/5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