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16 21:51:40瀏覽389|回應1|推薦19 | |
「代溝」 由孩子踏入社會開始產生… 「代溝」事實上與年齡的差距無關,好比說,孩子從小開始的學習,到整個求學過程,都是透過所謂有「代溝」年齡的人,所教導、授業、解惑的,孩子們也因「相信」而接受,成長;這段時期的沒有聽過「代溝」的問題。就好像沒有人會說世界著名的企業家及慈善家,一般人稱他為股神,80歲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 生於1930年8月30日)、或是貨幣投機家索羅斯(George Soros, 生於1930年8月12日) 以及55歲的比爾蓋茨(William Henry Bill Gates,生於1955年10月28日)他們的見解是有代溝的。 反倒是當孩子要踏入社會時,對事物有了基礎的判斷力之後,這時孩子對與父母「溝通」,是要有能「認同」或能被「說服」的需求,因為他們已自認為有單獨面對及處裡事務的能力,此時的「溝通」往往會在孩子無從依據、無能力判斷下(其實與求學時期的學習情況是相同的),而在其心理上是不願意的,卻又要做出選擇時,就會以「代溝」作為其逃避或拒絕的理由,「代溝」主要是來自孩子與家長兩者之經驗歷練差距太大,而孩子又對父母本身的資歷的認知,與其所溝通之特定事務兩者之間,缺乏認同或信任感。 一般年輕人常常認為自己的父母是老一輩的思維,他們透過所謂新世代的事物,如火星文、流行、3C產品等,這些對於進入社會工作與現實生活上,通常被父母認為不是重要的事物,而做出一種概括性的認定,父母的思維落伍啦,進而對父母產生一種自認為「你們不知道啦」的「不認同」感,將其歸到「代溝」。孩子們或許忽略了所謂「老一輩」的,不論在甚麼工作崗位,都有其具體的社會經歷,也都會無私的提出認為對孩子有益的意見,相較於孩子們得自網路或同輩討論所得一知半解、甚至不正確、或因利益而偏頗的資訊,本應更值得孩子的思考與採納的。 然而,孩子們很少被「教育」如何踏入社會,而學校所學的只是局部的理論基礎,進入社會才是人生真正的開始,若犯了錯,最起碼都要付出昂貴的時間(生命)代價,因此,從孩子踏入社會的第一天開始,身為家長的都想藉自身的經歷與能力,來幫助孩子們縮短所要付出的時間(生命)代價。家長無形中接續著學校老師的身分(但孩子未必認同或理解),於是很關注、熱心的、一廂情願的、為他們的好,傳授實戰的社會學給他們,以希望加速其成就。 當父母關心孩子而談論其某一事件的處理、抉擇時,孩子會就該事件的性質,去比對他們認知中父母的”資歷”,假如產生不認同(不信任)感,在彼此想法不同時,他們會不接受(不相信)家長的意見,而此時往往用「代溝」來逃避與搪塞或拒絕(在此先不談許多所謂”溝通”的方法論),而傾向選擇與平輩討論,只是看在家長的眼裡,多半的結論往往是不智的,但是又何奈呢,恨鐵不成鋼、希望孩子早日成就的心情縱然再生,也是無濟於事。 難道說應該用,當孩子有所求時,才去回應的態度,來幫助他們嗎!? 先撇開愛心、耐心、溝通方式等不說,或許在孩子長大之際,幫助他重新認識父母的"資歷",是有助於解除代溝之道,避免雙方無力又傷腦筋的狀況吧...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